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孝文:被父親寄予厚望,卻在35歲智力退化,40歲像廢人壹樣出院-
1952年壹個周末,臺北西門町街頭人流如織,行人或興高采烈地購物,或熱火朝天地聊著天。
突然,壹夥小太保橫在兩名少年跟前,嬉笑著沖其中壹個長壹張西方人面孔,卻有壹頭黑發,操壹口浙江口音國語的少年喊“雜種”。
兩個少年火冒三丈,沖上去就與小太保們扭打成壹團。
行人再無心遊玩,迅速奔向警局報警,警察很快便趕來,將兩名少年和小太保壹並帶入警局。
錄筆錄時,警察按慣例問少年家長叫什麽名字,家庭住址在哪裏,長著西方人面孔的少年不以為然地指著掛在墻上的蔣介石照片道: “那是我爺爺!”
警察以為少年耍弄自己,惱火地甩出皮帶,威脅他老實說出家長名字。
少年不屑地回道:“ 妳敢打嗎?我爸爸是蔣經國,不信妳去長安東路18號問問。 ”
警察這才相信少年所言不虛,趕忙匯報上級。上級聞訊趕來,在與長安東路的警局核實後,恭恭敬敬地送少年回蔣公館。
少年得意地撇撇嘴,優哉遊哉地坐進車裏。
這位長著西方人面孔的少年,正是被蔣經國寄予厚望的長子蔣孝文。
1935年,這位長子出生在西伯利亞。彼時,受蔣介石四壹二反革命事變牽連,蔣經國被蘇聯扣作人質,正在荒蕪的西伯利亞做苦力,生活頗為困頓。
前路未蔔時,蔣經國與蘇聯妻子芬娜迎來了第壹個孩子,可惜孩子早產,體質很弱。
蔣經國夫婦手頭拮據,無力改善孩子的體質,只能給予他加倍的疼愛和呵護,以彌補心中的虧欠。
因為心懷虧欠,蔣經國夫婦極盡所能地滿足孩子,可他們的寵愛令長子越來越頑劣,從壹開始就給他的人生埋下了悲劇伏筆。
1937年,國民政府與蘇聯政府關系改善,蔣經國終於得以攜妻兒歸國。
蔣介石第壹眼見到這個混血兒長孫就非常喜歡,親自給他取名蔣孝文,又給芬娜取名蔣方良。
蔣經國攜妻兒在奉化老家生活壹段時間後,被蔣介石派到贛南主政,蔣孝文隨父母前往贛州讀小學。
在贛州,因為蔣孝文的長相與眾不同,中國孩子不願意跟他玩,蔣經國夫婦擔心兒子孤獨,又收養了當地壹名孤兒作他的玩伴。
雖然回國不久,但蔣孝文對自己家的顯赫地位已經有了深深的優越感。課堂上,老師問到父母的職業,他得意地稱自己父親是贛州的父母官,還特意補充自己祖父是當今的委員長。
蔣經國聽說此事後狠狠訓斥了他,還暴揍壹頓教他長記性,但蔣孝文並沒有因為挨揍長記性。
蔣介石打來電話,他趕緊告父親的狀,對兒子嚴格管教的蔣介石對孫子卻是非常寬容,了解事情原委後,他只覺孫子稚氣可愛,嘿嘿壹笑了事。
在祖父的包庇下,蔣孝文很快就忘了皮肉之苦,越來越膽大包天。
1949年,國民黨敗退大陸,蔣孝文隨祖父、父親去了臺灣。蔣家在臺灣壹手遮天,蔣孝文在頑劣之外,更多了壹份“皇長孫”的囂張。
蔣孝文初中就讀於淡江中學,彼時的淡江中學實行住宿制,蔣孝文平時都住校,每逢周末回臺北,他就呼朋喚友,在西門町的 娛樂 場所遊蕩。
因為年少氣盛,這夥少年與混跡在這壹帶的小太保時常發生沖突。不過,仗著“皇長孫”的身份,蔣孝文回回都能安然脫身。
時光飛逝,轉眼到了初中畢業的年紀,蔣孝文成績不甚理想,沒法通過高中聯考。
幸而,當時臺北成功中學校長潘振球是蔣經國在贛南時的部屬,蔣經國吩咐了聲,蔣孝文便免試進了成功中學高中部。
可惜,蔣孝文並不領父親的苦心,白天在學校囂張跋扈,晚上等蔣經國熟睡後,又開車出去開啟多彩夜生活。
因為怕吵醒蔣經國,他甚至要求侍衛們先把車推到官邸外的長安東路上,等車被推到距離官邸數十米遠,他再發動 汽車 ,呼嘯而去。
如此絞盡腦汁找樂子,蔣孝文的學習成績自然是壹瀉千裏。
