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在哪些方面利率市場化
中國利率市場化進程(壹)改革進程 確定改革的總體思路是先外幣、後本幣;先貸款、後存款;先長期、大額,後短期、小額。1、 1995年,《中國人民銀行關於“九五”時期深化利率改革的方案》初步提出利率市場化改革的基本思路。2、 1996年6月1日,放開銀行間同業拆借市場利率,實現由拆借雙方根據市場資金供求自主確定拆借利率。3、1997年6月,銀行間債券市場正式啟動,同時放開了債券市場債券回購和現券交易利率。4、1998年,將金融機構對小企業的貸款利率浮動幅度由10%擴大到20%,農村信用社的貸款利率最高上浮幅度由40%擴大到50%。5、1998年3月,改革再貼現利率及貼現利率的生成機制,放開了貼現和轉貼現利率。6、1999年10月,對保險公司大額定期存款實行協議利率,對保險公司3000萬元以上、5年以上大額定期存款,實行保險公司與商業銀行雙方協商利率的辦法。7、1999年允許縣以下金融機構貸款利率最高可上浮30%,將對小企業貸款利率的最高可上浮30%的規定擴大到所有中型企業。8、2000年9月21日,實行外匯利率管理體制改革,放開了外幣貸款利率;300萬美元以上的大額外幣存款利率由金融機構與客戶協商確定。9、2002年,擴大農村信用社利率改革試點範圍,進壹步擴大農村信用社利率浮動幅度;統壹中外資金融機構外幣利率管理政策。10、2002年3月,將境內外資金融機構對中國居民的小額外幣存款,納入中國人民銀行現行小額外幣存款利率管理範圍,實現中外資金融機構在外幣利率政策上的公平待遇。在推進利率市場化改革方面,中國央行作了大量的放權工作:1996年以後,先後放開了銀行間拆借市場利率、債券市場利率和銀行間市場國債和政策性金融債的發行利率;放開了境內外幣貸款和大額外幣存款利率;試辦人民幣長期大額協議存款;逐步擴大人民幣貸款利率的浮動區間。2000年7月19日,在國務院新聞辦舉行的記者招待會上,時任中國人民銀行行長戴相龍曾經公布:中國將用3年時間完成利率開放的整體計劃,先放開外幣利率,後放開人民幣利率;先放開貸款利率,後放開存款利率。2004 年1月1 日,央行再次擴大了金融機構貸款利率浮動區間;3 月25 日實行再貸款浮息制度;10 月29 日放開了商業銀行貸款利率上限,城鄉信用社貸款利率浮動上限擴大到基準利率的2.3 倍,實行人民幣存款利率下浮制度,實現了“貸款利率管下限、存款利率管上限”的階段性目標。2005年1月31日,央行發布了《穩步推進利率市場化報告》,《報告》指出,利率市場化最為核心的問題是變革融資活動的風險定價機制,讓商業銀行成為真正地買賣風險或定價風險的金融機構。具體來說,就是逐漸過渡到中央銀行不再統壹規定金融機構的存貸款利率水平,而是運用貨幣政策工具直接調控貨幣市場利率,進而間接影響金融機構存貸款利率水平。2005年3月16日,央行再次大幅度降低超額準備金存款利率,並完全放開了金融機構同業存款利率。目前,尚未進入市場化改革進程的惟有存款利率的上限、貸款利率的下限和法定存款準備金利率等少數利率品種。近期,央行行長周小川公開坦陳,我國利率市場化改革相較其他改革慢了壹些,央行希望這個過程走得快壹點,並且正在積極推動商業銀行朝這個方向發展;而目前我國利率市場化的條件越來越成熟,商業銀行應該進壹步學會對自己的存貸款價格做出決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