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曰:“我非生而之知者,好古,敏以求知者也。”如何翻譯
孔子說:“我不是生來就有知識的人,而是愛好古代的東西,勤奮敏捷地去求得知識的人。”
壹、原文:春秋?孔子《論語·述而》
子曰:“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
二、評析:在孔子的觀念當中,“上智”就是“生而知之者”,但他卻否認自己是生而知之者。他之所以成為學識淵博的人,在於他愛好古代的典章制度和文獻圖書,而且勤奮刻苦,思維敏捷。這是他總結自己學習與修養的主要特點。他這麽說,是為了鼓勵他的學生發憤努力,成為各方面的有用人才。
擴展資料
壹、相關成語
好古敏求 (hào gǔ mǐn qiú)
解釋:好:喜愛,喜好。
出處:子曰:“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
譯文:孔子說:“我並不是生來就有知識,而是喜好古代文化,勤奮學習得到知識的.”
二、作者簡介
孔子(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公元前479年4月11日),子姓,孔氏,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魯國陬邑(今山東曲阜)人,祖籍宋國栗邑(今河南夏邑),中國古代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學派創始人。
三、《論語·述而》簡介
***包括38章,也是學者們在研究孔子和儒家思想時引述較多的篇章之壹。
它包括以下幾個方面的主要內容:“學而不厭,誨人不倦”;“飯疏食飲水,曲肱而枕之,樂在其中”;“發憤忘食,樂以忘憂,不知老之將至”;“三人行必有我師”;“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戚戚”;“溫而厲,威而不猛,恭而安。”本章提出了孔子的教育思想和學習態度,孔子對仁德等重要道德範疇的進壹步闡釋,以及孔子的其他思想主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