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媽強推數字人民幣,支付寶和微信會被取而代之嗎?
回答之前,先糾正壹下問題。數字人民幣是壹種貨幣,支付寶和微信是支付平臺,貨幣和支付平臺的關系好比 汽車 和馬路,是相互依存的關系,沒有取代壹說,只有占領或不占領,改變或不改變。
答案是,壹定會。數字人民幣將占領它想占領的所有第三方支付平臺,並且深度變革他們的業務生態,使支付寶們徹底失去零售支付市場的主導地位,還給銀行,成為路人甲。
理由:數字人民幣的核心競爭力是構造以央行為唯壹記賬主體的去清算環節的收單模式。 (有點繞,後面會用人話解釋)
分析之前,有必要先簡單普及壹下數字人民幣的基礎知識,由於專業術語較難理解,我盡量用通俗易懂的詞匯來表達。
央行定位數字人民幣是M0,就是流通中的現金。
簡單地理解,數字人民幣在法律地位和 社會 功能上,與我們手上拿的現金紙幣、硬幣是完全對等的,是法定貨幣 。 兩者都是央行負債,不是商業銀行負債,不存在存款保險問題,保證兌付(只要國家在,貨幣的支付能力就在)。法律規定,任何人不得拒收現金,拒收就是違法,可以報警。
舉個簡單的例子:商家不能因為他的驗鈔機壞了,而不收妳的大面額紙幣。同理,商家也不能因為他不認同數字貨幣,而不收妳的數字人民幣,只要它具備收款能力。
數字人民幣的流通載體是數字人民幣錢包,分為對公錢包和個人錢包。
錢包按形態分為軟錢包(類似於電子賬戶)和硬錢包(類似於IC芯片賬戶)。
每個自然人客戶僅可以在每家運營機構開立1個錢包,錢包可以綁定銀行賬戶,也可以不綁定(壹般都綁定,不綁定的話,錢包的資金來源和去向只能是轉賬,不能兌換)。任壹錢包均可綁定該用戶在數字人民幣運營銀行開立的所有賬戶,也就是跨行壹對多綁定。
數字人民幣錢包的使用載體是央行APP、掌銀APP等互聯網智能終端。
硬錢包的載體是具有NFC等支持非接觸式射頻信號功能的硬件,如IC卡、智能穿戴設備、智能手機芯片(參考華為智卡)。
首先,數字人民幣支持松耦合交易。
銀行賬戶支付時,通過互聯網與交易雙方開戶銀行、人行大小額系統(或銀聯系統)等多方交互同步信息後確認交易完成。這種模式稱為 緊耦合 。
數字人民幣軟錢包也采用緊耦合的交易模式。硬錢包則既支持緊耦合,也可以在不與中心服務器互聯的情況下,直接與對方進行離線交易,即去中心化,稱為 松耦合 。但這種松耦合是有限制的,連續交易次數達到上限後必須聯網同步壹次。
其次,數字人民幣交易資金實時到賬。
傳統賬戶交易:必須等待收單銀行與商戶開戶銀行定時清算,壹般T+1日(第2天)到賬。
數字人民幣交易:交易成功後實時到賬,沒有清算環節(下面解釋原因)。
第三,數字人民幣錢包交易的記賬主體是央行。(這壹條是本文關鍵是關鍵)
銀行賬戶的記賬主體是開戶銀行。
支付寶、微信等第三方支付平臺賬戶的記賬主體是平臺自身。
數字人民幣錢包的記賬主體全部是央行(松耦合時是錢包自身)。
那麽,失去交易記賬權,對於第三方支付平臺意味著什麽呢?這裏以支付寶付款為案例進行說明。
然後,央媽就生了個小兒子,叫網聯,類似銀聯,專門負責第三方支付平臺的交易資金清算(這個大家自行掃盲),解決了平臺交易數據裸奔的問題。然後,央媽就和支付寶相安無事了。但是,央媽還是擔心,全國這麽多支付平臺,鬼知道誰會偷幹私活呢!
