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磚四國在政治,經濟,軍事,文化方面的合作情況是怎樣的? 請高手指教。
經濟迅猛發展,國際地位顯著提升
上世紀80年代起,經濟全球化與產業結構調整的浪潮極大地改變了世界經濟發展格局,壹批新興經濟體開始崛起。“金磚四國”更因其較大的經濟規模和突出的發展成就,相繼引起世界的矚目。1999—2008年10年中,四國(以BRIC為序)經濟年均增長率分別達到3.33%、6.99%、7.22%和9.75%,大大高於同期世界平均的3.07%和美國的2.58%。四國占全球國土總面積的26%,人口的42%,資源豐富,產業布局空間較大。四國的發展模式不盡相同,但其***同特點是抓住了經濟全球化與產業調整的歷史機遇,發揮本國的比較優勢。
四國的發展以不同的方式為世界經濟作出了貢獻。巴西和俄羅斯為世界提供原材料與能源,印度和中國為世界提供廉價的軟件服務和制造業產品。中、印兩國在全球最具投資吸引力的國家排名上僅列美國之後。規模因素在四國的發展中構成了顯著的經濟優勢,國內市場潛力巨大,對外購買力與投資吸收能力迅速上升,使四國的發展成為世界經濟的重要拉動力和積極的穩定因素。
經濟增長不僅迅速提升四國在世界經濟中的地位,而且在壹定程度上影響世界經濟與政治格局。四國GDP總量占世界的比重從1999年的7.46%上升到2008年的14.47%。就四國對世界經濟增長的貢獻度而言,2007年達49%;2009年在世界經濟負增長的情況下,新興經濟體整體為125%,而“金磚四國”則達90%,其中中國超過60%。
“金磚四國”的崛起具有深刻的國際影響。四國以各自不同的發展結構使世界產業布局和貿易流向發生了重要變化,改變了世界的經濟版圖。巨大的外匯儲備和不斷上升的經濟實力,將在壹定程度上導致世界金融結構發生變化。四國的經濟成就為廣大發展中國家擺脫貧困實現發展增強了信心,提供了多方面的有益經驗。
***同的發展要求推進了國際合作
“金磚四國”屬於新興經濟體,有著與發達國家不同的發展要求,在許多情況下更接近於發展中國家的發展需要。面對發展的新挑戰,“金磚四國”在優化本國產業結構,改善外部發展環境和提升自身國際地位等方面有著***同的目標與要求。
四國充分認識到在國際事務中加強合作的必要性。2008年5月和2009年6月,四國外交部長和國家首腦先後在俄羅斯葉卡捷琳堡會晤,分別發表了外長《聯合公報》和首腦《聯合聲明》。在壹系列重大國際經濟問題上四國表明了相同的態度。
在世界經濟體制問題上,四國認為只有在壹個公正的全球經濟體系內,充分考慮各國利益,才能實現世界經濟長期可持續發展,解決當今時代緊迫的全球性問題。
在最不發達國家發展問題上,四國支持在全球夥伴關系基礎上加強對話,推動實現國際社會商定的發展目標,特別是聯合國千年發展目標;支持國際社會在抗擊貧困和饑餓方面的努力,強調南南合作是傳統發展援助的補充。國際社會需要加強向受國際金融危機嚴重影響的最貧困國家提供流動性支持的力度,發達國家應兌現援助承諾,進壹步向發展中國家增加援助、減免債務、開放市場和轉讓技術。四國願意在關鍵的社會領域加強合作,增加國際人道主義援助,降低災害風險。
在能源、環境等可持續發展問題上,四國積極合作,提出要加強多邊努力,實現能源生產國、過境國和消費國之間的利益平衡;支持有關能源項目,包括加大能源的可及性,提高能效,發展和應用符合可持續發展要求,包括生物能源在內的新能源與可再生能源等。支持在《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和《京都議定書》框架下加強國際合作,***同應對氣候變化,落實《巴厘行動計劃》。
在金融領域,四國的合作日益提升。四國呼籲所有國家和相關國際組織積極落實二十國集團領導人倫敦金融峰會***識,承諾推動國際金融機構改革,使其體現世界經濟形勢的變化;要求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7%的份額和世界銀行6%的份額現在就轉移到新興經濟體。四國運用其較為充裕的外匯資源已開始為IMF提供貸款和購買債券,充實其資金,幫助支持新興市場的可利用信貸。四國的本國貨幣在國際上尚缺乏影響力,同時巨大的外匯儲備要求保值增值,因此對國際貨幣體系的改革和匯率的穩定有著強烈需求。
目前,“金磚四國”加強合作,對世界經濟的影響正在增強。四國的合作正以循序漸進、積極務實、開放透明的方式不斷推進。在許多方面四國“用壹個聲音說話”,其主張不僅符合新興經濟體的***同利益,而且符合廣大發展中國家的***同利益。四國代表了世界經濟的新生力量,其合作的增強更清楚地表明,世界的多極化趨勢是壹個客觀的進程。在危機後世界經濟格局的形成和國際貨幣體系的改革中四國將具有更多發言權。因此,四國合作的增強對於推動建設壹個持久和平、***同繁榮的和諧世界是十分積極而有益的。
