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為 MateView 顯示器:28 英寸的超大屏幕,會是最好的辦公夥伴嗎?
為產品取名對廠商來說壹直是個難題,在每個產品面世之前,廠商們總要苦思冥想,選出壹個能打動消費者的好名字。
當壹個產品成功觸動到了消費者,並讓消費者記住,那麽它的產品名就會自然而然地演化壹個家族化的姓氏,就像蘋果的「i」系列,OPPO 的「Find」系列,以及華為的「Mate」系列等。
Mate 原意為夥伴,Mate 系列陪伴了華為從名不見經傳到現在成功立足高端市場,除了 Mate 手機系列外,隨後發布的 MateBook、MatePad 系列也讓 Mate 家族越來越「大」——不僅產品更豐富,屏幕也更大。
上個月華為發布了全新的顯示器產品線 MateView 系列,刷新了 Mate 系列的尺寸天花板——28.2 英寸和 34 英寸,那麽更大尺寸的「Mate」,能成為最好的辦公夥伴嗎?
顏值就是第壹生產力
當我從包裝箱裏把 MateView 時,圍觀的同事們齊聲發出的「Wow」就是對其外觀的最好總結。
通體金屬銀色的機身,完全由筆直線條組成的造型,簡約到極致的設計需要壹張整潔的桌子來搭配,以至於會督促我每天花時間整理我那淩亂不堪的桌面。
在以往顯示器的評測中,我們常常會從正面先說起,分析其面板的顯示效果等等,但這次我想反其道而行之,因為從背面看過去,才是 MateView 的正確欣賞姿勢。
與傳統顯示器平平無奇大黑塑料塊後背不同,MateView 把簡約設計的心思和秘密都埋藏在了背面,等待我們去發掘。
背部完整的銀白色面板與支架顏色壹致,仔細摩挲會發現,這塊有金屬光澤的背板其實是用了噴砂工藝的塑料,在背面居中的位置有壹個顯眼的「HUAWEI」Logo,第壹眼看上去,統壹又簡潔的設計還是有滿滿的高級感。
側壹個角度妳會發現,MateView 的屏幕不僅大,而且出乎意料地薄,側邊框從上往下會有壹個變粗的趨勢,但最厚處只有 12.2mm,比壹根手指頭厚不了多少,而最薄處為 9.2mm,與大屏幕不相稱的輕薄讓 MateView 看起來 科技 感十足。
28 英寸的 4K 面板在工作時不可避免會產生大量熱量,為了實現背部無散熱開孔、屏幕輕薄的同時解決散熱問題,MateView 將其主板藏在背後的支架上。
主板與屏幕分離的做法並不常見,其好處是可以讓屏幕放飛自我盡量輕薄,支架底座則承擔放置接口等「粗重活」,二者各司其職。
底座的背部壹***有三個接口,分別是用於供電的 USB-C(配備了壹個 135W 的 USB-C 充電器)、HDMI 2.0 和 mini DP 1.2 接口,接口靠近桌面,充電時可以將電線隱藏起來,保持背面的整潔。
側面則是壹個全功能 USB-C、2 個 USB-A、1 個 3.5mm 耳機接口以及開關,正面則是壹個雙 5W 的揚聲器,不過可能體積有限塞不下更大的單元,揚聲器的表現比較普通,大多數情況下我更願意用筆記本自帶的揚聲器。
值得壹提的是側面的 USB-C 接口不僅支持數據和畫面傳輸,還支持最高 65W 的充電輸出,用筆記本連接 MateView 時只用壹根 C to C 線就可以解決充電和畫面傳輸兩件事,對接口少得可憐的超極本非常友好。
底座與屏幕通過中間的轉軸連接,根據華為公布的消息,在轉軸內集成了供電、傳輸等排線,並且轉軸還是可動的,支持 -5 -105 的範圍調節。
