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股票行情交易網 - 金融財經 - 如何看待美的董事長方洪波大手筆減持這件事呢?

如何看待美的董事長方洪波大手筆減持這件事呢?

對外向來低調的美的集團董事長方洪波,因減持美的股權並套現近14億元壹事,陷入輿論中心。

美的集團出現多筆巨額大宗交易。深交所官網顯示,方洪波通過大宗交易減持美的集團2000萬股,成交均價68.12元,減持參考市值達13.62億元。

美的方面回應稱,此次減持系方洪波個人資產配置需要,是方洪波首次減持。交易受讓方以海外投資機構為主,會繼續長期持有,且根據法規要求交易後6個月內受讓方也不得減持。

盡管美的表示公司未來三季度基本面繼續向好,市場對方洪波減持壹事仍有質疑。A股家電板塊普跌,而自減持信息公開以來,美的股價連續兩個交易日下跌,美的市值已跌去約300億元。

正因此,方洪波減持也讓國內職業經理人圈層再度被關註?職業經理人究竟能帶企業走多遠?

何享健與方洪波的交接,是國內家族企業將管理權?讓渡?於職業經理人的典型案例之壹。家電市場迅速增長,美的也隨之壹路狂奔。?上規模?戰略讓美的擁有超過兩萬個產品型號。與之對應的是,美的的組織結構、人員規模顯得臃腫,僅美的日用家電事業部即在國內開設了超過60家銷售公司。

與龐大規模相悖的是,無論是空調、冰洗、日用家電,美的利潤率較海爾、格力等廠商均沒有明顯優勢,甚至處於較低水平。美的利潤增速遠低於營收增速。規模化戰略正侵蝕美的的盈利水平。

對於新任主帥來說,縮減營銷規模、砍去不必要的產品線是當務之急,但這勢必帶來陣痛。

另壹個不確定性則來自於新帥本人。方洪波並非管理學出身,亦非公司創業元老。接班何享健前,這位歷史學出身的經理人,曾在美的內部刊物《美的報》、美的空調事業部國內營銷公司等部門任職。

盡管修讀了MBA、管理過空調事業部,但對於接班壹家家族企業的方洪波來說,如何平衡董事會與大股東的關系、能否把握公司戰略方向,都是難題。

方洪波接手後,美的關閉了超過10個工業園區和制造基地,砍掉7000個產品型號,將營銷體系扁平化,對銷售人員乃至管理層進行裁員。

與此同時,方洪波所推進的戰略包括全球化、智能制造等。具體到業務上,更早地發力線上渠道,以及除了空調以外的產品多元化,也成為這些年包括新冠疫情期間,美的逐步勝過老對手格力的重要原因。

在A股俱樂部裏,如今市值總額排在美的前面的企業包括?四大行?、?兩桶油?、兩大保險巨頭、貴州茅臺等。

未來,美的以及經理人方洪波能否迎來何享健期待的5000億營收裏程碑,亦或下壹個市值高位,仍待時間考量。

業績以外,更重要的是,以方洪波為代表的美的董事會和以何氏家族為代表的大股東之間,達成了某種平衡:大股東較大程度地放權給經理人,後者則對外表現低調,並未強化個人在品牌中的形象,僅稱自己為美的?過客?。這壹點與另壹頭部經理人?快人快語的格力電器董事長董明珠截然相反。

這可能是經理人截然不同的個性所致,也可能是因為美的原本的家族企業特質。?畢竟不是血緣關系,是雇傭關系?,方洪波曾這樣描述自己和何享健之間的信任。

如何把握信任的度,是創始人和職業經理人***同的必修課。據報道,在方洪波上任初期,在面對外界壓力時,何享健曾向方表示,?做妳想做的?。方洪波任期內,美的管理層曾出現變動,而這被部分解讀為,何享健願意讓方洪波獲得更集中的管理權。

不過,美的並非沒有隱憂。以空調為例,國內空調市場已進入存量競爭的階段,迫使格力推進營銷渠道變革,董明珠開始削藩,簡化格力多層的渠道商體系,並積極拓展線上。在美的空調毛利率尚不及格力的情況下,

其他品類上,美的也存在產品差異化不足、品牌優勢不明顯的問題。這和美的此前主打中低端產品有關。平價走量的策略,適合渠道優先的增量市場。而當家電市場轉向存量,用戶需求優先更為關鍵。按照方洪波的說法,?如何從高端制造轉向智造高端?,差異化和高端化是關鍵。

實際上,國內職業經理人文化較西方起步較晚,職業經理人制尚未在國內傳統企業中廣泛普及。不少上市公司仍延續家族企業架構,由家族成員擔任管理要職。

對於少數走上臺前的職業經理人來說,他(她)們需要對公司內外多方負責。曾有國內民營企業經理人撰文稱,職業經理人要做到?老板(股東)滿意、員工滿意、社會滿意。?

獲得?好評?絕非易事。在商場上,職業經理人常因對未來市場機會研判失誤、公司業務條線梳理不明晰、只重視短期業績增長而非長期發展、業績增速未使股東滿意等原因被質疑。

對技術創新不足、市場不夠敏感、用戶導向不足、渠道轉化速度較慢,是聯想落後的原因。在備受爭議的手機業務領域,楊元慶曾談到,?運營商市場的成功讓我們有點故步自封。?

而如果公司創始人已將企業帶到了壹定高度,難以超越創始人的成績也是職業經理人需要面對的難題。對於萬科前董事局主席王石來說,這個難以超越的?創始人?就是他自己。

萬科上市前,創始人王石持有萬科40%的股權;萬科上市時,由於王石放棄了萬科的原始股份,使得自己從老板的身份轉變為職業經理人。

不過,從王石卸任前萬科的業績表現來看,已過而立之年的萬科也未逃出業務趨於保守、內部活力衰減、業績彈性降低的魔咒。以2011年至2017年萬科壹季度凈資產收益率為例,該指標由2.68%下降至0.61%。盡管萬科希望鼓勵內部創業,拓展物業、家裝、養老等新商業模式,但在凈資產收益率承壓的情況下,為了保住公司現金流,萬科新業務的開展顯得有些畏手畏腳。

對於王石本人而言,更多的質疑聲源自其對於個人觀點、個人生活的大膽表達。外界多認為,盡管王石自稱是?中國第壹職業經理人?,但在與萬科相關的行為處事上,他更多以創始人身份自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