然後,數字人民幣橫空出世,錢包的交易對手都是錢包,央媽左手付款,右手收款,壹家子做生意,也就不需要什麽清算了。數字人民幣接入支付平臺後,數據壹把抓,央媽就高枕無憂了。
但是,對於支付寶們而言,這可是革命。我們都知道,原來支付寶賬戶裏的錢是沈澱資金,支付寶圍繞沈澱資金建立產品生態,貸款、理財……活得風生水起。現在央媽這樣壹搞,資金全在央媽發的錢包裏,記賬也是央媽那邊,支付寶就沒了沈澱資金,也沒法收“買路錢”,產品和生態自然就都得完蛋,只剩下壹個提供錢包接入的交易接口,恐怕得喝西北風了。
那麽,支付寶們可以拒絕數字人民幣嗎?當然不行,後面解釋。
數字人民幣是流通現金,就是非生息資產,意思是存在錢包裏的數字人民幣是不產生利息的。因此,它只適用於流通,壹般不適用於信貸、理財等傳統業務。換句話說, 數字人民幣的市場定位是零售消費市場,而這恰恰是四大行(四個親兒子)失去了10年、被支付寶們占領了10年的金融領地。 (央媽這是親自下水替孩子出氣了)
說到這裏,大家應該能看明白,數字人民幣的市場目標是什麽。當然,這只是其中壹個小目標!數字人民幣的真正目標是星辰大海(走出國門,打倒帝國主義),與題無關,這裏不多說了。
既然數字人民幣的目標很明確,那支付寶們可以抗拒嗎?當然不行。
第壹,數字人民幣是法定貨幣,作為擁有強大 科技 能力的公司,支付寶們沒有理由,也絕不敢違法拒收數字人民幣。
第二,數字人民幣打破了支付平臺的傳統壁壘,必然被廣大消費者接受推廣。 試想,都可以壹碼走天下了,消費者為何還要搞那麽多APP、虛擬賬戶,搞那麽多層授權支付,不累嗎?
所以,支付寶們除了欣然接受,沒得選擇。拒絕數字人民幣,就是孤立自己,淘汰自己。
解釋壹下“支付壁壘”。比如,原來淘寶買東西可以用微信支付嗎?微信發紅包、掃碼支付可以用余額寶付款嗎?當然不行,因為他們是競爭關系。支付寶、微信都能從銀行卡扣款,那是因為妳綁卡時通過銀行對支付寶和微信做了支付授權。(銀行太多,壹盤散沙,很容易被各個擊破)
使用數字人民幣二維碼支付時,即使支付寶識別出妳的二維碼是隔壁微信輸出的,它也不敢拒絕,因為它來自央媽!反之,微信也不敢!
作為壹名普通消費者,只需要知道:消費者可通過任壹接入數字人民幣錢包的APP調出二維碼,向商家直接支付數字人民幣,無論商家的收單機構是否與APP運營機構(包括商業銀行自營平臺)建立合作關。
說人話,就是商戶收銀臺貼得到處都是的收款二維碼,以後可以只需要1張;也不會有哪個商戶會跟妳說,他的掃碼槍“挑食”,任何APP調出來的數字人民幣錢包付二維碼都可直接支付,只要錢夠。
以支付寶、微信為代表的第三方支付平臺,最終將失去原來的零售支付市場主體地位,不該屬於它的羽毛,都會被拔光,它只是個平臺,必然要回到自己的位置。
目前數字人民幣還處於試點應用階段,試點城市已從最初的4個擴大到十幾個,試點應用場景也非常豐富,建議試點城市的朋友可以積極參加當地活動,活動補貼非常給力。
大家還有什麽不明白的,可以在評論裏追問,有問必答!
還有很長的路要走哦,我本人接到工商銀行短消息,開通了數字錢包。銀行送了二十元體驗幣,並指定商店使用。結果跑遍了長沙五家指定門店,沒有壹家會使用的,到銀行支行去咨詢,結果壹問三不知。送了十天了,硬是壹分沒花出去。妳們說能取代微信支付寶嗎
不會,兩種完全不同的東西,數字人民幣是流通貨幣,支付寶和微信支付是交易工具,類似於錢和銀行卡。
盡快推出數字貨幣完成國家升級。在國家博弈極其關鍵時刻誰的 社會 管理越先進誰才能在困難中存活下來。如果國家在5年內完成國家升級任務將會使中國進入 社會 主義中級階段。會極高效率的進行智能化 社會 管理。這將是改變幾千年來超出各國普通以人為管理模式的偉大進步。其優勢難以想象。
數字人民幣是中央銀行的貨幣,支付寶及微信只是民間公司由央行授權支付的平臺!收回去也無話可說!但是由於二者給人民使用了很久,方便成習慣!要壹下子收回去也不妥,要成熟時才能!我看需要壹個過程吧!用久了人民錯角也會認定支付寶微信上的錢包數字就是數字人民幣,看來是深入民心啊!所以應該加強宣傳使人認識壹下!
