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訪貧困戶調研報告
走訪貧困戶調研報告範文
引導語:下面是我為大家精心整理的關於走訪貧困戶調研報告範文,歡迎閱讀!
篇壹:走訪貧困戶調研報告
XXX村村書記助理 XXX
在上級領導和村內幹部的幫助和支持下我在這裏已經工作了5個月,5個月以來我對我村有了壹定深度的了解,也接觸了村內80%村民,特別是對村內的困難戶進行了挨戶走訪,以下是我走訪的現實情況、貧困分析和幾點建議:
壹、走訪兩戶困難戶的現實情況
在歡喜莊村幹部的引領下,我們先走訪了歡喜莊村的低保戶高艷玲。高艷玲,女,45歲,其丈夫因病去世,兩個孩子都在上學,壹個在上大學,壹個在上高中。每年的收入就靠幾畝稻地,每年還要為她上大學和高中的的孩子交納大筆學習費用(每年8000余元),使本已十分拮據的家庭,生活更是難以為繼。離開高艷玲家後,我們又到了低保戶馬寶鳳的家中,這個三口之家主要以務農維持生計。馬寶鳳,女,59歲,身體不好,不能幹重體力活。兩個孩子都已出嫁到外地,身邊無人照顧,在其家裏我們看到沒有壹樣像樣的家具,屋子特別小。
二、困難戶的貧困原因分析
根據我同本鎮的同誌進行走訪困難戶所見的現實情況分析,我認為,首先病、殘是導致我區大部分困難戶貧困的主要原因。在調查中發現,生病無錢醫治的困難戶在農村比較常見。雖然我區農民享受到了?新農村?等醫療保健待遇,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我區農民看病治病的負擔,但是遇到病情稍重壹點,由於醫療費用高昂,壹般農民家庭無法承擔,貧困家庭更是承受不起。農民收入本來就很低,家庭成員中如果有人生了重病,就會令貧困的家庭雪上加霜。另外家庭成員中有殘疾人喪失勞動能力,沒有經濟來源,也是導致家庭貧困的原因之壹。其次,貧困戶家庭仍以種養業為主,收入水平低、家底薄、非勞動人數多等因素,制約了貧困戶開展多種經營和多渠道就業。在日常生活中,貧困家庭勞動力壹方面要照顧其家庭成員中的老弱病殘,牽扯很大精力;另壹方面由於其本人文化素質較低,限制了外出務工,要經營二、三產業也困難重重。因此,大多數勞動力只能在家從事傳統的種養業維持生計。
三、目前困難戶家庭存在的幾大問題
1、孤寡老人今後的生活問題;
2、沒有任何經濟來源的困難家庭如何改變現狀脫離貧困狀態;
3、有患重病病人的困難家庭的治療如何進壹步保障;
4、智力障礙、殘疾困難戶的生活如何改善。
四、我區幫扶困難戶、低保戶的政策落實情況及幾點建議
寶坻區委、區政府按照中央及市委的有關要求,在近幾年把我區農村的惠民政策、醫療保險等方面的社會保障工作提高到了壹個新的水平。從農業稅費的減免,到?新農村?的醫療保障制度;從為貧困家庭新建住房,到始終開展的扶貧幫困走訪慰問制度等,都實實在在地得到了認真落實,在壹定程度上改善和解決了我區部分困難戶的家庭住房、患病就醫、基本生活保障等實際生活困難。
但是扶貧幫困是壹項細致的、艱苦的、長遠的工作,仍需我們繼續做出巨大努力。 為此提出如何做好困難戶幫扶工作的幾點建議:
1、進壹步加強?新農村?醫療保障制度的全面落實,最大限度地減少貧困家庭的就醫負擔。借助?新農村? 醫療保障制度的力量,爭取區衛生部門的支持。
2、日常生活用品的捐助。動員全區各個階層人士和廣大人民群眾,積極投身到幫扶困難戶的社會公益活動中來。春節前,我將再次組織和發動全局同誌到幫扶對象家中進行走訪,為他們送去生活必需品和春聯等節日用品,讓他們溫暖過冬,高興過年。
3、建立動態幫扶檔案,進壹步完善我區社會保障制度。每逢重大節日和換季時,我將組織全局為幫扶的貧困對象進行捐款,並定期走訪探望,發現問題及時為其解決。
4、借助文化下鄉對困難戶家庭給予救助。發揮本局優勢,不定期組織文化幹部和文藝骨幹深入到鄉村特別是幫扶對象中間,開展文化下鄉,為他們送去精神食糧,讓其切實感受到黨和政府的溫暖。
5、為困難戶提供相應的就業優惠政策,改善困難戶家庭就業狀況。從根本上解決困難戶沒有經濟來源的問題,就要為他們提供切實有效的就業優惠政策,有了穩定的經濟收入,才能使他們逐步脫離貧困。
6、提供農業技術服務,拓展經營渠道,提高困難戶農業產品的經營效益。
五、走訪困難戶體會
通過這次走訪困難戶工作,讓我感觸最深的是,對這些困難家庭的幫助要具有經常性、制度性。要建立起壹整套社會保障機制,決不能壹陣風刮過,要時刻關心這些弱勢群體,不僅要在物質上給予幫助,更要在精神上給予鼓勵,廣大黨員幹部要根據困難群眾的具體情況,力所能及地、真心誠意地幫助他們解決壹些實際困難,真正體現社會主義大家庭的溫暖,讓困難群體真真切切地得到幫助,使全區人民都能過上幸福、健康、美滿地生活。
作為壹名黨員領導幹部,我要時刻牢記為人民服務的宗旨,認真落實區委、區政府部署的扶
貧幫困工作,把群眾的冷暖掛在心上,不斷拓寬扶貧幫困的渠道,為構建和諧社會,發展和繁榮我區經濟做出積極貢獻!
