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股票行情交易網 - 金融財經 - 南州警示燈

南州警示燈

小舟橫截春江,臥看翠壁紅樓起。——宋代·蘇軾《水龍吟·黃州夢過棲霞樓》 小舟橫截春江,臥看翠壁紅樓起。

出自宋代蘇軾的《水龍吟·黃州夢過棲霞樓》

閭丘大夫孝終公顯嘗守黃州,作棲霞樓,為郡中勝絕。元豐五年,余謫居黃。正月十七日,夢扁舟渡江,中流回望,樓中歌樂雜作。舟中人言:公顯方會客也。覺而異之,乃作此詞,蓋越調鼓笛慢。公顯時已致仕在蘇州。

記夢 , 向往 , 自由友情 譯文及註釋

譯文

小船橫渡春天的江面,我睡在船中看兩岸翠綠的山巒,其間有壹座紅色的高樓。那高高的棲霞樓直入雲端,笑語聲陣陣飄出,這是太守您在雅聚啊,美麗歌女都已醉意朦朧。演奏音樂聲音高亢悲怨。這歌聲回旋,悠揚動聽,飄蕩在雲水之間。您雖然年事已高,但風流瀟灑仍壹如從前。我夢遊春江,回頭只看到您在煙波之中。

推開枕頭坐起身朱,這才發現是壹場夢,眼前不見老友,只有空蕩蕩的江面,明月的清光無限。太守您懂得功成身退之道,已然早早去到蘇州隱居了。您壹定還記得當年我們在黃州之時吧,我們曾四處遊玩,十分快樂。您是多情之人,料想您也定在夢中夢到我了,那情形大概就和我夢到您是壹樣的吧。

賞析

這首詞前面的小序交代了背景和寫作經過。詞雖然是寫夢,但壹開篇卻像是正在展開的令人興致飛揚的現實生活。

“小舟橫截春江,臥看翠壁紅樓起。”“橫截春江”,就是序中所說的“扁舟渡江”。長江波深浪闊,渡江的工具不過是古代的木帆船,而句中所用的警示極快當的“橫截”二字,可見詞人那種飄飄欲仙的豪邁之氣。“臥看”,意態閑逸。又因在舟中“臥看”高處,岸上的翠碧紅樓必然更有矗天之勢。春江水是橫向展開的,翠碧紅樓是縱向的。壹縱壹橫,展示出壹幅飛動而開展的圖景。

“雲間笑語,使君高會,佳人半醉。危柱哀弦,艷歌余響,繞雲縈水。”六句寫閭丘公顯在棲霞樓宴會賓客,席上笑語,飛出雲間;美人半醉,伴隨弦樂唱著艷歌,歌聲響遏行雲,縈回於江面。這裏從聽覺感受,寫出樂宴的繁華。而由於詞人是在舟中,並非身臨高會,所以生出想像和悵望:“念故人老大,風流未減,獨回首、煙波裏。”前兩句由對宴會的描寫,轉入對閭丘公顯的評說,著重點其”風流“。後二句回首往事,從悵望裏寫出茫茫煙波和渺渺情懷。雖是那種特定環境中的情與景,但撲朔迷離,已為向下片過渡做了準備。

下片開頭,把上片那些真切得有如實際生活的描寫,壹筆啟開。“推枕惘然不見,但空江、月明千裏。”僅僅十三個字,就寫出了由夢到醒的過程,乃至心情與境界的變化。“惘然不見”點心境,與下句“空江、月明千裏”實際上是點與染的關系。醒後周圍景色空曠,與夢中繁華對照,更加重了惘然失落之感。不過,正因為茫然失落,而又面對江月千裏的浩渺景象,更容易引起浮想聯翩。以下至篇末,即由此產生三重想想。“五湖聞道,扁舟歸去,仍攜西子。”是想像中閭丘公顯的現實境況:他過著退休生活,像範蠡壹樣,攜同美人,遊覽五湖。“扔攜西子”應上面”風流未減“”佳人半醉“等描寫,見出閭丘公顯的生活情調壹如既往。“雲夢南州,武昌東岸,昔遊應記。”追思閭丘公顯。作者曾在這夢之南、武昌之東的黃州壹帶遊覽,其情其景,仍然留在閭丘公顯與作者記憶裏。“料多情夢裏,端來見我,也參差是。”進壹步推想重拾情誼的老友,會再夢中前來相見,剛才那真切的情景,差不多就是吧。這三層,由構想對方處境,壹直到構想“夢來見我”,回應了上片,首尾相合,構成壹個藝術整體。而在行文上,由“江月”到“五湖”,到武昌東岸,再由昔遊引出今夢。種種意念活動互相發生,完全如行雲流水之自然。

作者寫壹場美好的夢。所夢的故人風流自在,重視情誼。彼此間既有美好的昔遊,又有似真似幻的“夢來見我”的精神交會。其情調是浪漫的,因而有人認為這首詞帶有仙氣。這從作者精神活動的廣闊自由,從筆致的空靈浩渺看,並非沒有根據。但如果因此認為詞中所夢所想,都是也在壹種神仙般的快樂心境上產生的,恐怕也不符合實際。蘇軾謫居黃州,是他受打擊非常沈重的時期。在實際生活中孤獨寂寞,與親朋隔絕離散,甚至音信不通。而另壹方面,蘇軾性格中又有豁達的、善於在逆境中自我派遣的特點。因之像詞中所寫的夢境和夢醒後的懷想,實質上是在孤獨寂寞中,對自由、對友情、對生活中美好事物的壹種向往。作者實際處境的孤獨寂寞,雖然被他所寫的色彩繽紛的夢境、昔遊等所籠罩,但又並非掩蓋無余。

創作背景 這首詞當作於宋神宗元豐五年(1082年)正月。元豐五年(1082年)正月十七日,他夢見自己乘壹葉扁舟橫渡長江,中流回望,見棲霞樓上燈火輝煌,歌樂雜作。蘇軾醒來,自覺此夢奇異,心想閭丘孝終此時已致仕住在蘇州,入其夢壹定有所因緣,於是作詞抒懷。蘇軾(1037-1101),北宋文學家、書畫家、美食家。字子瞻,號東坡居士。漢族,四川人,葬於潁昌(今河南省平頂山市郟縣)。壹生仕途坎坷,學識淵博,天資極高,詩文書畫皆精。其文汪洋恣肆,明白暢達,與歐陽修並稱歐蘇,為“唐宋八大家”之壹;詩清新豪健,善用誇張、比喻,藝術表現獨具風格,與黃庭堅並稱蘇黃;詞開豪放壹派,對後世有巨大影響,與辛棄疾並稱蘇辛;書法擅長行書、楷書,能自創新意,用筆豐腴跌宕,有天真爛漫之趣,與黃庭堅、米芾、蔡襄並稱宋四家;畫學文同,論畫主張神似,提倡“士人畫”。著有《蘇東坡全集》和《東坡樂府》等。

蘇軾

山桃紅花滿上頭,蜀江春水拍山流。 天勢圍平野,河流入斷山。 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山隨平野盡,江入大荒流。 荊吳相接水為鄉,君去春江正渺茫。 江上晚來堪畫處,釣魚人壹蓑歸去。 歲歲金河復玉關,朝朝馬策與刀環。 登高壯觀天地間,大江茫茫去不還。 峰巒如聚,波濤如怒,山河表裏潼關路。 山無陵,江水為竭。 江帶峨眉雪,川橫三峽流。 朝辭白帝彩雲間,千裏江陵壹日還。 我住長江頭,君住長江尾。 日暮鄉關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 朝騁騖兮江臯,夕弭節兮北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