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股票行情交易網 - 金融財經 - 鄧稼先隱姓埋名戈壁灘28年,為何病危前才告訴楊振寧獲得20元獎金?

鄧稼先隱姓埋名戈壁灘28年,為何病危前才告訴楊振寧獲得20元獎金?

他,壹個忠厚樸實的人,卻毅然決然地參與了我國核研究工作;他,壹個默默無聞的人,戈壁的風沙吹散了他的姓與名;他,壹個滿腔熱血的人,為祖國隱姓埋名幾十年。當歲月的車輪碾過那片戈壁時,他的臉上也留下了車轍;當戈壁風沙在天空狂舞時,那個不知道是誰的灰色身影與風沙融合在壹起。他是黨最忠心的兒子,他是中華民族的驕傲。

看到這裏,不禁讓人潸然淚下,熟知兩彈壹星歷史的朋友們,想必十分熟悉這段話,這便是張愛萍將軍悼鄧稼先的詞。

鄧稼先,中國著名的核物理學家,中國核武器研制的開拓者和奠基者,被國人譽為“中國原子彈之父”。

鄧稼先

在他心中國為重,家為輕;事業為重,名利為輕;鄧稼先敢做無名英雄,壹生紮根奉獻西北戈壁灘28年。

28年後當鄧稼先這三個字在出現在大眾的視野中,曾經帥氣陽光的“娃娃博士”已經變成白發蒼蒼的老者,此時他已經離開自己的妻兒和這個家28年。28年的時間裏,他的父母妻兒很少可以看到到,更不知道他做什麽工作,偶爾可以在家中看到他,他也只是匆匆在家待壹會陪伴下家人,有時候可以在家中住宿壹宿,然後又要匆匆而去。

28年後,他終於和他的妻子許鹿希女士相見了,但此時鄧稼先已經是兩鬢斑白的老人,本以為聚少離多28年,鄧老終於可以和家人團聚了,但他們相見的地點是在醫院裏。此時的鄧稼先已經查出了身患直腸癌,已經到了晚期,壹心撲在工作中忙碌奮鬥28年的鄧稼先終於停下來了,他之所以願意停下來還是被醫院查出患有直腸癌晚期,被醫院“強制”留下來接受住院治療。

鄧稼先

但此時已經為期已晚,盡管醫院竭盡所能挽救這位“國寶科學家”的生命,在鄧稼先被查出患有直腸癌後,壹直到鄧稼先逝世前,鄧稼先先後接受了三次手術,但最終都未能挽救這位“國寶科學家的生命”。

在生命的最後盡頭,他忍著巨大的病痛折磨,在病床上和於敏先生***同完成了壹份關於中國未來核武器發展的建議書

在鄧稼先去世的前不久,組織上為他配備了壹輛個人專車,而鄧稼先在家人的攙扶下,坐上這輛專車轉了壹小圈,他表示已經享受了國家給予他的待遇。

對於自己病情,在病床上的鄧稼先是這樣說的:“我知道這壹天會到來的,只是沒有想到會來的這樣快”。

鄧稼先

在臨終前,鄧稼先對妻子許鹿希說:“假如生命終結後可以再生,我還會選擇中國,選擇核事業”

鄧稼先臨終前留下的遺言是如何在尖端武器方面努力,並叮嚀:“不要讓人家把我們落得太遠……”

1986年7月29日,鄧稼先因全身大出血,醫治無效不幸逝世,享年62歲。

這就是壹位壹生默默無聞,無私奉獻給腳下土地的科學家。

那麽,鄧稼先是如何實現他默默無聞無私奉獻28年的,他又是如何臨終前才告知好友楊振寧,研制兩彈的獎金是20元?

在北平認識生命中最重要的好友——楊振寧

1924年6月25日,鄧稼先出生於安徽懷寧壹個書香門第的家庭。

在鄧稼先出生後不久,鄧稼先全家就搬遷到北平,此時鄧稼先的父親鄧以蟄是北平清華大學和北京大學文學院的教授。

在這裏,鄧稼先結識他兒時乃至生命中最重要的壹個玩伴——楊振寧。

由於鄧稼先的父親鄧以蟄和楊振寧的父親楊武之是多年的至交好友,他們的祖籍都都是安徽,兩家又都居住在清華園為鄰居,兒時的鄧稼先和楊振寧便結下了深厚的友誼。

讀書後的鄧稼先和楊振寧二人後來先後考入北平崇德中學。

怒撕日本帝國主義侵略者的旗子,從此走向科學為國效力的道路

鄧稼先的童年在時局動蕩的北平度過,然而即使這樣的日子也不是久遠的。

1937年7月1日,日軍帝國主義侵略者在北平制造了盧溝橋事變,日本開始全面侵華,守衛北平的中國軍隊奮起反抗,但最終北平還是陷落。日寇在占領北平後,強迫北平市民舉行“遊行”,“慶祝”日寇所謂的“勝利”。

