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股票行情交易網 - 金融財經 - 佛教僧人紅色的僧袍和黃色的僧袍有什麽區別沒?

佛教僧人紅色的僧袍和黃色的僧袍有什麽區別沒?

佛教的僧衣,特別是三衣,在使用顏色方面有兩項主要規定:壹不許用上色或純色,如純青、黃、赤、白、黑和黃藍、郁金、落沙、青黛等顏色;二在衣服上,尤其在新制的衣服上,必須點上壹塊別的顏色,稱為“壞色”。

真正的壞色衣,是佛陀教導弟子們用樹皮煮汁,或用汙泥漬汙;且在新衣之上,必定另外加舊衣的“貼凈”,就是用舊衣的舊布,在新衣上加貼壹塊,以示壞“式”。還有壹種壞色的方法,叫做“點凈”,就是在新衣的任壹已染的顏色之上,另外用其他顏色將純壹染色的新衣,點上壹塊色漬。戒律中規定,比丘的衣服,允許有青、黑、木蘭(近似熟桑椹色或咖啡色)的三種顏色,仍非舊色,必須以本色之外的兩種顏色點凈之後,方始算是壞色,如果是青色衣,須以黑與木蘭色點凈;如果是木蘭色衣,須以青與黑點凈。

壞色在梵文中,音譯為“袈裟”,譯成“不正、壞、濁、染、雜”等等,所以凡是不正的、染壞的、都可以稱為袈裟。袈裟本意是壹種草,引申為由這種草取汁染色而成的“赤褐色”,再進壹步才引申出“不正色”。佛陀規定弟子們應該穿壞色衣,不得穿正色或者顯色衣,所以僧衣名為“袈裟”。其實,加沙不但可以稱呼僧衣,也可以稱呼其他東西,如食物的五味道之外的雜味或壞味,便可稱為“袈裟”。可見,袈裟壹詞,不光是佛教的僧衣所專用。

後來,不同部派便開始穿不同顏色的衣服,如《舍利弗問經》說,薩婆多部著皂色衣,摩訶僧僧著黃色衣,彌沙賽部著青色衣,曇無德部著赤衣,迦葉維部著木蘭衣。這是通過三衣的顏色不同,來表示自己的宗派。雖然五部的衣著不同,但原來的赤色袈裟在五部中通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