篇二:走訪貧困戶調研報告根據省教育廳決定在全省高校開展?我的中國夢?大學生黨員訪萬家?寒假社會實踐活動?。我們於2013年1月25日到五華特困戶張日如家進行入戶走訪,現將調查情況及幫扶計劃措施報告如下。
壹、特困戶基本情況
張日如,家住梅州市五華縣,農民,家中有人口8人,家中有6個小孩,其中5個女兒,壹個兒子,女兒都已結婚,4個女兒都嫁到外省,生活也不太富裕,很難回家壹次,兒子還在讀書,支出費用較大,生活來源完全靠農作物,耕地7畝,完全靠其妻子來勞作,因為其丈夫身體不太好,不能幹重活,所以其妻子是家中的主心骨,以前住的房子破敗不堪,很容易倒塌,他的妻子四處借錢建了房子,目前還欠債,平均月收入500,生活較為困難。
根據調查情況,其家貧困原因有:
壹兒子上中專學支出費用較大,是造成貧困的主要原因。
二、除了農作物,無其它收入來源,由於家庭經濟收入比較單壹,主要以種植收入為主,偶遇幹旱,農業辛勤勞作往往得不到相應的回報,致富的路子比較窄。
由於其文化程度較低,長期在家務農,沒有外出務工的
經驗和技術,沒有致富的觀念。
此外,我們也調查了多戶貧困家庭,根據調查情況,總結出了幾個五華縣貧困原因:
壹、文化程度較低,五華縣不少農民對商品經濟至今還很不習
慣,他們壹貫視農為本,寧願守著土地受窮,也不願昌險出外經營工商業;許多農民聽天由命,消極悲觀,缺乏信心和勇氣,把希望寄於?老天爺?風調雨順;依靠國家支援,救濟的?等靠要?思想非常嚴重,視吃救濟、拿補貼為理所當然;觀念保守,不願接受新技術,甘願受窮。
二、因災貧困是目前絕對貧困最根本的原因,對這種貧困,脫貧速度慢,是比較難以改變的壹種貧困。在五華縣,多數人的家依山而建,在2006年期間,因雨水較充足,導致多處山體滑波,不少人的房屋倒塌,不得不到處籌錢建新屋,致其家徒四壁。
三因病、殘致貧。我們在調查中發現,生病無錢醫治,不管不問的貧困戶在農村比較常見。,壹年中看病是壹筆不小的開支,如果病稍大壹點,壹般農民的家庭都承受不起,貧困家庭更是承受不起。在貧困地區,農民收入本來就少,農民家庭成員中,如果有人得大壹點的病,就會給貧困的家庭帶來更加貧困,如果是大病,只有聽天由命。另外家庭成中有殘疾,也是導致家庭貧困的根源。
四、因上學致貧。 我的家庭也因此而備受其困,雖說我們國家的小學、中學都是義務教育,但貧困地區財政收入少,用在學校上開支也比其它地區少,為了維持學校正常開支,於是教育亂收費在貧困地區比較常見,如果貧困地區壹個家庭中幾個孩子都上學,對收入不高的家庭來說,是壹筆不小的開支,會導致家庭的貧困。如果貧困地區的孩子考上大學,在教育體制實行改革的今天,壹個大學生每年的學費和生活費加起來至少要壹萬元左右,有很多考的是2B學校,其
學費壹年就要1萬多,不包生活費,四年下來要10萬多來供壹個大學生,對壹個貧困家庭更是無法承受的,要想上大學,只有依靠借債,那麽,這些家庭的生活肯定是走入貧困的境地。
五、交通嚴重落後,物價昂貴,舉個例子:興寧是五華的旁縣,興寧的貨物價格要比五華便宜,2014年春節期間,興寧的桔子是2元壹斤,而五華卻要3.5元壹斤;平時,興寧的豬肉是11.5元至12元每斤,而五華的任意壹個地方的豬肉價格都在14元以上。說到這裏,人們不禁要問,造成五華商品比興寧貴的原因是什麽地方了。答案其實很簡單,興寧的貨物比我們五華便宜,主要原因在於其發達的交通運輸能力,興寧人能高度重視貨物流通之速度。將鐵路、高速公路延伸到興寧縣城,並且又能科學地利用這些發達的鐵路、高速公路,讓貨物以最快的速度流入興寧,並且以最快的速度流出興寧,從中賺取時差與利差,五華市場上流通的各種商品,大多依賴於興寧的提供,試想,貨物經珠三角及珠三角以外的其它地方生產出來,運抵興寧,又再經興寧人的批發輾轉到五華。興寧人要賺取壹部分的利潤這是必然的,加上興寧到五華這壹段路的'運輸費用,五華的物價能不比興寧貴嗎?
