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股票行情交易網 - 金融財經 - 請問哪些經營種類符合海洋經濟發展範圍?例如海產品養殖算是海洋經濟發展的壹部分麽?其他還有哪些呢?

請問哪些經營種類符合海洋經濟發展範圍?例如海產品養殖算是海洋經濟發展的壹部分麽?其他還有哪些呢?

三、主要海洋產業

海洋產業要調整結構,優化布局,擴大規模,註重效益,提高科技含量,實現持續快速發展。加快形成海洋漁業、海洋交通運輸業、海洋油氣業、濱海旅遊業、海洋船舶工業和海洋生物醫藥等支柱產業,帶動其它海洋產業的發展。

(壹)海洋漁業。

積極推進漁業和漁區經濟結構的戰略性調整,推動傳統漁業向現代漁業轉變,實現數量型漁業向質量型漁業轉變。加快發展養殖業,養護和合理利用近海漁業資源,積極發展遠洋漁業,發展水產品深加工及配套的服務產業,努力增加漁民收入,實現海洋漁業可持續發展。

海洋捕撈業要逐步實施限額捕撈制度,控制和壓縮近海捕撈漁船數量,引導漁民向海水養殖、水產品精深加工、休閑漁業和非漁產業轉移。積極開展國際間雙邊和多邊漁業合作,開辟新的作業海域和新的捕撈資源。發展遠洋漁業,重點扶持壹批遠洋捕撈骨幹企業。

海水養殖業要合理布局,改變傳統的養殖方式,提高集約化和現代化水平。因地制宜發展灘塗、淺海養殖,逐步向深水水域推進,形成壹批大型名特優新養殖基地;開發健康養殖技術和生態型養殖方式,推廣深水網箱,合理控制養殖密度;改善灘塗、淺海養殖環境,減少病害的發生。

積極發展水產品精深加工業。對產業結構進行調整,以水產品保鮮、保活和低值水產品精深加工為重點,搞好水產品加工廢棄物的綜合利用。提高加工技術水平,搞好水產品加工的清潔生產。培植龍頭企業,創立名牌產品,認真執行水產品綠色認證標準,努力開拓國內外市場。結合水產品海洋捕撈、養殖業區域布局,建設以重點漁港為主的集交易、倉儲、配送、運輸為壹體的水產品物流中心。

重視海洋漁業資源增殖。采取放流、底播等養護措施,人工增殖資源。要把漁業資源增殖與休閑漁業結合起來,積極發展不同類型的休閑漁業。

鼓勵發展與漁業增長相適應的第三產業,拓展漁業空間,延伸產業鏈條,大力推進漁業產業化進程。

(二)海洋交通運輸業。

海洋交通運輸業的發展要進行結構調整,優化港口布局,拓展港口功能,推進市場化,建立結構合理、位居世界前列的海運船隊,逐步建設海運強國。

保持港口總吞吐量穩步增長,到2005年沿海港口總吞吐量超過16億噸。加快建設現代化集裝箱、散貨等深水港口設施,重點建設國際航運中心深水港和主樞紐港,擴大港口輻射能力,註重港口發展由數量增長型向質量提高型轉化。集裝箱運輸要重點建設以上海國際航運中心為主、能靠泊7-10萬噸及其以上集裝箱船舶的幹線港,相應發展支線港、餵給港,促進我國形成布局合理、層次清晰、幹支銜接、功能完善、管理高效的國際集裝箱運輸系統。

大宗散貨運輸要根據產業結構調整、資源調運量和工業布局的需要,銜接好北方、華東地區外運鐵礦石、原油及液化天然氣的運輸接駁。

要根據船舶大型化發展的要求,實施以長江口深水航道為重點的治理工程,改善主要出海口航道及進出港通航條件;根據區域經濟和港口城市社會經濟發展的需要,適當建設區域性港口碼頭,改擴建部分老港口碼頭,並調整結構和功能。

