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鼓樓的歷史
據《雲龍區誌》記載,修建此樓本是為了報火警,所以又稱“望火樓”。每有火警則以不同的擊打鐘聲表示火災的方位,以便市民聽到前去救火。不過,這“望火樓”從未報過火警,還險些因附近的大火被燒毀。
1932年,大同街鋪設了徐州第壹條柏油馬路,也決定把鐘鼓樓的大鐘換上新顏。安裝時鐘的工程於次年冬完成。據了解,此鐘為重錘鏈條式齒輪時鐘,四面有瓷磚,羅馬字鐘面,指針長達壹米。六十年代鐘面更換為白色油漆玻璃盤面,使用阿拉伯數字,用鏤空鋼板銼成數字和指針。據鐘鼓樓下面的花店老板介紹,大鐘後來因年久磨損,保護性地停止了擺動。
鐘鼓樓原來有兩座鐘,壹個機械鐘,壹個鑄鐵鐘,鑄鐵鐘因為年代久遠腐蝕的比較厲害,摔壞以後無法再掛,2011年徐州市政府重新仿制壹個鐘,掛在上面(樓頂),原來的鐘準備放在二樓陳展。機械鐘是上世紀德國造的,年代久遠,已經不準了,修復過後走時準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