在所有貧困原因中,因缺文化、因災、因病殘是形成貧困的重要原因。五華要發展,首先先解決貧困原因。讓人們過上好日子,面對經濟發展的不平衡,如何在新的經濟發展階段,多渠道增加低收入戶的收入,達到***同富裕的最終目的,是五華政府應重點考慮的問題。
1.大力推進農業和農村經濟結構的戰略性調整。
加快農業結構調整步伐。農業結構調整要面向市場,依靠科技,因地制宜引導農民調整種養結構,大力發展優質高產高效農業,提高農業的整體效益,充分利用土地,種植壹些高價值,高價格的農產品,讓農民的口袋富起來。
2.努力提高農村勞動力的整體文化素質
要從戰略高度認識提高人口素質的重要性,提高農村勞動力素質,加大農村教育投入,不僅是經濟可持續發展的根本保證,也是低收入戶增加收入的長遠基礎。壹是努力普及初中教育。必須把發展教育的重點放在普及初中教育上,努力提高適齡兒童入學率,解決部分少年兒童不上學和中途輟學的問題,防止新壹代文盲人口的產生。二是通過開設各種培訓班,對壹些上過小學、初中或高中的農民進行職業培訓,傳授給他們相應的專業知識和技能,爭取幾年內使每個低收入家庭都有壹個掌握壹至兩門實用技術和經營特長的勞動力,這對貧困地區的經濟發展既有立竿見影的效果,又有長遠的作用;三是大力發展農村中等專業學校、農民職業中學,培養壹批中級層次的人才,以適應商品經濟發展和產業結構調整的要求。
3.加大扶持力度,轉變扶貧方式
調整農業生產結構,發展二、三產業,都離不開資金的支持。貧困農戶由於收入的絕大部分用於生活消費,維持簡單再生產都比較困難,要想擴大再生產依靠自身的力量是很難的。對於貧困戶,政府應加大扶持力度,增加財政撥款。同時,改變面面俱到的救濟式的扶貧形式,?授人以漁?而非?授人以魚?。
4.積極組織剩余勞動力轉移,增加農民收入
加快勞動力轉移是低收入農戶快速增加收入的首要措施。低收入農民家庭壹般有較多剩余勞動力,但勞動力轉移的能力比較差,轉移的勞動力較少,所以,轉移勞動力是快速提高收入的首要途徑,也是壹條捷徑。
5.逐步建立完善、高效的農村社會保障體系
搞好農村社會保障體系建設,是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變化,及時有效地保障農民特別是低收入戶基本生產權益的迫切需要。低收入群體應得到社會各界的廣泛關註、特別救助和有力扶持,有關部門應進壹步強化相關政策,建立農村低收入群體生活保障體系,保證低收入農民的基本生產和生活,增強其自我發展能力。
讓我們壹起盼望在政府的領導下,這些貧困人民的生活會越來越好。
走訪貧困戶調研報告範文相關文章:
1. 關於走訪貧困戶的調研報告
2. 走訪群眾調研報告
3. 社區走訪調研報告
4. 基層走訪調研報告
5. 社區民情走訪調研報告
6. 入戶走訪調研報告
7. 社區走訪工作調研報告
8. 黨委走訪調研報告
9. 民情大走訪調研報告
10. 走訪民情調研報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