MateView 的上下調節也是通過移動這根轉軸,單手從屏幕下巴壹提就可以移動,擡起時既不會感到吃力,屏幕也不會松動,阻尼的力度恰好適中。
而往往是這種對細節無微不至的執著,才能讓人感受到工藝的難度之高。在我看來,MateView 可以說是壹款工業上的美學作品。
3:2 還是 16:9,這是個問題
回到正面這塊 28.2 英寸的大屏幕上,最打動我的不是它的 4K+分辨率、98% P3 色域色彩,而是它的超窄邊框。
形容人的外觀時有「壹白遮三醜」,對應到屏幕上則可以說是「壹窄遮百醜」。人是貪心的動物,總渴望在有限的空間獲得盡可能多的內容,無論是手機、筆記本電腦、電視還是顯示器,只要有屏幕的地方窄邊框總是不會出錯的設計。
MateView 左、右、上三條邊框的寬度只有 6.0mm,而有屏幕排線的下巴也縮緊至 9.3mm,整個屏占比達到 94%,沒有大黑邊框的視覺看起來沈浸感更強。
MateView 采用了 3:2 而不是常見的 16:9 畫面比例,毫無疑問是顯示器市場的少數派。
由於人眼視覺空間的長寬比和人眼更愛左右移動的視覺習慣,16:9 等寬畫幅比例是影視創作時常用的長寬比,因為 16:9 顯示器能更好地展現這些影視畫面,所以逐漸成為了市場的主流。
但對於壹天到晚瀏覽網頁,編輯 Word、Excel 等辦公軟件的打工人來說,壹個看電影更爽的畫幅比例用於工作是低效的,常見的辦公工作時通常都是上下瀏覽,更長的屏幕能在工作時能發揮更大的作用。
例如當我們在瀏覽 Word 文檔時,縮放到統壹比例時,3:2 可以看完整個文檔,而 16:9 往往還缺壹個頁尾。
同樣是 28 英寸 4K 屏幕的情況下,3:2 要比 16:9 多 18.5% 的顯示面積,這意味著 3:2 可以更多兩排剪輯軌、壹段文字、壹排視頻或者壹個表格。
而更多的畫面也意味著能有更多的玩法,例如我喜歡將屏幕分成 4 塊,可以同時聽音樂、找資料、回復信息和編輯文檔,相當於同時擁有 4 本筆記本電腦,省去了來回切換應用的功夫。
所以,如果妳平時辦公占據了壹天大部分的時間,那麽 3:2 會是壹個更高效的選擇,相反如果妳用大屏幕只為了觀影、打 遊戲 ,那麽 16:9 或者更寬的 21:9 會是更好的選擇,畢竟像紮導版《正義聯盟》這樣的 3:2 比例電影還是少數。
除了比例獨特,MateView 屏幕的素質也可圈可點,28.2 英寸的屏幕尺寸,分辨率達到 3840 x 2560 的 4K+ 水平,我們用 Spyder X Elite 測得 MateView 的亮度達到 463cd/m?,而平均色差 ΔE 為 0.3,色彩還原非常準確。
我們進壹步測試了 MateView 的色域,可以看到其達到了 98% P3、100% SRGB、86% Adobe RGB、84% NTSC,能很好地還原電影的色彩。
根據華為公布的信息,MateView 支持 10Bit 色彩,但遺憾的是,我們在用 USB-C 和 mini DP 1.2 接口連接測試時測試發現,最高分辨率下只能顯示 8Bit,想要解鎖 10 億色彩,需要將分辨率調低至 3600 x 2400。
這主要是因為接口的帶寬不夠導致畫面不能全力傳輸,而如果是帶寬更低的 HDMI 2.0 接口的話,在最高分辨率下只能跑到 8Bit 色彩和 50 Hz,猜測這可能是因為華為受到了美國禁令的原因而不能采用最新的接口協議。
對於 MateView 的高素質色彩表現來說,被接口限制住了發揮確實挺可惜的。
MateView 支持 HDR400,在看支持 HDR 的影片時,對比不支持 HDR 顯示屏幕可以看到 MateView 的動態範圍更廣,例如畫面中的天空已經完全過曝了,但在 MateView 上還能顯示出蔚藍和雲彩。
