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26茶之上者生爛石
唐代茶聖陸羽的傳世之作《茶經》中有“其地:上者生爛石、中者生櫟壤、下者生黃土。”指在不同的地方生長的茶樹,產出的茶葉品質有高下之分。這句話望文生義可以解讀成:上等茶樹長在爛石頭上,中等茶樹長在夾雜石塊的土地上;下等茶樹則長在黃土地上。
氣候寒冷的地方茶樹無法生長,平原之地也不適宜種植茶葉。中國茶產地大多分布在南方海拔不太高、溫度適中的山地、丘陵地區。
去過茶園的朋友不知是否註意到:茶園都分布在山地、丘陵上,茶園壹般也稱茶山。
這些山地、丘陵土地貧瘠不利於糧食作物的生長,但山丘的沙質土排水好、礦物質含量高、微量元素豐富,反而有利於茶樹生長。
土壤是由巖石經各種風化,隨著時間的推移,演變成具有肥力的各種土壤。風、水以及重力慢慢把風化程度高的土壤帶到山丘低處。因此,山頂巖石風化程度最低,山腳巖石風化程度最高。
爛石指靠近山頂、海拔高的茶園由於巖石風化程度較低,土壤中碎石含量高。這些茶園肥沃度低,但是礦物質含量更高、排水更好,因此茶樹產量低但茶青質量最好。
櫟壤指在山坡上的茶園土壤砂粒多、粘性小,有機質和礦物質豐富,透水和透氣性良好。這些茶園沙質土壤上的茶樹根系發達,有利於茶樹生長。
現代科學把土壤分成黃土、紅土和黑土。黑土壹般分布在寒冷的東北地區,那裏氣候條件下茶樹無法生長。
南方的土壤大多為紅土和黃土。紅土粘性強且含水率高,不適合種植茶樹。黃土土質疏松、透水性好,適合茶樹生長,所以茶產區土壤均為黃土。
茶經中的“下者生黃土”應該是指種植山腳茶園黃土中基本沒有沙礫,雖然排水性好,但是礦物質和微量元素比山頂和山坡上的茶園含量低。
茶樹要種植在排水良好的土地上,茶葉中礦物質及微量元素含量越高品質越好。從山頂到山腳的土壤中的沙石含量、礦物質、微量元素以及排水性都是從高到低遞減,因此從高到低不同海拔茶園產出的茶青品質也逐次降低。
再者,山頂茶園由於山頂雲霧繚繞、晝夜溫差大,產出的茶青品質也更高。
因此,我將“上者生爛石、中者生櫟壤、下者生黃土。”這句話理解成:同壹山地、丘陵上,海拔越高的茶園出產的茶葉品質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