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振華的參軍經歷
1994年,17歲的朱振華被特招到陸海空三軍儀仗大隊。那年,身高1.88米的朱振華成為壹名儀仗兵。朱振華連續兩年被評為優秀士兵,入伍第二年就入黨,還被選拔為儀仗隊軍旗手。
1997年,朱振華因表現突出榮立三等功。後來,朱振華還多次立功受獎。因為表現特別突出,1998年,朱振華被特招到石家莊陸軍指揮學院上學。朱振華在石家莊陸軍指揮學院上學期間,認識了現在的妻子、程誌強的女兒程麗萍。2005年1月10日,二人登記結婚,並把家安在了北京。去年8月10日,他們可愛的小寶寶降生了。
成為軍旗手激動得徹夜難眠
三軍儀仗隊方隊作為國慶60周年大閱兵的第壹方陣而引人關註,而作為三軍儀仗隊方隊“龍頭”的軍旗手更備受註目。
9月9日,經過體形、動作、心理素質等諸多關口的嚴格篩選,朱振華從近千名儀仗隊員中脫穎而出。消息宣布當晚,朱振華激動得徹夜難眠。
在閱兵村已磨破8雙皮靴
朱振華到閱兵村後,每天訓練12個小時左右,已經磨破了8雙皮靴。
作為軍旗手的朱振華居中,其他兩位護旗手在他兩側。天安門城樓前東西華表間距96米,按照每分鐘116步、每步75厘米的標準步幅,需要用時1分06秒,他們要以標準的正步邁出128步,要做到分秒不差。
為此,朱振華在小腿上綁上沙袋,在皮靴上釘兩層鞋底,還要再釘上8個大號鞋掌。每天擎著訓練用旗,走上十多公裏的正步,他的皮靴裏都能倒出汗來。
手握軍旗面對六級大風旗桿不動
軍旗手的主要任務是擎旗行進,手握軍旗要做到面對六級大風旗桿不動。為此,朱振華想了很多訓練方法。他在旗桿裏面灌滿沙子,在旗桿的上部掛磚頭,掛水壺,每天舉著來回踢正步。遇到刮大風,他帶著兩位護旗手,舉旗迎風訓練。
不管遇到多麽復雜的情況,軍旗必須始終保持45度角高揚不變。行註目禮時,擺頭也要達到標準的45度。這也是閱兵式中的難點。為了達到“走百米不差分毫,走百步不差分秒”的標準,他們反復練習45度角旗桿定位動作。
為了不影響朱振華在閱兵村的訓練,朱振華的父親朱西林很少和兒子通電話。9月15日晚上,朱西林在新聞聯播中,看到了訓練中的兒子。畫面上,兒子手舉軍旗正和兩名護旗手練走正步,兒子明顯瘦了。
朱西林後來從兒媳婦那兒了解到,集訓前,朱振華體重85公斤,為了以最好的姿態走過天安門,他定下了減肥計劃。他讓妻子把減肥茶寄到閱兵村,堅持每頓飯飯量減半。壹天幾十公裏的訓練量下來,實在餓急了,他就到炊事班找來黃瓜、西紅柿等蔬菜大吃壹頓。兩個月下來,他已將體重減輕了10公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