綜合測試結果和實際體驗來看,MateView 雖然在色彩上有些許遺憾,但它也足以勝任絕大多數辦公任務,並且完成得更好。在公司前臺和辦公顯示器之爭中,iMac 終於迎來了壹個強勁的「對手」。
屏幕之外,連接更多
當華為進入壹個新品類時,總會在產品設計上融入自己對於智慧生活的理解,MateView 也不例外。
MateView 的顯示器控制是我最喜歡的操作模式,它用壹根名為 Smart Bar 的觸控條取代了傳統顯示器的點按式按鍵,所有操作被簡化為了單擊、雙擊和滑動。
想要調節顯示器參數,輕點 Smart Bar 即可呼出菜單,單擊確認、雙擊返回,操作過壹次便可上手,調節亮度、音量時,用回手機上熟悉的觸控邏輯,直接左右拉動即可。
當顯示器沒有連接任何設備時,妳會發現它的初始界面也像壹個小型操作系統,除了可以用 Smart Bar 操作,還可以用藍牙或者用 USB 連接鍵鼠操控,定期會自動更新系統版本,這也賦予了 MateView 壹些新的玩法。
在 MateView 的底座上有個熟悉的壹碰傳標簽,用支持壹碰傳的 EMUI、HarmonyOS 手機碰壹碰,就可以將手機畫面傳到 MateView。
投屏時可以選擇鏡像投屏的手機模式或者電腦模式,如果手機升級到了最新的 HarmonyOS,還可以進入采用了全新布局的 Desktop Mode,同時支持手機應用窗口、全屏窗口和平行時空窗口三種應用模式。
值得壹提的是手機與 MateView 之間雖然采用的是無線連接,但是操作時幾乎難以感到延遲,畫面的傳輸也不會受環境網絡影響,用大屏看視頻、打 遊戲 時體驗非常流暢。
在 Desktop Mode 下,手機上的應用變成了我們在電腦上熟悉的樣子——橫屏化、窗口化,這時可以用手機作為觸摸板使用(建議不要),也可以用藍牙連接鍵鼠操控,用大屏幕刷淘寶、抖音,或者編輯文檔、回復郵件都沒問題。
如果在手機打開壹個未完成的 PPT 文檔,連接上 MateView 便可以借助鍵鼠用大屏幕繼續編輯,回到手機時文檔自動保存修改,完成無縫接力辦公。
這樣即使沒帶電腦也可以完成壹些輕辦公操作,並且如果回到家懶癌發作時,用手機碰壹碰也要比去背包掏電腦再連接要更加方便。
我們上手的是價格為 4699 元的無線投屏版本,因此不僅支持華為手機的壹碰傳,也支持其他設備的無線投屏,當妳在手機上觀看嗶哩嗶哩、愛奇藝等支持 DLNA 的流媒體視頻時,就可以直接投屏到 MateView 上用大屏觀看。
MateView 也支持電腦用無線的方式連接,不過從目前的體驗來看,效果還不是很好,投屏過去的畫面只有 1080P,並且在移動鼠標時存在肉眼可見的延遲,只能用於 PPT 演示等場景。
華為稱會在 7 月份通過 OTA 更新將延遲控制在 80ms 以內,並且投屏分辨率可以達到 2K,對無線連接功能有需求的朋友可以再觀望壹下。
總的來說,華為的 MateView 作為顯示器領域的後來者,確實給市場帶了壹股不壹樣的活力,當顯示器的外觀變得越來越雷同和單調時,MateView 漂亮的簡潔設計讓人眼前壹亮;當各家都在進行參數數字競賽時,華為從自己擅長的智慧聯動出發與之競爭。
作為系列的初代產品,MateView 壹出道就能有如此高的完成度,不禁讓人期待起華為顯示器系列的接下來會推出怎樣的後續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