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國時期的酒瓶什麽樣
民國時期用的錫酒壺。
酒瓶,最初是用本地生產的缸甕,從清朝鹹豐年間起,改用底小、口小、肚大的陶質壇形酒瓶,按現在說有裝0.5公斤、1公斤和1.5公斤的型號。後曾壹度改為微扁長方形酒瓶。1915年以後,改用圓柱形、體小嘴長的黃色陶質釉瓶。建國後,才改為白色陶瓷瓶和現在人們見到的乳白色避光玻璃瓶,古色古香,樸實大方。
民國時期,酒的種類豐富,不僅保留了清代以來的燒酒、黃酒、果酒等傳統酒種,自清末開放通商口岸以來,外國的啤酒、葡萄酒、伏特加等酒類也湧入中國,這些新型的酒種,逐漸被國人所接受,銷量逐年上升。特別是在大中城市,曾壹度以吃西餐、喝洋酒為時尚,不少政府官員就將宴飲的場所改在西式酒樓。
而且許多酒是不宜久存的,白酒優質高度白酒才能長期存放,較為常見的可以長期貯存而且會更加好喝的白酒肯定非醬香白酒莫屬,但是對於清香型白酒和米香型白酒來說反而不能長期貯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