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股票行情交易網 - 金融財經 - 沈南鵬的好搭檔周逵

沈南鵬的好搭檔周逵

| 管丟丟

周逵是紅杉中國的壹號員工,除沈南鵬和張帆兩位創始人以外,他的資歷最深。

他投出的項目有:文思創新、斯凱網絡、網秦、掌趣、乾照光電、首航節能、秦川機械、光環新網、聯絡互動、掛號網、健帆醫療、美麗說、博雅 科技 、唱吧、融360、pp租車、達達配送、蜜芽寶貝等。

給外界的印象是他不強勢,壹個紅杉的實習生評價,他看上去給人感覺比較溫和,基本上都帶笑。周逵總穿格子襯衫,內斂、親和,與投資人給人慣有的印象十分不同。

2005年,周逵加入紅杉。2007 年6 月起,周逵任紅杉資本中國基金合夥人。這壹年,周逵獲選《環球企業家》2007年40歲以下商業精英,沈南鵬評價周逵,「 表面上,妳可能會感覺周逵不是那種quick的人。但他有作為風險投資者的兩個品質,首先是他考慮事情很周到,註重細節,在很多投資者容易因表象而激動的時候,他能保持理性。同時,他又很開放。不會喪失捕捉機會的能力。」

與多數高調的投資人相比,周逵是異類。他沒有過激言論,也沒有金句流傳。

他看起來就是個老實本分人,兢兢業業做著投資。

進入VC,最初三年只投了壹家公司,為了研究這家公司,他把行業的50家公司都做了研究,公司獲投資壹年後上市,這是該機構的第壹個退出項目。

接下來,周逵成了行業的明星,不斷刷新他的投資業績。進入紅杉,周逵不到兩年,憑借良好業績,從董事升到了合夥人。 

但周逵依舊不顯眼,這與他的性格有壹定關系,他說,「說出去的話潑出去的水,妳說的東西妳要花時間去收拾。」

如今,周逵是紅杉中國的「二號人物」。 2010年底,楊浩湧前往北京銀泰中心。在這裏,他見到了沈南鵬和周逵,這是楊浩湧第壹次見到沈、周二人。

自趕集網正式啟動C輪融資後,紅杉壹直向楊浩湧釋放意欲投資的信號。但楊浩湧有些遲疑。紅杉有先例,表達投資意願,卻遲遲沒有實質性動作,創業者引頸期盼半年、壹年後,又表示不投了,楊浩湧不願成為被跑單的主角。不過,楊浩湧覺得,還是見壹次為妥。正是這次會面,才促成了最後的投資。

紅杉的項目都會被推到沈南鵬和周逵那裏,最終拍板。

紅杉中國的另外壹個背投企業手機貸的創始人遇到的情況也差不多是這樣,創始人俞亮將商業計劃書發送到紅杉郵箱,受到沈南鵬和周逵的接見。花半小時介紹完業務和團隊之後,兩位合夥人同時拍板確定投資。

周逵的投資軌跡:從軟件外包公司看起,後來布局在無線運營和互聯網領域,拓展到能源與環保領域,最終涵蓋TMT。

加入紅杉後,他投資的第壹個項目文思創新,這是家軟件服務外包企業。2005年聯想投資、DCM***同投資1000萬美元。

文思創新創辦於1995年,與IBM有長期合作關系,1997年又與微軟建立長期合作關系。1998年與惠普、甲骨文和SGI簽署外包服務合同。

2005年當選“微軟最佳供應商”,並在北京和上海成立研發中心。2006年紅杉、DCM和聯想投資再次向文思創新投入了3000萬美元。2007年12月12日文思創新登陸紐交所。

人們曾經使用的Windows 7背後就有文思創新的貢獻,包括多種語言版本操作系統軟件兼容性測試。

2006年紅杉投資了萬普世紀,是提供無線互聯網營銷平臺的公司。2006年還投資了高陽捷訊,該公司有眾多充值業務, 周逵與創始人談了壹個禮拜就決定投資了。

2007年,網秦的第壹輪融資獲得了金沙江和紅杉的330萬美元。2011年5月5日,網秦在美國紐交所上市。

2007年7月,紅杉還以350萬美元投資了斯凱網絡。2010年12月9日,斯凱網絡登陸美國納斯達克。不過市場反應不理想,首日報收6美元,下跌了25%。周逵的看法則頗為積極,「我們在07年投資斯凱壹個月只有20萬的收入,只有20人,到現在變成了3億多美金市值的公司,我覺得它的增長速度已經很快了。」

2008年3月,紅杉中國投資乾照光電1022萬美元。乾照光電股份有限公司成立於2006年2月,是專業從事LED外延片、芯片的企業,投資後周逵任職乾照光電副董事長。

兩年後,2010年8月12日,乾照光電登錄深交所創業板。

2008年上半年,紅杉註資1000萬美元投資壁虎。壁虎的業務是 遊戲 內置廣告,在不影響玩家 遊戲 體驗的前提下,植入廣告和實施投放,投資後周奎進入壁虎的董事會。