到2010年,要基本建立比較完善的港口運輸市場體系。以港口為中心的國際集裝箱運輸、大宗散貨運輸等綜合運輸網絡基本建立,港口布局更加完善,運輸能力進壹步提高,港口服務功能更加多樣化,裝備技術水平不斷提高,基本建成主要港口的智能化管理系統。

(三)海洋油氣業。

勘探與開發並舉,利用與保護並重。開展海域綜合地質調查,提出新的油氣遠景區和新的含油氣層位,積極開展近海天然氣水合物勘探前期工作,並納入國家能源發展規劃。

海洋油氣資源勘探開發貫徹“兩種資源、兩個市場”的原則,實行油氣並舉、立足國內、發展海外,自營開采與對外合作並舉,積極探索爭議海域油氣資源的勘探開發方式。堅持科技創新,不斷提高勘探成功率和采收率;堅持上下遊壹體化發展,有選擇地發展下遊產業,完善產業結構,增強產業抗風險能力。

重點建設面向珠江三角洲、長江三角洲、環渤海經濟圈的南海、東海、渤海天然氣田,逐步形成三個區域性市場供應體系。石油開發建設近期以渤海為重點,在現有開發區域周圍擴大儲量規模;海南島近海及珠江口的現有油田以挖潛為主,同時加強新層系及深水區域的勘探;繼續加強東海、南海的石油勘探工作。加快灘海地區重點區域的勘探開發。

(四)濱海旅遊業。

濱海旅遊業要進壹步突出海洋生態和海洋文化特色,努力開拓國內、國際旅遊客源市場;實施旅遊精品戰略,發展海濱度假旅遊、海上觀光旅遊和涉海專項旅遊;加強旅遊基礎設施與生態環境建設,科學確定旅遊環境容量,促進濱海旅遊業的可持續發展。

濱海旅遊業的區域布局重點是渤海海濱,北黃海海濱海島,滬、浙、閩、粵海濱海島以及海南島和北部灣等區域。

(五)海洋船舶工業。

海洋船舶工業要突出主業、多元經營、軍民結合,由造船大國向造船強國穩步發展。形成環渤海船舶工業帶和以上海為中心的東海地區船舶工業基地、以廣州為中心的南海地區船舶工業基地。重點發展超大型油輪、液化天然氣船、液化石油氣船、大型滾裝船等高技術、高附加值船舶產品及船用配套設備,同時穩步提高修船能力。

海洋工程裝備制造要重點發展海洋鉆井平臺、移動式多功能修井平臺、海洋平臺生產和生活模塊、從淺海到深水區導管架和采油氣綜合模塊、大型工程船舶、浮式儲油生產輪。

(六)海鹽及海洋化工業。

海鹽及鹽化工業要堅持以鹽為主、鹽化結合、多種經營的方針,做好結構調整,提高工藝技術和裝備水平,大力開發高附加值產品。繼續進行海洋化學資源的綜合利用和技術革新,加強系列產品開發和精深加工技術,重點發展化肥和精細化工。海洋化工要逐步形成規模較大的海水化學資源開發產業。海藻化工要不斷開發新產品,擴大原料品種和產品品種,提高質量。

(七)海水利用業。

把發展海水利用作為戰略性的接續產業加以培植。繼續積極發展海水直接利用和海水淡化技術,重點是降低成本,擴大海水利用產業規模,逐步使海水成為工業和生活設施用水的重要水源。到2010年,海水淡化年產量達到2000萬噸以上,海水年利用總量500億立方米以上;在北方沿海缺水城市(海島)建立海水綜合利用示範基地,建設壹批大規模海水利用的沿海示範城市。

(八)海洋生物醫藥業。

積極發展海洋生物活性物質篩選技術,重視海洋微生物資源的研究開發,加強醫用海洋動植物的養殖和栽培。重點研究開發壹批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海洋藥物。努力開發壹批技術含量高、市場容量大、經濟效益好的海洋中成藥。積極開發農用海洋生物制品、工業海洋生物制品和海洋保健品。到2010年,形成初具規模的海洋醫藥與生化制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