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麽才華橫溢的晉武帝讓壹個傻子的兒子當太子?
公元259年,司馬燕的妻子楊延生下了他們的第二個兒子司馬忠。因為大兒子早逝,所以眼前的二兒子其實可以說是他們的大兒子。司馬燕非常高興,並私下答應楊彥,她會讓她的第二個兒子繼承統壹。可是沒想到,隨著司馬忠壹點壹點的長大,他漸漸發現司馬忠似乎和其他孩子有些不壹樣。他是個低能兒,說不好就是傻子。
司馬忠是個傻子,朝廷裏的人都知道。司馬燕也非常擔心讓這樣壹個人繼承王位。這樣的兒子能保住祖輩創造的基業嗎?事實上,司馬燕很清楚他不能。
因此,司馬燕沒有盲目地履行他的諾言,讓司馬忠成為王子。他總是逃避和觀察。誰知道經過觀察,司馬燕的心更涼了。楊皇後不知道兒子的處境,也不知道讓壹個傻兒子做太子意味著什麽,但為了達到自己的目的,她也希望能讓司馬忠做太子。她堅持認為現在下結論還為時過早。到底傻不傻?誰知道具體情況?也許這太愚蠢了?
況且自古以來,立太子就是規矩。怎麽能因為資質有點蠢就改變老祖宗的規矩呢?在楊顏每天左耳進右耳出的情況下,司馬燕的耳朵很軟。話鋒壹轉,他覺得楊彥的話有幾分道理,就暫時把這件事放在壹邊。反正兒子是他親生的。他傻又有什麽關系?這說明他天生善良,不怕以後傷害哥哥。再說,找個好老師好好教育他,也不壹定讓他壹無是處。
於是司馬燕在司馬忠九歲的時候立他為太子。楊顏之所以想盡辦法讓司馬燕的傻兒子成為太子,除了她自己的根本利益之外,關鍵是作為母親,他想補償自己弱小的兒子。母親天生同情弱者。誰是最難纏的孩子,誰就更愛這個孩子,楊顏也不例外。但如果是普通人家的母親,她可以這樣做,但作為壹國之母,她的母性卻為短命的西晉埋下了禍根。
司馬燕決定立傻兒子為太子,除了楊彥的關系外,還有他自己的原因。作為司馬昭的長子,他從未受到父親的重視,甚至幾次險些失去儲君的職位。所以對他來說,同為長子的司馬忠,感覺也是同病相憐。他下意識地為自己辯護。
公元290年,優柔寡斷的司馬燕因病去世。他的傻兒子司馬忠即位,成了後來的晉惠帝。這個傻皇帝,除了占據壹個位置,其他事務完全被賈南風皇後掌控。這個皇後很好。壹年後,她策劃發動宮廷政變,殺死了侍郎楊軍,於是就發生了“八王之亂”。
公元316年,劉淵的侄子劉智攻破長安,生擒末代皇帝司馬曄,西晉滅亡。
司馬燕去世才二十五年,但在這短短的時間裏,天地之間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西晉已成為茫茫大江中的短命王朝,已如浮雲漸行漸遠,新的政權即將建立。西方如此短命的最直接原因是司馬燕選擇了他愚蠢的兒子當皇帝。雖然他的心是好的,但是給國家帶來的災難是痛苦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