北京航空獲批業務線擴圍
北京航空根據市場需求擴大了自己的業務範圍,作為北方交大的航空公司,北京航空在市場的領略還是非常大的,也是服務較為完善的壹家,下面給大家分享最新的詳細的消息。
在民航局收緊運輸類航空業務審批之下,背靠國航的北京航空有限責任公司(以下簡稱“北京航空”)還是如願拿到了“準入證”。
11月20日民航局官網發布消息,民航華北局已向北京航空頒發運行合格證,這家以公務航空起家的航企,業務範圍將可擴大至公***民航客貨運輸。
業內普遍認為,業務擴圍後,國航不僅可以增強在北京主場的話語權,更有望借此在北京大興國際機場贏得新機會。
民航華北局相關負責人介紹,自受理北京航空的預先申請以來,華北局高度重視,迅速成立北京航空有限責任公司初始運行合格審定組,嚴格依據相關規定,按照“預先申請、正式申請、文件審查、演示驗證”四個階段,最終完成了審定工作。
根據此前公示資料顯示,北京航空註冊資本為10億元,由中國國際航空股份有限公司、北京控股集團有限公司、北京市國有資產經營有限責任公司、中達瑞銀投資有限公司***同出資組建。
其中中國國際航空股份有限公司出資5.1億元,股權占比達51%;北京控股集團有限公司和北京市國有資產經營有限責任公司分別出資1.8億元,股權比例均為18%;中達銀瑞投資有限公司出資1.3億元,持股比例為13%。
按照國航規劃,北京航空業務範圍擴大至國內航空客貨運輸業務,擬使用B737飛機。與此同時,北京航空的飛行、機務、簽派、乘務、運輸、安保等專業技術人員全部從國航劃撥。
在運行模式方面,北京航空將與國航統壹運營,使用CA代碼,航線航班、時刻和停機位等資源也由國航統壹調配,不新增資源需求。
“北京航空擴大業務範圍,其實背後意圖比較清晰,壹方面,國航通過此舉可在北京主場獲得更多資源,另壹方面還可以為今後布局二機場留下壹步活棋。”
中國民航管理幹部學院教授鄒建軍在接受北京商報記者采訪時曾分析。根據此前,民航局下發的《關於北京新機場航空公司基地建設方案有關事項的通知》,明確按照航空聯盟進行調整,東航、南航等天合聯盟成員整體搬遷至北京新機場運營,國航等星空聯盟成員企業留守。
借助新機場契機,南航、東航都有意加碼北京市場。幾天前,南航籌建雄安航空已獲民航華北局初審同意,該公司的基地機場也正式敲定為北京大興國際機場。
無獨有偶,同日南航還發布公告稱將退出“天合聯盟”,並將加強和美國航空的合作。壹系列動作都顯現出南航要發力北京這壹樞紐的意圖。
而東航不僅將與中聯航在北京大興國際機場兵合壹處,還牽手達美、法荷航進壹步形成覆蓋全球的航線網絡。
不少業內人士認為,如果在京津冀協同發展新格局下審視北京新機場的戰略定位不難發現,北京新機場在服務首都的同時,還要服務雄安新區發展,服務京津冀世界級城市群建設。
並與北京首都國際機場實現錯位發展,***同形成支撐京津冀協同發展的雙樞紐。而面對這樣的市場機遇,國航未來很可能考慮讓北京航空發揮更大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