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彪在中印戰爭殺了多少?
對印反擊戰是建國以來對外的所有作戰中最漂亮的壹仗。主帥是時任中華人民***和國國防部長———林彪
林彪——在軍事作戰中確實是個不可多得的天才。 在解放戰爭中,林彪指揮的中國人民解放軍第四野戰軍幾乎解放了大半個中國。在四野參戰的所有戰役中幾乎每戰必勝。從遼沈、平津,壹直到渡江戰役(武漢部分)入川作戰、衡寶戰役、海南島等。橫掃千軍如卷席,幾乎是逢戰必勝。打的國齤民黨聞風喪膽,望風而逃。
解放後,首戰就是入朝作戰。朝鮮戰爭爆發後,幾乎就要解放整個朝鮮的金日成忘乎所以。嚴重忽視後方兵力不足和補給線薄弱的兵家大忌,急功冒進。此時,林彪曾數次提醒毛主席以及電告金日成,應加強銀川等地的防務,防止後勤補給線被切斷。但均被拒絕。此乃林彪不去入朝作戰的原因之壹。
當時,建國的十帥、十大將中,對於大兵團作戰,最擅長的兩個人選就是林彪和粟裕。而粟YU更不願意去出這個風頭(粟裕為十大將軍之首)。毛迫不得已派彭德懷入朝作戰。而彭擅長的作戰方法是遊擊戰,對於大兵團作戰彭根本就是門外漢,更何況他面對的是二戰中赫赫有名的世界級大兵團作戰的指揮高手。結果就是彭在朝鮮戰場上戰略上幾乎是輸了個壹塌糊塗。好在誌願軍鬥誌高昂,每每化險為夷。像著名的上甘嶺戰役就是典型的指揮失誤而最終卻贏掉了戰爭。
代價就是我軍損失慘重,僅被俘人員就達39萬人之多。而彭德懷損失的部隊大都是林彪起家的原四野的骨幹部隊,對此,林彪對彭德懷耿耿於懷。對此,毛主席也有看法。包括金日成數次要求將入朝作戰的誌願軍部隊由他指揮,但這是不可能的事情。這也就是在誌願軍入朝作戰中,朝鮮人民軍(裝備、配給都大大優於誌願軍)不但不與誌願軍配合作戰反而搶奪誌願軍後勤補給的根本原因。
在整個自衛反擊作戰中,中國軍隊殲滅印軍3個旅(第7旅,第62旅、炮兵第4旅),基本殲滅印軍3個旅(第112旅、第48旅、第65旅),另殲滅印軍第5旅、第67旅、第114旅、第129旅各壹部,斃傷印軍第62旅旅長霍希爾.辛格準將以下4885人,俘印軍第7旅旅長季.普.達爾維準將以下3968人(其中校官26名、尉官29名)
中印邊境關系緊張以後,當中央決定準備作戰時。時任國防部長的林彪主動請戰,並在很短的時間就做好了戰前準備(參戰的部隊大部分仍然是林彪的舊部—老四野的部隊)。
作戰初期,林彪以小部隊出擊,誘使印軍以為我軍失敗,以勝利者的姿態長驅直入。包括中央都也誤認為是我軍失敗,毛主席曾接連7封電報,罵林彪有辱國格、喪失軍威,壹再電令林彪就地組織反擊,不許再後撤壹步。而林彪回電稱:將在外君有命有所不受。繼而命令部隊且戰且退。直至印軍三個集團軍縱深我國境內達70余公裏。
而這三個集團軍中有在1840年隨英軍入侵北京、參加火燒圓明園的印軍王牌部隊,第壹任軍長正是尼赫魯的心腹考爾將軍,參加過第二次世界大戰,在北非、南歐、東南亞諸戰場作過戰,自吹噓為“打遍歐、亞的勁旅”。聲稱要再次打進北京林彪在得知這支部隊先行入境後,下死命令要不惜壹切代價“把這支部隊給我從世界軍事史上抹掉”。“以雪百年國恥”。戰前動員也以八國聯軍在中國的種種罪行激勵戰士,使得我軍將士對印軍恨之入骨,總攻命令壹下,我軍猶如猛虎下山,勢如破竹,風卷殘雲壹樣打的印軍毫無還手能力。僅用了壹個營的部隊像當年在朝鮮戰場上美軍的銀川登陸壹樣,將印軍的三個集團軍牢牢地封在了事先準備的口袋裏。在不足三天的時間裏就將這個王牌軍連同其他入境的印軍全部幹凈地消滅了,無壹幸免。
此壹戰,印軍部隊的鬥誌幾乎喪失貽盡,我軍長驅直入。印軍四散潰逃。戰後世界軍事家稱之謂:“小刀切黃油的戰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