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股票行情交易網 - 金融財經 - 什麽叫奢侈生活

什麽叫奢侈生活

全套範思哲家具的豪宅、十幾個愛馬仕手袋、鑲著鉆石的牙齒.......來自美國的攝影師勞倫·格林菲爾德(Lauren Greenfield)用25年的時間跟拍全球各地的人對金錢、名氣和消費的崇拜。這些照片被出版成壹本書叫《財富世代 Generation Wealth 》以及同名紀錄片。

她看過了這個世界上最多的富豪浮誇生活,也揭開了這背後藏著的黑暗面。“很多人以為我拍攝的是占人口1%的少數富人,其實它們是關於來自所有階層的人對財富的渴望。”

占人口1%的超級富豪奢侈生活到底什麽樣?

明尼蘇達、米蘭、洛杉磯、上海,迪拜、莫斯科......格林菲爾德拍遍全球富豪的生活,發現富人購買住宅的必要條件,是必須配備商業級專業廚房不銹鋼廚具和設備。但大多只是作為擺設而非實用。

Suzanne Rogers的家

加拿大名媛Suzanne Rogers 因為小時候對電影“Chitty Chitty BangBang”的迷戀,為自己打造了和電影壹模壹樣的家。她認為這樣的陳設就是“優雅的縮影”。

年輕的女模特萊奧娜(Llona)出身在壹個普通家庭,後來嫁給壹位來自俄羅斯石油大亨。在莫斯科的豪宅裏,萊奧娜正在陪伴4歲的女兒,她穿著設計師為自己定制的毛衣,上面寫著:我是壹件奢侈品。

格林菲爾德曾遇到壹位莫斯科房地產開發商,他擁有全俄羅斯最好的圖書館和藝術收藏品。但是他並不了解這些藝術和文化,只是通過這些東西掩蓋自己的金錢氣味。

格林菲爾德直言:“作為壹個富豪,妳可以購買文化和藝術,但是教育、藝術、修養、內涵……這些都是金錢買不到的東西。”

花花公子創始人Hugh Hefner在去年剛剛去世。他擁有上千女友,大多是他的兔女郎。

他曾買下壹幢建於1927年、擁有29個房間的房子以供自己的兔女郎們玩樂。其特色是帶有內置管風琴的放映室,遊戲室和壹個動物園和鳥舍。

花花公子大廈

富豪身上的“西方特色”

“中國還有禮儀課程,人們花1.6萬美元接受兩周的培訓,學習奢侈品牌的發音,如何吃魚子醬,像西方人那樣用餐。”

哈佛畢業的何佩嶸在北京開設了禮儀學校,教授兩門課程:為期12天、針對已婚女性的女主人課程(10萬元人民幣),以及為期10天、針對未婚女性的淑媛課程(8萬元)。

在她看來:“市面上有數以千計的LV包,可是如果妳有壹匹配備愛馬仕馬鞍的馬,那會讓妳顯得與眾不同。”

“富人可能和我們毫無相似之處,但是他們彼此之間非常相像的。”

就像女人對愛馬仕鉑金包的熱愛——“洛杉磯少女、中國女性、俄羅斯社交名流和紐約治療師都知道鉑金包,讓我大為吃驚。”格林菲爾德說。在她拍下的照片中,女人無止境地購物追求美麗,男人毫無顧忌地豪賭。在好萊塢的價值觀裏,消費和揮霍就是地位的體現。

Jackie和朋友們在Versace私人開幕派對

2007年,格林菲爾德在好萊塢的比弗利山莊見到了傑基·西格爾(JackieSiegel),她是億萬富翁大衛·西格爾的妻子,每年在購物上開銷百萬美金。

她直言自己在大學的時候就意識到參加選美比賽比在大學讀工程專業更能幫她靠近“美國夢”。她和兩個朋友被拍下了的這幅手拿範思哲提包的照片,被時代周刊選為代表“新鍍金時代”的年度照片之壹。

