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股票行情交易網 - 金融財經 - 古代人的牙刷是用什麽做的?

古代人的牙刷是用什麽做的?

對古代人來說是沒有刷牙這個概念的,所以也就沒有像今天的壓刷壹樣專業用來刷牙的器具,盡管如此,聰明的古人還是想出了很多方法以保持牙齒清潔。

壹、牙刷

1、楊柳枝

在甘肅省敦煌莫高石窟196窟西壁有晚唐時期刷牙的畫面。牙刷是柳枝做成的。據考證,這是世界上最早的牙刷和刷牙資料。在晚唐時期,那時都把楊柳枝泡在水裏,要用的時候,用牙齒咬開楊柳枝,裏面的楊柳纖維就會支出來,好像細小的木梳齒,很方便的牙刷。古語“晨嚼齒木”就是這個來源。 在赤鋒縣大營子村挖掘出土的遼慶應九年(公元595年)的附馬墓中,有兩把骨柄牙刷,長19厘米,有8個栽毛孔,分兩排,孔部上下相通,有金屬絲結紮過的痕跡,牙刷栽毛部的長度為2.5厘米,與現代牙刷極為相似。而外國的栽毛牙刷則是在公元15~17世紀才有的。

從古書記載來看,到了南宋,城裏已經有專門制作、銷售牙刷的店鋪。那時的牙刷是用骨、角、竹、木等材料,在頭部鉆毛孔兩行,上植馬尾。和現代的牙刷已經很接近了

2、木條

大約在壹千五百年前,古人已經知道利用半圓形木條來刮除牙菌斑和牙結石。據說,這種木條緣自印度和中國,最終傳入日本。起初,這種“牙刷”是僧侶在祭祀以前用於潔凈牙齒的用具,後來逐漸被普通人使用。

後來,有人在這種木條的基礎上進行了改進,將木條壹端削尖,另壹端做成刷狀

二、牙膏

宋代,已有了類似牙膏的替代物,古人以茯苓等藥材煮成“古牙膏”,早起用來漱口。如果怕清洗不幹凈,便用手指代替現在的牙刷,在不然,就是先前說的楊柳枝,沾上古牙膏清理牙齒。

公元1552年,明代醫學家江瓘編輯的《名醫類案》壹書中,載有用薄荷玄明散(制作方法:薄荷60克,硝石60克,沒食子60克,冰片2.1克,玄明粉3克,硼砂30克,青鹽60克,***研極細末)擦牙,治療風熱牙痛。

公元1590年,李時珍撰寫的白芷條下,載有用白芷3克,朱砂1.5克,***為細末,煉蜜為丸,如黃豆大,頻用擦牙,以治療風熱牙痛。

古代醫學文獻還載有用細辛9克,白芷9克,青鹽9克,冰片9克,蓽茇9克,***研極細末擦牙,以治風寒牙痛;用補骨脂60克、青鹽15克,***研極細末擦患牙,以治虛火牙痛;用鹹橄欖核(燒存性)3枚,青黛0.9克,冰片0.3克,***研極細末,擦患牙及齒齦,以治療牙齦出血;用沒食子18克,生石膏30克,補骨脂18克,香白芷12克,青鹽6克,熟石膏30克,***研極細末,擦牙預防齲齒;或用皂莢煆成灰與食鹽混合,***研極細末擦牙,預防齲齒。還有就單用食鹽細末刷牙。

參考資料

本草綱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