魚塘增產的秘訣在於夏季,知道為什麽嗎,壹起聊壹聊吧!
?夏季溫度高,投料大是魚生長高峰時期,但也是魚病發生較多較重階段,而此階段養殖池塘的用藥是否正確與科學,直接影響養殖成活率,將關系全年養魚的經濟效益,因此,廣大養殖戶夏季切莫疏忽大意。
壹、池塘用藥量的計算方法
?池塘的水體積的計算,首先要了解池塘較深的區域和較淺區域各占池塘的幾分之幾,按這個比例安排測量的點數,將所量得的深度加起來的總和再除以測量點數,即為平均水深。池水體積的計算:將求得的池塘水面積乘以平均水深,即等於池塘的水體積。
?投放藥物用量的計算方法是:池塘全池潑灑的藥物濃度單位常用ppm 表示, 即用百萬分之壹表示,經換算後lppm 的濃度,就是1立方米體積的水,用藥量為1克。
二、魚藥的正確混用
?隨著池塘混養魚類品種的增多及放養密度的提高,池塘內不同魚類的不同魚病同時發生的機會大大增加。壹般情況下,漁藥單壹使用效果不佳,采用漁藥混用的方法則可以明顯提高療效。總的混用原則是:不影響藥物有效成分的化學穩定性;不使毒性增大,理想的效果是增效不增毒;藥教配合合理,優勢互補;不提高用藥成本。混藥的註意事項是:混用漁藥時,首先要在小水體或試驗用具內試驗,並且要現配現用。
混用方法舉例:①硫酸銅和硫酸亞鐵按5:2比例混合,以0.7ppm 的濃度全池潑灑,可防治部分原生類寄生蟲魚病。硫酸亞鐵為輔助用藥,有收斂作用,主要是為硫酸銅殺滅寄生蟲掃除障礙。②每公斤大黃加20公斤0.3%的氨水混合浸泡12小時,用水稀釋後全池潑灑,可以防治魚類的病毒性出血病、細菌性爛鰓痛、白頭白嘴病等疾病。其中氨水為增效劑,能提高大黃的藥效。
三、掌握用藥技巧
?潑灑藥物之前要盡量排除池水,選擇晴天進行,以節約用藥量和提高藥效。潑灑溶解生石灰時,先從池塘的壹端開始潑。至塘中間停下,再從另壹端開始潑灑,這樣不致使魚在藥性較強的水體內受害;內服藥時,通過魚吃食進入體內產生藥效,吃配合飼料魚類可直接將藥拌入飼料投餵。
?壹定選擇有效藥物(註意含量、有效期、保管方法等),施藥人員要註意安全操作,病死的水生動物應深埋或進行無害化處理,不得食用或作為其它動物飼料,水質惡化池塘應換水後用藥。在防治過程中,還應積極貫徹“無病早防,有病早治,防重於治”的治療方針,確保水產養殖穩產、高產、高效,確保漁農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