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貓在歷史記錄中出現過多少次?
因為史書中對它的記載,名字是不壹樣的。古代還不叫這個名字。據考證,這些奇珍異獸可能就是:執夷、杜洞尕、食鐵獸、竹熊、白羆、花熊、華熊、花頭熊、銀狗、峨曲、猛豹、猛氏獸等等。
在黃帝時期叫貔貅,戰國時期稱作白黑、食鐵獸;三國時期叫白豹、白羆、貔;漢代時叫做貊、猛豹;西晉時被稱為騶虞;唐代時叫白熊;到明代時,又被叫做貊、貘、猛氏獸...
《列子·黃帝》曰:“黃帝與炎帝戰於阪泉之野,帥熊、羆、狼、豹、貙、虎為前驅雕、鶡、鷹、鳶為旗幟。”其中的“羆”就是指的就是這個!
漢武帝在元封2年打敗衛右渠後 ,在沃沮設置玄菟郡,後來改名為沃沮縣 (今朝鮮鹹興),說明當時東北和朝鮮地區都是有這珍稀動物的。
三國時期吳國人陸機在《毛詩疏》中說“貔似虎 ,或曰似熊 ,壹名執夷 ,壹曰白狐 ,遼 東人謂之白羆”。遼東,即今東北地區。 陸機說“遼東人”把它們叫“白羆” ,說明三國時遼東地區就有。
據《東周列國誌》(明.馮夢龍、蔡元)第35回,楚國雲夢(今湖北江陵壹帶)有貘出沒;明萬歷湖北的《歸州誌》(指今秭歸縣)記載產貊,明嘉慶《巴東縣誌》亦記載產貊。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說貊獸“黔蜀中有之”.
清乾隆時湖南《直隸澧州誌林》記載“貊多力,好食竹,皮大毛粗,黃黑色,可為韉寢之,有警則毛豎,永定間有之(指今大庸縣)。”在乾隆時也在四川東南《酉陽直隸總誌》中記載“貘,食鐵獸也,國(指清)初時,州北小壩等地有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