面對這種屈辱,年僅13歲的鄧稼先無法忍受日寇這種侮辱,當著眾人的面將日寇侵略者的旗子撕扯的粉碎扔在地上,然後又重重地在地上踩上幾腳。

此事發生後,當時北平已經成為淪陷區,到處布滿日寇侵略者和漢奸走狗,鄧稼先父親的壹位好友勸說鄧稼先的父親,還是選擇趕緊離開此地吧,否則有可能遭遇日寇侵略者的報復。

在萬般無奈之下,鄧稼先的父親不得不讓鄧稼先離開北平,由於此時鄧稼先的父親患有肺病,時常咳血不止,於是此時送鄧稼先離開的任務交給了鄧稼先的大姐。

自從日寇侵略者進入北平城後,罪惡滔天的日寇侵略者到處無處不在,此時北平城內的學校早已經失去了安靜讀書的機會,不久,清華大學和北大撤向南方,隨同的還有眾多清華和北大的教授乃至眾多的朋友。

在鄧稼先撤離北平前,鄧稼先的父親鄧以蟄對鄧稼先說了這樣壹番話:?“稼先,妳以後壹定要學科學,不要學文,科學可以救國,對國家有用”;

鄧稼先父親的這番話深深地刻在了鄧稼先的大腦中,讓他永久不要忘懷,日寇侵略者的鐵蹄踐踏了自己腳下這塊生長的土地。此時民族仇亡國恨都湧上鄧稼先的心頭。

抗日戰爭勝利後,鄧稼先順利從西南聯合大學物理系畢業。畢業後的鄧稼先在昆明參加了“民青”,投身於爭取民主,反對國民黨的獨裁統治鬥爭。

後來,鄧稼先回到了闊別已久的北平,擔任了北京大學物理系的助教,在學生運動中擔任了北京大學教職工的聯合會主席。

為了學習更多的知識和本領,鄧稼先決定決定出國深造,1947年鄧稼先通過了赴美研究生的考試。

1948年,鄧稼先進入美國普頓大學攻讀物理系;在美國普頓大學深造期間,鄧稼先不畏艱辛,發奮圖強的學習,時常經常廢寢忘食的學習到深夜,在鄧稼先刻苦的努力下,鄧稼先的學習成績很突出,結果他以不滿兩年的時間修滿了在普頓大學的學分,並且順利通過博士論文答辯,拿到了普渡大學博士學位,此時的鄧稼先年僅26歲,由於鄧稼先憨厚燦爛的笑容,得到壹個“娃娃博士”稱號。

鄧稼先

在短短不滿兩年的時間內就成功拿到美國普渡大學的碩士學位,以當時鄧稼先的條件,他完全可以在美國找到壹份條件待遇優惠的工作可以繼續從事他的事業,以當時美國先進雄厚的科研實驗室,鄧稼先日後極有可能成就壹番事業,更可以名利雙收。

但這位“娃娃博士”怎麽可能忘記少年時期日寇鐵蹄踐踏自己母國家園的回憶,更不可能忘記當年其父的壹番叮囑。

功名利祿在鄧稼先眼中如同浮雲,在拿到學位的9天後,這位“娃娃博士”依然放棄了在美國優越的生活和工作條件,買了壹張美國威爾遜總統號輪船票選擇回到壹窮二白的祖國。

歸來後的鄧稼先,在招待會上有人問鄧稼先帶回來了什麽?

鄧稼先回答道:“壹,帶來了幾雙眼下咱們還不能生產的尼龍襪子送給自己的父親,二、帶回來壹腦袋關於原子核的知識”

歸國後鄧稼先在中國科學院近代物理研究院從事原子核理論工作研究。

1953年,鄧稼先和許鹿希結婚,結婚後他們度過了五年安靜幸福的生活。

隱姓埋名戈壁灘28年

1958年秋,已經歸國8年的鄧稼先,終於等來了期待已久的心願。

壹天,二機部副部長劉傑找到鄧稼先,說:“國家要放壹個‘大炮仗’”,詢問他是否願意參與這項工作。

出於保密的需要,“大炮仗”的參與者都需要嚴格遵守保密,上不能告知父母,下不能告訴妻兒,而且只能做無名英雄,不可以公開發表自己的學術論文,更沒有任何可以名譽,有的只有伴隨戈壁灘的守候。鄧稼先毫不猶豫的答應了。