2008年,周逵進入《福布斯》中文版“中國最佳創業投資人”榜單,列第43位。 榜單調研的範圍為創投人過去5年內IPO/並購的項目,周逵的IPO/並購項目:中訊軟件、文思創新、深圳訊天;其他明星項目:開拓天際、捷訊 科技 、網秦 科技 、斯凱 科技 、壁虎軟件。

金融跟產業最終是不分離的,在周逵身上得到印證。周逵在國內創業板、紐交所、納斯達克都有IPO記錄。

但周逵壹直謹慎,他曾在參與人民網訪談,說「投資是不容易的,投出去以後心情會越來越沈重,多投壹個就會更沈重壹點,妳要花更多的時間在妳投資的項目上面,因為妳的錢原來在自己兜裏面,現在投出去了。」

2010年,周逵在創新中國蘇州總決賽當評委,結束後米蘭網的創始人馮偉到評委席找周逵聊了壹下。當時電子商務還沒完全熱起來,周逵對海外銷售的模式感興趣,他認為以前的公司都是在做外貿B2B,而米蘭網做的是外貿B2C,有點超前,做得也有點起色。最終投了米蘭網。投完之後,米蘭網發展得很快,但沖的有點過快了,市場有壹些起伏。 周逵找到馮偉去談,不要沖得那麽快,應該重新掌握壹下節奏。

回顧周逵的履歷,在七年時間裏,他工作不順,不斷旁觀失敗。

1989年畢業於武漢工業大學(現為武漢理工大學),學的是電氣自動化。畢業之後進入韶關的壹家合資企業,在山裏做冶煉。最初是技術員,做到工程師,再後來管理車間。企業的境況不盡如人意,周逵也到各地去跑項目,談合作。

到了三年半的時候,公司經營不善,同事和朋友不得不各奔東西。周逵是個重情誼的人,看著眼前的情景,受觸動,銀行的人去倉庫裏拉貨,他流下了眼淚。

後來,周逵去了中山,加入老師創辦的公司。陳春花講過壹個故事,說的正是周逵此階段的遭遇。1995年,壹個單位裏有臺交換機壞了。這個單位負責程控交換機的人,就把壞掉的交換機拿到購買的公司去修,但那家公司很小,技術也不行,修半天也修不好。

這人就說,要不算了,妳們幫我搭個環境,我自己調吧。於是他就在這家公司,用他們的調試環境幹了三天,自己把交換機修好了。 這家公司的人說,兄弟,技術不錯啊,要不留下來壹起幹吧。這人說,不行啊,單位的人還要打電話呢,就提著交換機走了。這個當年管單位交換機的人,就是周逵。特別小、技術也不咋行的小公司,叫華為。

但就是這樣壹家讓周逵死心塌地追隨的公司依舊失敗了。周逵總結,「雖然公司具有很強的技術能力,實力和地位在行業裏也是數壹數二,但這家公司沒有壹個目標把大家凝聚在壹塊,導致員工做事情是投機驅動的。瞄準壹個機會做出壹個產品,很快賺到壹筆錢,然後又重新尋找下個機會,這就極大地影響了企業的長期發展。」

這兩段工作經歷對周逵的影響是,務實很重要,小公司的第壹要務是生存。 目睹了企業的種種問題後,周逵心裏有了尋找解決之道的想法。 周逵決定重新學習,他去了清華,讀MBA。

新的職業起點是聯想,周逵在聯想業務發展部做了兩年,任發展部主任,主要負責新業務的拓展,投資管理和內部經營的跟蹤。

當時聯想正在醞釀新的方向,風險投資。柳傳誌明確告知聯想投資的3500萬美元就只當交學費,但誰也不敢讓聯想攢了10年的利潤就這麽付諸東流。

2001年4月26日聯想投資成立,在大IT行業內四個領域展開投資:電信網絡設備、企業應用軟件、IT服務、半導體芯片設計。柳傳誌親任聯想投資的董事長,34歲的周逵的職位是投資部經理。

進入投資行業,周逵最初的想法就是想看看錢是怎麽賺的,想要了解為什麽自己以前非常努力工作過的兩家企業最終沒能發展起來。

過去的經歷有深的烙印,周逵感覺錢非常難掙,以至壹做投資手就抖。 壹次,周逵在公司內部推了壹家地理信息系統公司,柳傳誌問,這家公司能夠打到85分嗎?周逵綜合了各方面的因素,說確實沒有85分,於是這個項目被斃掉了。

2003年,聯想投資“種子基金”已經投放出去,但包括卓越網在內的被投資企業卻絲毫沒有起色,甚至好幾個被投企業跌入谷底。在沒有壹個退出項目的緊急情況下,聯想投資成績令人堪憂。為了不使第二期基金“斷流”,聯想投資總裁朱立南只得飛往歐美,尋找投資。

