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軾千年之前就曾吃過蝙蝠?他寫下壹首詩,還未讀完便令人作嘔
土人頓頓食薯芋,薦以薰鼠燒蝙蝠。
舊聞蜜唧嘗嘔吐,稍近蝦蟆緣習俗。
十年京國厭肥_,日日_花壓紅玉。
從來此腹負將軍,今者固宜安脫粟。
人言天下無正味,螂蛆未遽賢麋鹿。
海康別駕復何為,帽寬帶落驚童仆。
相看會作兩曜仙,還鄉定可騎黃鵠。
海南地廣人稀,難得吃到壹頓肉食。
五天才吃到壹頓五花豬肉,十天才能吃壹回黃雞粥。
當地居民沒有肉吃,頓頓吃芋頭,有時候熏烤老鼠吃,有時候把蝙蝠燒了吃,居然也很美味。
那時候海南人民吃的是壹種果蝠,據說肉質鮮美。
蜜唧就是把剛出生的小老鼠崽蘸了蜜生吃,老鼠發出唧唧的叫聲,所以叫蜜唧。
蘇軾說自己剛來海南的時候光是聽到蜜唧二字就忍不住嘔吐,後來入鄉隨俗,環境所迫,條件就是那麽艱苦,漸漸也開始嘗試吃蛤蟆。
回想自己居住京城十年,明明生活優渥,卻厭惡葷腥油膩,飲食清淡。
現在條件所限想吃也吃不到,正好隨遇而安了。
可是世上大多數的人們熱衷口腹之樂,天下美食都吃厭了,就開始獵奇,吃了螳螂蟲子,又想吃麋鹿這種稀有的動物。
蘇軾身處海南荒僻之地,飲食上其實並不習慣,所以身體也是日益清減。
他在詩中設想,如果哪壹天離開海南回去了,人們肯定會吃驚他到底經歷了什麽,為何如此消瘦,衣帽都變得肥大了。
瘦成這樣,估計都可以騎著天鵝回家,到時候和弟弟相見,兩個人都瘦得要成神仙了。
從全詩的意思看,蘇軾恐怕是聽過見過人們吃蝙蝠,把當地的習俗寫在詩裏,自己未必真的吃過。
就算真的吃了,也是迫於情勢不得不吃。
包括當地的人們,吃老鼠蝙蝠也似乎迫於生計罷了。
而今人卻吃些稀奇古怪的東西只為獵奇。
無論如何,從安全的角度看,野生動物攜帶和傳播大量細菌和病毒,導致疾病,還是健康重要,不吃為妙。
海南的生活那麽艱苦,蘇軾還能寫詩調侃自己和弟弟,詩中顯見其幽默和樂觀的態度。
民國文人林語堂就曾評價蘇軾是壹個天生的樂觀派。
蘇軾熱愛生活,豁達樂天。
筆下隨處可見生活的細節和小樂趣。
他發明的東坡肉、羊蠍子等吃法均可於詩中見到,不愧是資深老饕。
了解蘇軾,看他如何在平凡生活中以苦為樂,吃遍天下,可以從這本《蘇軾詞傳》入手。
與蘇軾同出宋朝的著名詞人還有辛棄疾和李清照等,宋詞在中國文學史上成就斐然,無須贅述。
所幸這套詞傳裏收集了他們的作品。
此外還有李煜、納蘭容若、倉央嘉措,壹套六冊,包括《蘇軾詞傳》、《辛棄疾詞傳》、《李清照詞傳》、《李煜詞傳》、《納蘭容若詞傳》、《倉央嘉措詩傳》。
壹套書原價238元,現在搞活動,促銷價僅99元。
僅僅99元就可將整套本書壹次性收入囊中,這麽優惠,對文學愛好者來說,不可錯過。
購買書籍請點擊下方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