鄧稼先

這壹天晚上鄧稼先很晚才回到家中,鄧稼先去世多年後,許鹿希回憶道:“這壹天,鄧稼先回到家中想必往常略顯的很沈重,但什麽也沒提,只是簡單告訴許鹿希自己要調動工作了,問他調動到哪裏去?他說不能說,又問他做什麽工作,鄧稼先又說不能說,在問他那可以給我工作的地址嗎?鄧稼先又答到可能也不行。”

面對妻子許鹿希壹連串的提問,鄧稼先只是簡單回答不能說,然後告訴妻子許鹿希,以後很少在能照顧家裏和孩子了,家裏壹切就拜托許鹿希了。

鄧稼先

也就是從這壹天,這位獲得“娃娃博士”的鄧稼先從大眾和身邊好友的視野中消失了,“鄧稼先”這三個字也從所有學術刊物上消失了,仿佛世間就從來沒有這個人似的。從此,鄧稼先和許鹿希這對年輕夫婦開始了長達28年聚少離多的日子。

當時對於研制原子彈這個東西,國內了解它的人十分稀少,很多人甚至都是第壹次聽說原子彈這個東西。

後來鄧稼先和王淦昌教授、彭桓武教授壹起投入籌建中國近代物理研究所的建設,開始研究中國原子核物理理論的研究。

但是當時的我們是壹窮二白,百廢待興,多年的戰爭使得經濟遭到崩潰,急需要時間進行休養生息和恢復經濟,當時溫飽都尚未全面解決,更沒有資金和條件來做原子核物理理論的研究。

為了盡快解決研究原子彈教學模型的大廳和試驗場地,鄧稼先帶領壹批剛剛畢業的大學生,不分晝夜的在現場跳轉拾瓦參與試驗場地的建設,大家壹起牟足精神奮戰,累的時候之間互相加油吶喊,相互鼓勵;就是在這種極為艱苦的條件下,鄧稼先帶領年輕的大學生們硬是在壹片亂墳路修建出來壹條寬闊的柏油路,原子彈教學模型也拔地而起。

原子核理論研究基地有了,而關於原子核相關資料也是十分匱乏,畢竟當時連了解原子彈的人才儲備都十分貧乏,很多人可能都是第壹次聽說原子彈,更不要談原子彈是什麽東西?關於原子彈的資料了。

老話講得好:“世上無難事,只怕有心人”,沒有資料,可以自己查找印刷學習,就這樣鄧稼先找來壹批關於原子世界的資料和書籍,鄧稼先帶領年輕的科研團隊開始刻苦學習理論。

1959年,蘇聯拒絕提供之前答應的原子彈數學模型和相關技術資料。後來,蘇聯又撤走了全部的專家,甚至連壹張紙片都沒有留下。甚至還譏諷道:“沒有他們幫助,中國20年也造不出原子彈”。

面對蘇聯毀約,並沒有嚇到我們,反而更加激勵我們自己獨立制造我們自己的原子彈。

鄧稼先帶領年輕的科研隊伍從零開始,壹點點的日以繼夜的探究原子彈內部的世界。

當時,歐美國家在這方面使用計算器和更先進的電腦進行演算,而鄧稼先帶領的科研團隊,他們手中使用的是算盤和草稿紙,為了提高效率,早點摸清原子彈理論的內部世界,鄧稼先他們采取“三班倒”方式,人停珠不停,日以繼夜的演算原子彈的理論研究。

在演算原子彈理論的過程中,鄧稼先他們遇到壹個核爆大氣壓的數字時和蘇聯專家留下的數據不壹樣時,為了驗證這個至關重要的數據,鄧稼先帶領科研團隊經過反反復復的計算,其推算的草稿紙可以堆滿壹間屋,最終鄧稼先在周光召的幫助下以科學嚴謹的方式推翻了蘇聯專家留下的原有結論。鄧稼先這壹演算數據的成功,從而解決了關系到我國原子彈試驗成敗的關鍵性數據。

在鄧稼先帶領科研團隊不懈的努力下,終於確定了將中子物理、流體力學和高溫高壓下的物理性質這三個方面作為研制我國第壹顆原子彈的主攻方向。

選對了原子彈的主攻方向,為原子彈理論設計的最終成功奠定了基礎。

在研制原子彈最關鍵的時候也是當時最艱難的三年自然災害時候,當時很多人都面臨吃不飽,盡管當時對於尖端領域科員人員的糧食有較高的保證,但是由於缺乏油水,很多科員人員又夜以繼日拼命的工作,因此他們也經常餓著肚子。

此時鄧稼先作為原子彈理論設計的領導,他盡管可以從他嶽父那裏可以得到壹些省吃儉用下來的糧票,鄧稼先用這些糧票會購買壹些餅幹等東西,然後分給大家,而他自己卻不舍得吃壹口。

