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趣的對聯都有哪些?
關於漢字的趣味對聯有很多,歸納起來,不外乎有:疊字聯、諧音聯、拆字聯、回文聯等,舉幾個趣味對聯故事,供參考:
1、祝枝山的對聯故事
傳說有壹次祝枝山碰見了壹個叫徐子建的師爺。這位師爺自命不凡,傲氣十足,誇口說沒有能難住他的對子。這回相遇,他提出要和祝枝山比對子。祝枝山問:“誰出?誰對?”“當然是妳出,我對嘍!”師爺滿不在乎地說。祝枝山微微壹笑,說出上聯:
三塔寺前三座塔;
徐子建壹聽:就這個呀,有什麽難的?張口對出:
五臺山上五層臺。
師爺正催促出個新對子時,祝枝山說 :“還沒完,我能加字。”“這有什麽?我也能添字。”祝枝山繼續說:
三塔寺前三座塔,塔、塔、塔;
徐子建想都沒想,就說:
五臺山上五層臺,臺……
他說不下去了,總不能說五個 “臺”字吧?祝枝山說了句:“‘擡’不動了吧?”哈哈大笑,揚長而去。
2、唐伯虎的對聯故事
唐伯虎同祝枝山因事到鄉村,看到農夫車水。祝出對曰:
水車車水,水隨車,車停水止。
唐對道:
風扇扇風,風出扇,扇動風生。
祝唐之對實屬巧妙,傳誦壹時。
另有《笑笑錄》雲,唐伯虎為壹商人寫對聯,曰:
“生意如春意,財源似水源。”
其人嫌該聯表達的意思還不明顯,不太滿意。唐伯虎給他另寫了壹副,曰:
門前生意,好似夏月蚊蟲,隊進隊出;
櫃裏銅錢,要象冬天虱子,越捉越多。
其人大喜而去。
蚊子、虱子,皆為嗜血動物,人人見而厭之。以此比喻生意和銅錢,形象不言而喻。此商人居然“大喜”,足見其無知與淺薄,聯趣正在這裏。此聯除用比喻外,還用了重言(隊,越)。
明朝大畫家、大詩人唐伯虎,他風流成性,為了秋香,他自稱是壹個落泊的公子,賣身到華府為奴,改名華安,在華府他是書童,終日伴公子華文和華武讀書。有壹天,華太師帶了兩個兒子,還有教師爺和壹群奴仆去春遊,他遊興正濃,他想考壹考自己的兒子學業學得怎樣,他看見園裏到處是蒲葉、桃樹和葡萄,便隨口吟出上聯來:
蒲葉、桃葉、葡萄葉,草本、木本。
誰知這華文華武兄弟倆是壹對活寶,自然是張口結舌,對不出來。那師爺是奉承的高手,平日只知溜須拍馬,他見自己的學生對不出來,馬上恭維說:“太師才高八鬥,學富五車,文才蓋世無雙,這上聯雖然是信手拈來,但是這是絕對,蒲葉和桃葉的諧音組成葡萄葉,草本木本又指出了它的科目,這實在是壹首絕聯,任何人都無法可對,佩服!佩服!”
唐伯虎聽了,獨自在那裏哂笑,華太師得到師爺的恭維,正在沾沾自喜,看見華安哂笑,勃然大怒道:“大膽的奴才!妳為何哂笑?難道妳能對此聯?”
唐伯虎跪下稟道:“讓奴才壹試!”
他邊走邊觀花園裏的景致,目光在那兩旁的花叢中觀察,哦!有下聯了,他隨說出:“梅花、桂花、玫瑰花……”但念到此卡住了,
華太師說:“對下去!”
唐伯虎張口結舌,汗流浹背,尷尬非常,快要難住了,突然看見自己心愛的姑娘,秋香和另壹個名叫春香的丫頭站在華太師身旁,他脫口而出曰:“春香、秋香!”
華太師點頭贊道:“梅花桂花的諧音是玫瑰花,春香、秋香又指出它們開花季節,‘蒲葉、桃葉、葡萄葉,草本、木本!梅花、桂花、玫瑰花,春香、秋香!’對得好,對得好呀!華安!回去可領獎賞!”
華太師看著自己愚昧的兒子感嘆道:“雞冠花未放!”華安向那師爺瞟了壹眼,諷剌答道:“狗尾草先生!”
從此,華太師就不敢小看“華安”了,從交談中,知他很有學問,但是總以為他真的是壹個落泊的公子,哪裏想到他卻是壹代名人,為了秋香姑娘,賣身為奴,做出這樣荒唐事,從此華安就代替了教師爺的地位,由於得到唐伯虎的得力調教,華文、華武後來大有長進,也雙雙中了舉,華太師為了報答“華安”,允許他自選壹個丫頭為妻,於是唐伯虎就選了秋香,成為文壇千古風流佳話。
3、諧音聯
程敏政人稱神童,宰相李賢欲招為婿,指著席上果品出對曰:因荷(何)而得藕(偶),程對道:有杏(幸)不須梅(媒)。李賢大喜,乃將女兒配之。
秀才張某恃才高傲。壹天,在田壟遇壹挑泥農夫,不肯讓路,兩人均不得過。農夫笑道:我有壹聯,君若能對,願下田讓道。秀才滿口應承。農夫曰:壹擔重泥遇子路(寓壹旦仲尼遇子路)。張苦思冥想,無言可對,只得下田讓路。三年後,張某看浚河工決堤引水,傍晚河工約會笑而返,才恍然大悟,續上前聯:兩堤夫子笑顏回。
4、拆字聯
乾隆壹生風流附雅,喜歡吟詩作對,每每得空,便與臣子對上幾幅,聊解無趣,有壹次,乾隆帶著大臣張玉書微服出宮,二人來到了壹家青樓,出手闊綽的他點了青樓的頭牌,壹位姓倪的歌姬出來作陪,幾人酒過三巡後,乾隆壹時興致來襲,借著酒勁指著倪姓歌姬,吟出了壹上聯
上聯:妙人兒倪氏少女;
乾隆這上聯出的很巧妙,運用的是拆字聯,聯中“妙”拆開就是少女,“倪”拆開就是人兒,難度頗高,乾隆正得意萬分,叫張玉書對下聯,可令人遺憾的是,這張玉書苦思冥想了許久楞是沒能對出下聯來,急的滿頭大汗的,壹時怕乾隆怪罪。這時,壹旁的倪氏歌姬見張玉書如此窘境,笑了笑,脫口而出壹下聯來:
下聯:大言者諸葛壹人。
歌姬這下聯應對堪稱經典,也運用拆字手法,與上聯有著異曲同工之妙,聯中將“大”字拆為壹人,將“諸”拆為言者,可謂是巧對,不僅對仗工整,且意境相符,乾隆壹聽,頓時哈哈大笑,連連稱妙,而壹旁的張玉書尷尬萬分,沒想到還輸給了壹個歌姬,滿臉通紅,羞愧難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