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股票行情交易網 - 金融財經 - 僅用7年就“上位”,沈騰憑什麽能這麽“橫”?

僅用7年就“上位”,沈騰憑什麽能這麽“橫”?

隨著春節檔電影《妳好,李煥英》票房突破40億,作為主演之壹的沈騰也以其主要作品票房超180億的成績,成功“上位”中國演員作品總票房排行榜第壹的寶座。

這壹飛躍不僅讓沈騰上了熱搜,也在各大平臺引起巨大的關註,正如在某乎的熱榜下的討論“沈騰成為中國影史票房第壹人,是否實至名歸?”

對於這個問題,許多人都對此表示祝賀和肯定,但同時也有不少人發出了質疑。

對沈騰拿下第壹的質疑,認為票房排行沒有意義。

首先,壹部電影票房的成功自然離不開時代、檔期、題材、票價、宣發等各方面因素,因此不少人認為這個排行榜對於老片來說不公平。

實際上,不論是貓-眼還是燈-塔,這些平臺實際上統計的是中國內地院線的票房,並不是全球票房。

其次,票房高與演技好並不能劃等號,但票房高常常意味著商業價值高。

當電影口碑爆棚,有的人會質疑打分平臺;而當電影票房驚人,有的人又會覺得票房沒意義。

實際上,票房的背後代表的是數據,沈騰是觀眾用真金白銀買的電影票推出來的,這是實打實的成績。

沈騰到底憑什麽能這麽“橫”?

從沈騰18年的演藝生涯來看,主要可以分為四個階段:

第壹,在開心麻花話劇團“十年磨壹劍”。

2003年,沈騰在開心麻花話劇團出演了開心麻花第壹部舞臺劇《想吃麻花現給妳擰》,當時的他為何炅和謝娜作配。

有時候,壹場話劇只有6、7個觀眾,甚至比臺上的演員都少。

在近10年的時光裏,正在鑄就壹個更好的沈騰。

第二,在春晚小品中“壹夜火遍全國”。

很多人認識沈騰,還要在2012年的春晚小品《今天的幸福》中,也就是因為它,沈騰自此成為了“郝建”的代名詞。

第三,在電影中成“票房扛把子”。

電影作為壹門集體的藝術,有人會被導演吸引,而有人會因為是主演的粉絲而去觀看。

而看壹個演員究竟有沒有票房號召力,看其主演的“大男/女主”電影就知道了。

2015年,壹部無巨星、無名主創的電影《夏洛特煩惱》橫空出世,自此打響了開心麻花的招牌,更讓進入電影界的沈騰迎來開門紅。

第四,在綜藝中積累“壹面倒的路人緣”。

在沈騰參加的綜藝中,除了早期的《女婿上門了》受到詬病外,其他的節目幾乎都給他帶來成倍的增益。

參加《喜劇總動員》,從小品《超能英雄》到默劇《小偷在哪兒》致敬卓別林,沈騰的作品堪稱“實驗式喜劇”,問鼎第壹季的冠軍;

在《我就是演員》中,面對不同表演情境的考驗,沈騰的即興表演展現神壹般的應變能力。

正是在這些綜藝中,沈騰變成那個“長在大家笑點上的男人”,贏得了無數觀眾的好感。

沈騰拿票房第壹,正因厚積而薄發。

沈騰票房第壹意味著什麽?

所謂時勢造英雄,沈騰成功的背後其實反映著中國電影市場的變化,從喜劇演員傳承的現狀來說,其實也面臨青黃不接的情況。面對各種短視頻和網絡段子的流行,如今的觀眾笑點越來越高,讓觀眾笑在某種程度上比讓觀眾哭來得更難。

實際上,對於喜劇來說,表演需要掌控極強的節奏,包袱壹抖便過時,極其考驗喜劇人的創造力和與時俱進的能力。

從還了周星馳電影票,到逐漸淡出人們視野的小沈陽,也就是在這時,沈騰出現了。在中國經濟的高速發展階段,大家生活壓力巨大,極易陷入焦慮之中,喜劇正是調劑生活的必不可少的壹種方式:“工作已經這麽累了,我就想圖壹樂。”

不論是英式幽默還是美式笑話,笑點存在國界,而立足於本土的沈騰真正抓住了觀眾的笑點,成為“新喜劇之王”。

不過,中國電影票房的變化是非常快的,沈騰拿到票房第壹雖然值得祝賀,但卻並不意味著他的這個位置就能坐得穩固。

比起黃渤、王寶強、鄧超等既演得了喜劇、又演得了正劇的演員來說,由於喜劇自帶天然的弱勢,代表作全是喜劇的沈騰拿到票房第壹,常常會讓不少人覺得還不夠令人信服。

沈騰奪得中國個人作品票房之冠只是起點,他的征途,遠未結束。對於那些對他的成績不屑壹顧的人,也許可以這樣回答——走著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