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姜連簡介
目錄 1 拼音 2 概述 3 《峨眉山藥用植物》·九姜連 3.1 九姜連的別名 3.2 來源及產地 3.3 性味 3.4 功能 3.5 主治 3.6 九姜連的用法用量 3.7 化學成分 4 《四川常用中草藥》·九姜連 4.1 九姜連的別名 4.2 來源及產地 4.3 性味 4.4 功能 4.5 主治 4.6 用法 4.7 化學成分及藥理作用 5 參考資料 附: 1 古籍中的九姜連 1 拼音
jiǔ jiāng lián
2 概述九姜連為中藥名[1]。
3 《峨眉山藥用植物》·九姜連九姜連為中藥名,出自《峨眉山藥用植物》,即《本草經集註》記載的山姜之別名[1]。
3.1 九姜連的別名山姜、箭桿風、九姜連、九龍盤[2]。
3.2 來源及產地姜科植物山姜Alpiniajaponica Miq.的根莖。分布西南、華南及浙江、福建、臺灣等地[2]。
3.3 性味
辛、微苦,溫[2]。
3.4 功能溫中行氣,祛風止痛[2]。
3.5 主治治脘腹冷痛,泄瀉,食滯腹脹,風濕痹痛,四肢麻木,跌損瘀滯,月經不調[2]。
3.6 九姜連的用法用量內服:煎湯,3~9g;或浸酒飲[2]。
3.7 化學成分根莖含佛術9烯11醇(Eremophil9ene11ol)、山姜萜醇(Alpiniol)、山姜內酯、漢山姜過氧萜醇(H *** pinol)等[2]。
4 《四川常用中草藥》·九姜連九姜連為中藥名,出自《四川常用中草藥》,即《本草拾遺》記載的廉姜之別名[1]。
4.1 九姜連的別名廉姜、箭桿風、華良姜、九姜連[3]。
4.2 來源及產地姜科植物華山姜Alpinia chinensis Rose.的根莖。分布四川、貴州、雲南、湖北、湖南、廣東、廣西、福建等地[3]。
4.3 性味辛,溫[3]。
4.4 功能溫中暖胃,散寒止痛[3]。
4.5 主治1.治胃脘痛脹,噎膈嘔吐,腹痛泄瀉,風濕關節冷疼,月經不調。內服:煎湯,15~30g;或浸酒服[3]。
2.治跌損瘀血停滯,無名腫毒[3]。
4.6 用法搗敷[3]。
4.7 化學成分及藥理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