不同的發展特點與比較優勢增強了合作基礎
“金磚四國”經濟各具優勢,發展模式呈現不同的特點,使相互合作具有較大的互補性和發展空間。四國的合作大大增強了***同利益,既抓住了經濟全球化的歷史機遇,又體現了和平與發展的時代要求。
巴西GDP已經進入世界前10位。發達的農牧業使其成為世界蔗糖、咖啡、柑桔、玉米、雞肉、牛肉、煙草和大豆等產品的主要生產出口國。工業各部門發展比較全面,其中石化、礦業、鋼鐵、汽車等較發達,民用支線飛機制造和生物燃料產業還在世界上處於領先地位;服務業占GDP近60%。鐵礦砂等29種礦物儲量豐富,被稱為世界的原料生產國。
俄羅斯在蘇聯時期建立了強大的航天產業和軍事工業。豐富的石油天然氣和煤炭資源是俄羅斯的主要優勢,這些資源的開采和出口為聯邦提供了30%的預算收入和45%的外匯收入。
在“用電子革命把印度帶入21世紀”的口號下,從上世紀80年代起,印度計算機和軟件產業獲得了大發展,壹大批世界知名IT企業迅速成長,美國最大的1000家公司有1/4使用印度開發的軟件,印度因此獲得“世界辦公室”稱號。而且,印度國內金融市場發揮了資源配置的積極作用。以信息技術為基礎的服務業占印度經濟總量的壹半以上。服務業的整體發展不但創造了大量就業崗位,而且減少了對資源的需求。
堅持改革開放的中國抓住了經濟全球化的歷史機遇,外資大量湧入,出口迅猛發展,經濟高速增長。豐富的勞動力資源和不斷優化的投資環境形成了中國發展的重要優勢。在國際產業轉移的歷史機遇中,壹大批出口加工型勞動密集型產業發展起來,“中國制造”成為當今世界的重要現象。自主創新、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已成為中國新階段的發展目標。
四國經濟發展雖然成績顯著,但各自又都有不足。40多年來巴西經濟經歷了多次波動,受國際金融危機的沖擊,增長率嚴重下滑。俄羅斯建立在高能源價格基礎上的增長是不穩定的,經濟結構調整已是實現長期穩定增長的主要任務,需要發展能源以外的其他工業部門和服務領域。印度的主要問題是基礎設施薄弱,財政赤字過高,吸收外資能力低,能源和原材料對外依賴度高,文盲率較高。中國依靠制造業產品出口的發展模式遇到貿易保護主義障礙,資源能源的約束日益明顯,自主創新、經濟發展方式的轉型任務艱巨。當前世界經濟原有格局還未根本變化,四國遠未能引領世界經濟走向,相反在技術上相對落後,在外資、外貿等方面相當程度上依賴於發達國家,承受外部沖擊的能力仍然不足,國內市場的開發有待推進。這些問題要求四國增強合作,實現優勢互補,從而擴展發展空間與整體實力。
加強“金磚四國”合作是中國國際經濟合作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
中國高度重視“金磚四國”這壹合作平臺,積極推進同巴西、俄羅斯和印度的雙邊合作關系,取得了顯著的進展。
中國和巴西於2009年5月發表《關於進壹步加強中巴戰略夥伴關系的聯合公報》,雙方簽署涵蓋政治、司法、農牧產品貿易、科技、金融、能源、港口等多個領域的合作文件。國家主席胡錦濤在與來訪的盧拉總統會談時提出,兩國要深化平等互信的政治關系,擴大互利雙贏的務實合作,促進內涵豐富的人文交流,密切協調配合的多邊合作。
至2009年10月13日,中俄總理已經舉行14次定期會晤。兩國合作涉及石油、天然氣、核電、文化、高速鐵路、航空航天、科技、通訊與信息技術、林業、交通基礎設施、海關、商業銀行、知識產權保護等廣泛領域,還將加強在宏觀經濟、財稅與金融、重大國際經濟問題上的政策溝通與協作,研究和制定拉動貿易額增長的新舉措,規範雙邊貿易秩序,全力落實兩國《中國東北地區與俄羅斯遠東及東西伯利亞地區合作規劃綱要(2009—2018)》。廣泛的合作已成為中俄戰略協作夥伴關系的重要組成部分。
中國和印度於2006年11月發表《聯合宣言》,並簽訂《促進和保護投資的協定》以及農業、教育等合作協議,2008年1月又簽訂《關於二十壹世紀的***同展望》,兩國10多個相關部門簽訂了合作諒解備忘錄。中印貿易發展迅速,中國已是印度最大貿易夥伴,印度是中國在南亞最大貿易夥伴。中方幫助印度改善基礎設施條件,兩國相互投資也已開始發展。
中國與“金磚四國”其他三國的雙邊合作具有深遠的戰略意義。壹方面,這些合作增強了四國的政治經濟聯系,有利於在重大國際問題上的立場更趨壹致,***同維護新興市場經濟與發展中國家的整體利益;另壹方面,這些合作擴大了中國的資源與能源供應,有利於彌補中國經濟的某些弱點,增強經濟的穩定性。加強“金磚四國”的合作已是中國整體外交與國際經濟合作戰略中的壹個重要組成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