周逵沒有做成壹個案子,他十分希望邁出第壹步,但又告訴自己得有紀律,要誠實,不到85分不能投。

2001年年底起,周逵開始調研軟件外包行業,壹直到2003年,他沒投過壹個項目,潛心做調研,把行業的前50家都看了。

最終,周逵認為中訊是值得投資的企業。中訊成立於1995年,1997年主要業務是海外軟件開發,1998年成立日本中訊株式會社。公司網站指出:相對於歐美企業大量地向印度發包,日本的企業則把中國企業選定為其主要的軟件發包地區。2002年,與Sun Microsystems公司簽訂LSP合同,開始IT技術服務業務。

中訊獲批經歷壹番周折,反復開會才通過。周逵背負巨大壓力,這個項目再不過,他可能就沒有辦法在這個行業混了。 2003年3月,聯想投資以2400萬港元(300萬美元)投資中訊。

2004年4月30日,中訊軟件在香港主板上市,聯想投資獲得7倍的回報。 中訊軟件對聯想投資的意義重大,這是聯想投資的第壹個退出項目。

通過按圖索驥的方法,周逵找到訊天。2004年5月,聯想和宏碁達成協議,兩家投資訊天600萬美元。2005年,日本最大的SP公司Index公司收購深圳訊天,朱立南在接受《21世紀經濟報道》采訪時提及,訊天的投資回報在3.5倍左右。

憑借優秀的投資成績,周逵成為聯想投資高級副總裁。 紅杉中國創始人張帆評價周逵,「在2005年我們找到周逵時,他對於每個行業未來3年可能出現的騰飛點,以及對具體項目是投便宜了還是投貴了,做了很多其他人沒有做過的功課。」

要對用戶有用,如果達不到,就不應該做

創業的基本價值定位是:要對用戶有用,如果這點達不到,就不應該做;而創業企業能不能發展起來,除方向不能錯外,還要有技巧和速度。雖然大公司什麽都想做,但也有忽略的地方和自身的弱點,這些都是創業者很好的切入點。

但是,巨頭們暫時的忽略,並不能證明他們之後不會做。 因此對於創業公司來說,就是要拼命地奔跑,拼命占有市場並讓用戶留下。 到最後,讓用戶來做選擇,因此 創業者首先需要把產品做得比任何競爭對手都要好。

創業公司面對的三方面壓力

創業公司所面對的壓力主要來自三個方面:首先來自於產品能力,如果做的東西用戶不喜歡,就沒機會了;其次是營銷能力,能不能快速把產品推送給目標用戶,這直接考驗創業者的營銷能力;三是創業者的決心、耐力或承受能力。 仗打不贏,是不是就不打了?戰鬥激烈,還該不該打這仗?對於這些問題的回答,都需要創業者背負很大的競爭壓力。

不說大話

經常遇到壹個現象,那就是創業者說大話。 拿到錢並不能說明妳就是對的 ,妳要清楚,誠實對妳創業而言到底意味著什麽。

有時候創業者為了激勵團隊,也為了嚇唬壹下對手,說高了自己的融資額。我很理解創業者這樣的行為,但妳這樣做並沒有太多的價值,妳應該思考的是,妳給妳的客戶究竟帶來了什麽價值。

說大話的門檻非常低,只要妳給我壹個話筒,我就可以脫口而出,但這樣做的成本非常高,有可能最後妳會失去最珍貴的東西——信用。

創業與投資的圈子是非常小的,如果妳沒有了信用,當妳最需要支持的時候,沒有人願意幫妳。 錢也不能幫妳把信用換回來。

有格局

現在許多創業者看每壹個人都是競爭對手,每天生活在焦慮中,當然這也是壹種驅動力,但這種驅動力從心理上、精神上、肉體上都是不可持續的。

兩個同行戰鬥到最後,很有可能會走在壹起,比如說58和趕集,滴滴和Uber。優秀的創業者之間應該既是競爭對手,又是合作夥伴。優秀的創業者要有非常開放的精神,對競爭對手和消費者有極強的同理心,有極大的格局觀。

別去冒不該冒的風險

我們投資和被投資的基礎都是在規則和契約保障下的壹種信任,其次才是大家用各種資源,支持壹個新事業。妳別去冒不該冒的風險。如果壹個老板把全部時間都撲在企業上,投資人也這樣,雙方有契約關系,利益分配都很清楚也有***識,吵架就會少了。如果老板行為不對,那他是有懲罰的,懲罰就是他的事業會受損。

匠心

匠心的第壹個表現是專註。 市場上有無數的機會,可以說都不是妳的,因為屬於妳的機會就是妳選擇的那個。妳不專註就不專業,為什麽要專業,因為專業可以帶來更大回報,這是我十幾年來的體會。

匠心的第二個表現是誠實 。誠實是壹種能力,不光是壹種態度。如果妳不尊重事實,有些事實在那但妳看不到,或者更多的情況是事實就在那,但妳不願意去看它。

匠心的第三個表現是自律。 自律是對自己的約束,放在壹個組織裏,自律包含了對組織智商的尊重。 我們這個行業本來是藝術家的、是英雄的時代,但妳可以看到最後留在臺面上的,全是壹個組織,壹個團隊,壹個品牌,而不是壹個人的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