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股票行情交易網 - 金融財經 - 女真族是現在哪個民族

女真族是現在哪個民族

女真族,別稱朱裏真、女貞、女直,現在是滿族。

女真族源自3000多年前的肅慎,漢至晉時期稱挹婁,南北朝時期稱勿吉,隋至唐時期稱黑水靺鞨,遼朝時期稱“女真”“女直”(避遼興宗耶律宗真諱)。基本形成民族形態的時期大約是在唐朝時。“女真”壹名最早見於唐初。古語有“女真兵若滿萬則不可敵。”

遼朝女真有生女真、熟女真之分。1115年,金太祖完顏阿骨打統壹女真各部,在會寧府(哈爾濱阿城)建立金朝。金朝滅遼、滅北宋,占領中原地區後,貞元元年(1153年)遷都於燕京,實行“南遷北徙”的政策,女真人最初遷徙到燕山壹帶。以後定居在華北地區,而漢人逐漸向北遷移。定居在中原的女真人,在漢族和周圍環境的影響下,逐漸與漢族融合。

女真族文字文化發展:

女真人起初並無文字,受契丹政權節制初期亦鮮通契丹語文。從阿骨打祖輩頗剌淑(金肅宗)起始習契丹語,阿骨打本人也懂契丹語。在破遼後,完顏阿骨打才掌握契丹文及漢文,並令子弟主習契丹文。

金立國後的內外公文幾乎全用契丹文,但這與金人女真語畢竟頗有距離,於是,阿骨打便命令曾習契丹字和漢字的臣僚完顏希尹和葉魯,以契丹大字和漢字為基礎試制女真文字,並於天輔三年(1119年)詔令頒行,這就是後來的女真大字。

20年後的天眷元年(1138年),熙宗完顏亶參照契丹字創制頒布了另壹種女真文字,即後世所稱女真小字。時頒字詔稱:“百姓誥命,女直、契丹、漢人,各用本字,渤海人同漢人。”

這時,女真大字開始用於官方文件,而小字還待修訂,直到皇統五年(1145年)才開始使用。到此時,女真大小字與契丹文、漢文壹道並行金國;海陵朝開始有女真、契丹字書寫測試。世宗朝頒行女真字經書並多層級選拔貴族子弟匯集中都(今北京)集中教習,且於大定十三年(1173年)建立女真進士策、詩會試制度,兼設女真國子學及諸路府學。

哀宗時女真小字入傳朝鮮半島,金亡後僅留居東北故地的女真諸部中尚有上層人士精通女真文。在與明朝政府交通往來時,女真人以女真字作表文酬答。明廷設四夷館及後來的會同館,設專人學習女真字以應付交往需要,現存由兩館所編的《女真譯語》便是明證。

15世紀中葉,蒙古文化對女真人影響加劇,女真人漸習蒙古語文,並借以書寫自己的語言,女真文終於弛廢不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