成功中學向來把學生的成績單直接寄給家長,蔣孝文不敢讓父親看到自己成績單上掛滿“紅燈籠”,便指示官邸裏收發信件的工作人員扣下學校的信件。
可蔣孝文千防萬防,沒防住盡忠職守的校長。
校長潘振球知道蔣經國對長子寄望甚高,於是對蔣孝文格外重視。
見蔣孝文的成績越來越差,行徑也越來越惡劣,蔣經國卻對學校寄出的成績單沒有反饋,潘振球又寫信向蔣經國報告蔣孝文近期在學校的成績和表現。
他的信寄出幾個月後同樣收不到回音,潘振球覺得事有蹊蹺,便登門拜訪蔣經國,當面表達自己對蔣孝文的擔憂。
蔣經國這才知道蔣孝文藏匿了學校的信件,不由怒火中燒,回家便劈頭痛罵他壹頓,隨即又展開棍棒教育。
蔣孝文被打得滿屋亂竄,蔣方良心疼兒子,眼淚汪汪地替他求情,蔣經國沒理會,仍然拼命打,蔣方良急得伸手拉蔣經國,蔣經國無奈,只好放下棍子。
可是他余怒未消,勒令蔣孝文長跪地上。蔣方良又哭哭啼啼地求蔣經國讓兒子站起來,蔣經國只好作罷,饒了蔣孝文。
蔣經國擔心兒子長成紈絝子弟,有意嚴格教子,但夫婦倆壹個唱紅臉,壹個唱白臉,使得蔣孝文壹方面畏懼父親,壹方面卻又敢為所欲為。
雖然夫婦倆都望子成龍,但兩人教育的不壹致,造成了教育失效,余生裏只能眼睜睜看著長子的人生壹步步走向失控。
蔣孝文僥幸逃過了壹劫,卻依然過著我行我素的生活,不僅成績壹塌糊塗,還險些鬧出命案。
壹天,蔣經國下班回到官邸,蔣孝文躺在沙發上,舉著壹把左輪手槍瞄準他。蔣經國壹驚,閃身繞開槍口,快步走到兒子身側,壹把奪下手槍,痛斥他混賬。
蔣孝文絲毫沒有悔意,反而壹邊嚷著槍是爺爺送自己的,壹邊伸手搶回槍。聞聲趕來的蔣方良也幫兒子證明,這槍確實是委員長送孫子的。
蔣經國知道,軍人出身的蔣介石壹向鼓勵孫子舞刀弄槍,希望他有壹日在軍中嶄露頭角,只好把槍還給了吵鬧不休的蔣孝文。
豈料,沒過多久,蔣孝文玩槍就玩出了事端。
蔣公館裏很多侍衛都只比蔣孝文大五六歲,蔣孝文跟他們很能玩到壹塊,放學後如果不和同學朋友出去玩,他就窩在侍衛宿舍裏。
壹個尋常的下午,侍衛李之楚回屋休息,正躺在床上擺弄手槍的蔣孝文煞有介事地舉槍瞄準他,並大喝壹聲:“不許動!”
因為平時和蔣孝文玩得很熟,李之楚當他開玩笑,便笑著回道:“哎!別隨便拿槍亂指,會鬧人命的!”結果話音剛落,他就被飛射來的子彈擊中胸部,倒在血泊中。
因為蔣介石特許,蔣孝文可以和侍衛壹樣在槍裏裝入實彈,他也習慣了拿槍嚇唬人。不料這次竟失手扣動扳機,他登時嚇得面色蒼白,縮在墻角不敢出聲。
好在子彈偏離了心臟幾厘米,李之楚被及時送醫後,撿回了性命,但從此留下了終生氣喘的後遺癥。
槍擊事件在臺北傳得沸沸揚揚,李之楚出院後,蔣經國把他調到高雄的建臺水泥公司,平息了輿論風波,接著又把蔣孝文送進鳳山陸軍軍官學校,希望他能在紀律嚴明的軍校學會收斂性子,將來從軍界轉入政界。
可蔣孝文視軍紀如無物,在軍校爭奪舞女、打架鬧事,念了三年,他又嚷著受不了“總統長孫”在軍校所面臨的壓力,堅持退學。
蔣經國以為兒子需要換個環境,又動用自己在美國軍方的關系,讓孫立人的母校弗吉尼亞軍校接受了英文蹩腳的蔣孝文。
可是,即使躲掉了“總統長孫”的壓力,學業壓力是躲不掉的。在弗吉尼亞軍校僅僅念了兩個月,蔣孝文又牢騷滿腹地退學了。
眼見軍界的路走不通,蔣經國又安排蔣孝文入讀加州伯克萊商業學校,盼著他在美鍍層金。
可是,沒有了父親在身邊管束,蔣孝文更是無法無天、任性妄為,丟盡蔣家的臉。
在伯克萊商業學校讀書期間,因為酒後飆車,蔣孝文被當地法院傳喚,甚至驚動了臺灣地區駐美代表,成了壹起政治事件。而蔣孝文不以為意,仍壹如既往的囂張,結果美國新聞周刊以《誰丟面子?》為題,披露了這起事件。