格林菲爾德跟隨許多富人們到他們私密的聚集地,如加勒比聖巴特島、摩納哥或瑞士阿爾卑斯山滑雪勝地等。這些地方往往是不收信用卡,顧客必須攜帶大量現金。

壹般富人們會乘坐私人飛機或遊艇到這些地方消費,這些人揮金如土。

美國導演Brett Ratner和朋友在度假

圖中就是美國導演Brett Ratner和Def Jam唱片公司創始人Russell Simmons在法屬西印度St.Barts島上旅遊,他們將自己的白金卡貼在自己的額頭。

帕克在拉斯維加斯玩擲骰子

在拍下照片的壹分鐘內,帕克損失了10,000美元。

辦派對也是名流富豪最愛的休閑方式。

2014年在莫斯科工會圓柱大廳,正在舉行關於“芭蕾舞舞會”的主題活動,大家都穿著華服跳著精心設計的舞蹈。

蒙特卡洛舉行摩納哥大獎賽,2013年當時威士忌制造商尊尼獲加在該品牌157英尺長的遊艇上舉辦宴會,壹位女服務生正在清理地面上的汙漬。

“錢毀了我認識的很多小孩,包括我”

富人對財富的貪婪和攀比也照應在他們的孩子身上。壹個 13 歲的男孩 Adam曾對她說:“錢毀了我認識的很多小孩,也毀了我。我戴勞力士手表上學,穿兩千美元的鞋子,我認識擁有壹片足球場和室內籃球場的人,但他爸爸馬上要進監獄了。

加州卡爾弗城的幾名高中生乘坐豪華轎車前往參加畢業舞會

她接觸的許多孩子中有許多是好萊塢明星或電影制片人的子女,他們的父母非常富裕而且很忙。這些學生都非常有錢,開著名車上學,並相互攀比。這些孩子都希望快速長大,不希望被其他人視為孩子。

18歲的米佳諾在貝弗利山莊高中被評選為身材最佳,與朋友壹起逃課去參加年度高年級沙灘日活動

1997年,這張照片作為格林菲爾德題為《急速成長》(Fast Forward)的攝影展圖錄封面照受到關註,然而21年之後,該作品又出現她《財富世代》的大型回顧展中。因為即使這麽多年過去,對於財富奢侈的追求仍是壹個循環。富人的孩子們在父母的價值觀下長大,又將成為另壹個父母的翻版。攀比、炫富成了他們生活的中心。

格林菲爾德鏡頭下,穿著華服像個小大人壹樣的孩子們不在少數。

也許很多人會羨慕從小含著金湯匙長大的富人家的孩子,然而在格林菲爾德的照片裏,她們其實過得也並不那麽舒心。

壹個13歲的男孩告訴格林菲爾德,這些錢讓他失去了朋友,父母總是將他獨立的培養,參加私人家教,參加壹個人的夏令營。這些學生都非常有錢,開著名車上學,並相互攀比。這些孩子都希望快速長大,不希望被其他人視為孩子。

除了對奢侈品的崇尚,追求極致美貌也讓整容在富豪孩子間成風。

格林菲爾德在泳池派對上拍到的壹位馬裏布少女林賽剛做完鼻子整形手術三天,她說,“我有10個要好的朋友,其中有六個人都整容了。”

18歲的林賽剛做完鼻子整形手術三天

沒有錢的人,也得先裝成富人

除了富人間的攀比,許多沒有足夠錢財的人借錢也要模仿富人的生活方式。“在成功之前,先裝成富人(Fake it before you makeit)”成了最流行的口號。

就如圖中21歲的克裏斯蒂娜,她是壹位藥劑師。然而她為了自己的婚禮花費了大量的錢財。雇傭了6匹白色的馬匹和專門的車夫,打造了壹個"灰姑娘"般的童話婚禮。

在格林菲爾德看來,雖然男性和女性都容易被無盡的物質欲望奴役,女人的社會處境導致她們更容易以自己是否受歡迎、是否符合主流審美來判斷自己的價值。

甚至許多女孩為了幾千元去做舞娘的照片。

因此,她們不僅渴望商品,還會把自己變成商品。她的系列照片“讓它下雨”(Make ItRain)展現了被物化的女性,比如夜店裏的舞女郎,客人往她們身體上拋灑的美元就像雨壹樣落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