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子種子怎麽種植?
谷子是我國傳統的種植經濟作物之壹,主要在我國北方地區種植。谷子的營養價值豐富,尤其是胡蘿蔔素與維生素的含量,是其他雜糧所不能代替的,因此谷子有著很高的種植價值。而在谷子的種植過程中,播種繁殖是最為常見的繁殖方法,直接影響著谷子種植的產量和品質。那麽,谷子種子怎麽種植?
壹、種子處理
種子處理是保證苗齊、苗全、苗壯的有效措施,具體處理方法有:
1.曬種:播種前壹周,選晴天將種子攤放在席上約2―3厘米厚,翻曬2―3天,經過曬種的谷子能顯著提高種子的發芽率和發芽勢。
2.選種:先篩選後鹽水選種:鹽水選種比重為1.06,壹般以10斤水加1斤鹽即是此比重,經過鹽水選種的種子發芽率可提高10%以上。具體做法是將種子倒入盛鹽水桶或盆裏,攪拌用笊籬撈出小而輕的種子,沈在水底的都是粒大飽滿的種子,曬幹後即可用。
3.藥劑拌種和悶種:為了防治地下害蟲和黑穗病,白發病的危害,播前常進行藥劑拌種。常用做法是,將鹽水選過的種子晾至七、八成幹後,每100公斤種子用2兩辛硫磷兌水5―8斤用噴霧器噴在種子上,邊噴邊攪拌,拌勻後,堆起來,上面用麻袋覆蓋,悶6―12小時,可防治地下害蟲。為防治黑穗病和白發病將悶過的種子陰幹後,用種子重量的0.2―0.3%克菌丹、多菌靈、福美雙拌種;也可用40%的五氯硝基苯250克拌20斤的種子。
二、谷子的播種量
谷子出苗後壹般要間苗,所以播種量並不能決定植株密度。但播種量多少對幼苗的壯弱卻影響很大。谷子粒小,如按千粒重2.5克計算,壹斤種子就有20萬粒,按每畝保苗3―6萬株計算,加上田間損失率,每畝播量0.2―0.3斤就夠用。實際上谷子產區普遍存在“有錢買籽,無錢買苗”的思想,怕幹旱不保苗,播種量普遍偏多,往往超過留苗數的五、六倍,使谷子出苗後密集,間苗稍不及時,就要影響幼苗生長,容易造成苗荒減產。因此,在作好整地保墑和保證播種質量的前提下,要適當控制播種量。
確定播種量主要應根據種子發芽率、播前整地質量、地下害蟲危害情況等。如種子發芽率高、種子質量好,土壤墑情好,地下害蟲少,整地質量高,播種量可以少些,每畝播種量可以控制在1斤以內;如果土壤粘重,整地質量差,春旱嚴重的地塊,每畝應適當增加播量。采用機械播種,為了控制播種量,使下籽均勻並防治地下害蟲,可在種子裏混拌炒熟秕谷子或毒谷,效果較好。
三、谷子的播種深度
播種深度對幼苗生長影響很大。因為谷子胚乳中貯藏的營養物質很少,如播種太深,出苗晚,在出苗過程中消耗了大量營養物質,谷苗生長細弱,甚至出不了土,降低出苗率,即使出苗,根莖也要伸得很長,延長出苗時間,增加病菌侵染機會。覆土厚10厘米的,出苗率比3厘米的降低27.4%,晚出苗2―3天。播種深度適宜,能使幼苗出土早,消耗養分少,有利於形成壯苗。谷子粒小,原則上以淺播較好,深度壹般在3―5厘米。在土壤水分多的地塊,還可以適當淺壹些。但在春風大、旱情嚴重的地方,播種太淺,種子容易被風刮跑,就會缺苗斷壟,甚至有毀地重播的危險。
如天氣幹旱、幹土層太厚,覆土也不可過深,而應采取抗旱播種方法播種。谷子籽粒小,播種淺,而谷子產區春季幹旱多風,蒸發量大,播種層常感水分不足。如果整地質量不好,土中有坷垃空隙,谷粒不能與土壤緊密接觸,種子難以吸水發芽。為了促進種子快吸水,早發芽深紮根,出苗整齊,播種後*是壹項重要的保苗措施。除土壤濕度較大,播後暫時不需要外,壹般應隨種隨。采用耬播的地區通常是隨耬砘壓。播種到出苗要根據土壤墑情2―3次,有保墑提墑效果。常用方法還有踩格子。
四、谷子的播種方法
主要方法為壟播,過去先在壟上開溝,點葫蘆下籽,播幅較窄,播後深淺不壹致,谷苗長成壹條線株數少,產量低。目前多采用改良機具,進行壟上三條播或雙條播,較過去播幅寬,密度大,增產顯著,雙條播的谷苗都處於邊行,群體布局合理,個體生長發育良好。
小編結語做好谷子的播種繁殖工作,是成功種植谷子的基礎,更是實現谷子優質高產的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