最後,蔣孝文在伯克萊商業學校沒能拿到學位,只能提前離開加州。
接著,他又去了華盛頓,卻因為壹時手頭緊,犯了糊塗。
為了騙取高額保金,他為壹枚鉆戒投保,又自導自演了壹出鉆戒失竊的戲碼。結果,保險公司在調查取證時發現了騙保的證據,以欺詐罪將他告上法庭。
最終,因為屢惹事端,蔣孝文被美國移民局列為“不受歡迎的人”,驅逐出境。
家族特權給予了蔣孝文順遂人生,卻也壹點點削弱了他的上進心和自控力。顯赫家世,看似是他人生的助力,實則成了他墮落的溫床。
留美期間,蔣孝文在學業上壹無所獲,卻與辛亥三傑之壹徐錫麟的孫女塗乃錦結婚,並生下女兒蔣友梅。
1962年,蔣孝文回了臺灣,蔣經國對這位沒有長進的長子自然很失望,但依然煞費苦心地為他的前程鋪路,先後任命他為“臺灣電力公司桃園管理處處長”和“國民黨桃園縣黨部主任”。
可惜,雖然蔣孝文已經娶妻生女並在臺灣擔任要職,卻依然心性未定、行事囂張。
壹次酒後飆車,他撞死了國民黨下級軍官張惠雲,推出同車的陶錦藩替自己頂罪,又送給死者家屬20萬臺幣,輕松擺平命案。
1970年春,時任金門電力公司董事長的蔣孝文驅車到臺中遊玩,在舞廳尋歡作樂時指定要壹名當紅舞女伴舞,偏偏這舞廳的媽媽桑有眼不識蔣公子,堅持舞女轉完臺子再來作陪。
蔣公子不曾受此怠慢,立馬火冒三丈,又拍桌子、又擲酒杯。
媽媽桑以為蔣孝文有意砸場子,迅速派出打手,將他群毆壹頓,趕出門外。
蔣孝文咽不下這口氣,召來臺中警備司令鮑步超,命他將這舞廳禁業三天。鮑步超不敢違逆“皇長孫”,便領命照辦了。
依蔣孝文的經驗,他完全可以神不知鬼不覺地報了舞廳受辱之仇,可蔣經國不知從什麽渠道知道了這件事。
已經成家立業的兒子不僅在舞廳尋花問柳,還因為舞女斯文掃地,蔣經國對此痛心疾首,可他不忍拿兒子開刀,便罷免了鮑步超的職務。
蔣經國這招“殺雞儆猴”,既泄了憤,也間接警告了蔣孝文。
蔣孝文知道父親已對自己失望透頂,今後前途渺茫,便愈發放縱自己。
1970年10月15日晚,他在聚會中喝得不省人事,身邊人以為他只是喝醉了,其實,蔣孝文患有糖尿病,需要按時服用控糖藥,而那晚因為爛醉,他未及時服用控糖藥,已因血糖過低陷入了昏迷。
當身邊人發現情況不妙,才慌忙將他送入臺北榮民總醫院。蔣經國火速趕到醫院,他如壹個尋常老父親,緊張地握著兒子的手喃喃呼喚:“孝文,爸爸來看妳了,請趕快醒過來。”
經過家人的不懈呼喚和治療小組的持續搶救,蔣孝文總算蘇醒過來,但他腦部嚴重受損,導致肢體癱瘓,智力退化到幼兒水平。
蘇醒後,蔣孝文又在醫院接受康復治療近五年,妻子和女兒也住在醫院裏陪著他。可惜,直到1975年出院,蔣孝文仍無法獨立行走,也無法流利說話。
從此,蔣孝文成了蔣經國最放心不下的壹個孩子,1988年1月13日蔣經國去世前,仍念念不忘見蔣孝文壹面,給他最後的囑咐。
這時的蔣經國絕料不到,僅僅第二年四月,54歲的長子就因癌癥治療無效,隨他而去。
其實,關於蔣孝文在盛年猝然重病,還有另壹種說法是,他樹敵眾多,仇家忌憚蔣家的權勢,不敢動他,就暗地裏給他介紹來路不明的女人,導致他本就有病的身體更加孱弱,醉酒昏迷不過是壓垮駱駝的最後壹根稻草。
蔣孝文後半生纏綿病榻的境況令很多人唏噓不已,蔣家壹名侍衛在回憶錄裏惋惜道:“孝文相貌堂堂,為人寬厚,如果在壹個平實的環境中成長,應該可以獨當壹面、成就不凡。”
可惜,玉不琢不成器。
身為“皇長孫”,蔣孝文生來前程似錦,卻因此懶於上進,養成諸多不良嗜好,不但沒有成就,反而走上歧路,自食苦果。
想想看,出身權貴之家,在某種程度上,也是壹種悲劇。
文 | 安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