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情中,如何傾聽彼此的聲音呢?
家中常有的現象,妻子叫丈夫吃飯,丈夫答應著,卻依舊埋頭讀報;妻子喋喋不休的訴說苦惱,丈夫卻看著電視若無其事的模樣;男友在家中加班,女友發了壹通牢騷,詢問對方意見,對方卻壹臉茫然。
我們總認為,只要“我”在表達,對方就應該聽到。實際上,大家都在顧著自己的心事或者手頭事,沒有認真傾聽,也就更談不上溝通,更不能建立關系。
想要學會對方的語言,首要任務,就是學會傾聽。
那麽,“傾聽”和“聽”有什麽區別呢?
“聽”的意思,主要是基於自身的目的去獲取內容和信息,是被動的;而“傾聽”則更加增加了自身的註意力,需要投入感情,盡可能地區理解對發情的情緒,是主動的。
傾聽有三個層次的意義:
壹是他(她)停止說話時,妳沒有急著考慮將要說什麽。
如果在交流中,妳已經將註意力轉移到自己的情緒上,而不是全神貫註在愛人所說的事情上,效果會大打折扣。
二是要完全接納愛人所說的話,而不去評判對方說話的內容和方式。
人是情感動物,會自發的對不喜歡的聲調或交流內容產生不良情緒,從而忽視了對方表達內容的真實內涵。
接納對方,不意味著認同對方的內容,而是先理解他(她)的意思和感受,聽完對方說話。
三是當愛人跟妳交流時,妳可以重復他(她)說的話,並且表達真實感受。
人們總是對自己的理解力和專註力“深信不疑”,實際上大多數情況下,我們的思想都在“開小差”,不會全部理解對方說的內容。
真正的傾聽要對愛人的情緒和觀點秉持明顯的興趣,並且願意設身處地地理解愛人。
我們還要理解壹個事實,即便表達簡單的意圖(信息),也需要內容、聲調、非語言信息等三個部分互相補充完成。
成功的表達應該包含百分之七的內容、百分之三十的聲調和百分之五十五的非言語信息。
而以上所有信息的獲得,都是為了理解對方內容背後的情緒做準備的。
如果妳是個很好的聽眾,能夠重復出對方的話,並體會對方內容背後的情緒、感受,妳接收的信息也必然是準確的。
在傾聽的過程中會出現各種各樣的問題,比如愛人說出某個觀點,似乎有聲討的嫌疑,妳會急於反駁;思維過快總是打斷對方的思路;個人情緒不穩定時無法接納其他信息進入大腦。而解決這些障礙的最關鍵的壹步,就是識別它們。所謂“見招拆招”正在於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