盡管生活十分艱巨,但鄧稼先領導的公關團隊依舊熱情高漲的日以繼夜的加班奮戰。

鄧稼先作為原子彈理論研究的領導者,他不僅要待在科研院所裏嘔心瀝血的工作,更時常深入西北戈壁灘試驗場,無論寒冬還是酷暑,他都要深入試驗場地,以便更好的了解試驗第壹手資料,而這樣的生活,鄧稼先在試驗場度過了8年。

1964年10月16日,在鄧稼先領導科研團隊和無數默默無聞英雄努力下,在西北戈壁灘實驗場所我國成功爆炸第壹顆原子彈。

原子彈爆炸

原子彈成功爆炸,極大的提高了我們的國際地位和綜合國力。

接著,鄧稼先帶領科研團隊繼續向氫彈進軍,經過兩年零八個月的努力,我國又成功爆炸了我國的第壹顆氫彈。

從第壹顆原子彈成功爆炸到第壹顆氫彈成功爆炸,美國用了7年零3個月,蘇聯用了6年零3個月,英國用了4年零7個月,法國用了8年零6個月。

在成功爆炸原子彈和氫彈後,鄧稼先帶領科研團隊繼續朝原子武器進軍。

在鄧稼先帶領下,他們相繼攻克了地下核武器試驗、中子彈等核武器領域,他們用壹代人做出了國外幾代人貢獻。

在壹次地下核試驗中,壹個機器出現故障,當時有人主張把機器拉上來查看,但是這樣做實在太危險了。得知情況後的鄧稼先,不顧寒冷,親自下井到下面,壹直到解決了問題才上來。

在解決完問題後,大家壹起開個慶祝會,鄧稼先喝了壹小杯酒就倒下了,原因在於連續疲勞工作,沒有休息好,當醫院人員給他量血壓時,鄧稼先的血壓低到可怕,後來經過幾個晝夜的搶救,鄧稼先終於醒過來,而他醒過來的第壹句話是:“研究報告出來沒有”。

此時他的心中只有工作,而根本沒有註意到自己的身體。

在壹次空投氫彈試驗中,由於降落傘沒有打開,氫彈從飛機上下來直接砸在地上,索幸沒有爆炸,但氫彈摔碎了。

後來派了100多個防化兵去尋找氫彈下落,但都沒有找到,鄧稼先自己親自奔向核彈落下來區域,最終被他找到了,找到氫彈後的鄧稼先為了確保氫彈是否安全,他親手捧起摔碎的彈皮,這使他遭受了嚴重的核輻射。

在檢查完畢後,壹向從來不拍工作照的鄧稼先在臨走前,主動和二機部副部長趙敬璞壹起合拍壹張照片作為紀念。

此時的鄧稼先心理已經十分明白他的身體被這次核輻射帶來的後果,只是沒有讓他想到的是這壹天來的比他想象的更快。

不久後回工作匯報的鄧稼先在醫院被查出患有直腸癌,已經晚期了,此時他的身體已經不能再繼續工作,必須在醫院接受治療。

這壹刻,鄧稼先終於和妻子許鹿希相聚了,這壹天他的家人等了28年

10元的獎金,鄧稼先告知摯友楊振寧獲得20元獎金

1985年8月,鄧稼先做了切除直腸癌的手術,1986年3月和5月,鄧稼先又分別做了壹次手術。

曾經有人這樣問過鄧稼先,“原子彈爆炸成功後,鄧稼先得到了多少獎金。”

對於這個問題,鄧稼先總是笑而不答,壹直到1985年6鄧稼先病危前,此時回國的楊振寧到醫院來看他,再次向他提起這件事,面對楊振寧的疑問,鄧稼先終於做了回答,只見他伸出兩根手指,說到:“人民幣十元,原子彈十元,氫彈十元”

鄧稼先

面對鄧稼先道出,楊振寧先生有些不信,楊振寧說:“您不是在開玩笑吧?”

鄧稼先回答到:“這是事實,不是玩笑。

1985年國家頒布原子彈特等獎的獎金是10000元,從事原子彈研究人員很多,由於人多,就按照10元、5元和3元三個等級發下去,即使這樣,單位還墊付十幾萬元。

後來多年以後,楊振寧在《鄧稼先》中這樣評價鄧稼先:

“……鄧稼先則是壹個最不引人註目的人物。和他談話幾分鐘就看出他是忠厚平實的人。他誠真坦白,從不驕人。他沒有小心眼兒,壹生喜歡‘純’字所代表的品格。在我所認識的知識分子當中,包括中國人和外國人,他是最有中國農民的樸實氣質的人。”

1986年7月29日,鄧稼先因全身大出血病逝,享年62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