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麽是玩龍燈?
龍,是中國人眼中的吉祥之物。很多民間娛樂和體育活動,都有“龍”的參與,玩龍燈就是其中之壹。玩龍燈,又叫舞龍燈,是中華民族的壹項傳統文化活動,很多民族都有舞龍燈的習俗。以前,只在春節、元宵節期間表演,如今,每逢節日慶典,舞龍燈都成為必不可少的壹個項目。
根據龍燈的制作材料,可將之分為:布龍、草龍、篾龍、板凳龍(用長板凳相接)。龍燈的結構龍頭、龍身、龍尾三個部分構成,總***分為若幹節(壹般總節數為奇數,常見的包括九節龍、十壹節龍和十三節龍),每節內部均放置壹只蠟燭。龍睛、龍角、龍須、龍鱗等細節非常逼真,龍身再繪以黃、赤、青等不同顏色,舞動起來栩栩如生、惟妙惟肖。尤其是夜間觀看,壹只只巨龍騰空而起,口中噴射火焰,讓人贊嘆不已。
玩龍燈在中國歷史悠久,漢時已經相當普遍,唐宋時期更是流行。宋代吳自牧著的《夢梁錄》載:“元宵之夜……草縛成龍,用青幕遮草上,密置燈燭萬盞,望之蜿蜒如雙龍之狀。”如今,玩龍燈已經發展成為形式多樣、玩法復雜、大家喜聞樂見的壹種民間藝術。
玩龍燈,壹般都是壹人手持“龍珠”在前面開道引路,伴隨著鑼鼓家什,龍頭緊隨龍珠,擺出要捉住龍珠的樣子,龍身和龍尾則隨著龍頭做出各種動作和反應。舞龍,不需要專業和固定的演員,有興趣的人都可參與。但是,參演的人壹定要具備壹定的體力方可將龍舞得活靈活現,民間有種說法叫“龍頭要有力氣,中間晃來晃去,尾巴多走三裏地”。玩燈龍的動作多種多樣,有黃龍下海,金龍抱柱,二龍戲珠,老龍翻身,金龍過海等等。同時,節數不同的龍燈,表演時側重的方面也不同,九節以內的側重於花樣技巧,較常見的動作有:蛟龍漫遊、龍頭鉆檔子、頭尾齊鉆、龍擺尾、蛇蛻皮等。十壹節、十三節的龍,側重於動作表演,金龍追珠,騰挪跌宕,可上九天攬月,可下五洋捉鱉。但不管是幾節龍燈,表演時難度最大的是“三角癲”。“三角癲”也是鬧龍燈的壹種玩法,就是在龍燈保持直線行進的情況下,中間幾節忽然做出左右搖擺或將本節龍體擡高的動作,其他演員隨之做出相應反應。這種玩法如果配合得好,整條龍燈會出現波浪起伏、環環相扣的效果,使之更加逼真好看。但是,壹旦出現配合失誤,就可能引起龍身著火脫節的情況。這就需要有人統壹指揮,並要求演員集中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