***存不是更好…讓支付和收款都便利與民…總之,哪個方便用哪個…就像網購買菜壹樣,普通消費者沒有那麽多精力和時間揣摩,只要便宜實惠就選擇誰…
我想短時間內不會,因為支付寶微信使用習慣了,還要看這個數字人民幣使用場景範圍寬不寬支付方不方便,總的來說還是支持的畢竟多壹種選擇就方便壹些是吧!
未來 社會 的貨幣將是非國家強權控制的基於完全去中心化的區塊鏈貨幣。壹個國家內部的***識必然讓位於全球公眾的***識的。
先說答案吧:數字人民幣在壹定程度上會擠壓支付寶、微信等第三方支付平臺的市場份額,但是完全取而代之是不現實的。
2019年年底,數字人民幣率先在深圳、蘇州、雄安新區啟動試點測試,2020年10月份,上海、海南、青島、大連等6省市也加入測試。
為了便於理解數字人民幣與支付寶、微信等第三方數字平臺的區別,我們盡量用便於理解的通俗語言介紹下二者之間的區別:
首先,數字人民幣是央行發行的,本質上是紙幣、硬幣的壹種形式,有點類似於電子郵件和書面書信的區別。它是壹種法定貨幣、是流通中的貨幣、是M0,當然也就具有“法償性”,即商家可以拒收支付寶、微信這種支付形式,但是絕對沒有權利和借口拒收數字貨幣,這壹點類似於紙質貨幣和硬幣,這是由銀行法所規定的。
但支付寶、微信就不同了,說白了支付寶、微信在支付時有點類似於網銀,相當於“網上錢包”,只不過比傳統網銀更便捷,應用場景更廣泛。但無論如何,微信、支付寶都是壹種支付途徑,本身不具有貨幣發行的權利,有點類似於“我們不生產水,只是大自然的搬運工”,壹切都是建立在貨幣流通的基礎之上的,倘若央行不發行不流通貨幣了,那支付寶、微信也就沒有了支付功能存在的意義。
數字人民幣的載體央行發行了紙幣、硬幣後,我們可以把它們塞進錢包,也可以拿著它們到銀行存款換取存折、存單或者銀行卡,還可以將其存進手機銀行和網銀。也就是說錢包、存單、存折、銀行卡、網銀等是“有形”貨幣的載體。
數字人民幣是“數字化”了的貨幣,是“無形”的,它的載體是什麽呢?是“數字人民幣”電子錢包。
數字人民幣總要有個地方存儲吧?電子錢包就充當著載體的作用。前壹段時間,中農工建四大行都推出了自己的電子錢包並進行了內測,未來每個銀行可能單獨出壹個APP存儲數字貨幣,或者各銀行合作開發壹個APP,大家都把數字貨幣放在同壹個APP的電子錢包裏。
無論是各自開發壹個APP還是合作開發壹個APP,大家下載後輸入姓名、身份證號、手機號等信息進行註冊就行了,這就相當於擁有了壹個電子錢包。
電子錢包將會有兩個賬戶,壹個是普通賬戶,類似於“錢包”,“零錢”可以放在裏面,隨時消費支出;另壹個是銀行存款派生出來的賬戶,大額資金可以放在裏面產生利息,類似於定期存款賬戶。兩個賬戶之間是互通的,可以隨時轉換,普通賬戶中的錢可以轉到派生賬戶中做定期存款,派生賬戶中的錢也可以提到普通賬戶中隨時消費支出。
說白了,普通賬戶中的錢相當於我們口袋中的現金,派生賬戶相當於定期和活期存款,也是計息的。
為什麽說數字人民幣會擠壓支付寶、微信的市場份額?支付寶支付開始於2004年,微信支付開始於2014年,二者在很大程度上改變了國人的支付習慣,越來越多的人出門不帶錢包、不帶現金了,壹部手機加壹個軟件就可以隨時隨地的消費、支出、轉賬。
在移動支付領域,支付寶和微信的市場份額占比90%以上,二者處於絕對的龍頭地位,但隨著數字人民幣的推出和應用,未來二者的市場份額極有可能受到擠壓。原因如下:
其壹,數字化人民幣具有法償性,任何商家和個人不得拒收:
微信、支付寶這類第三方支付形式不具有法償性,只要商家願意,可以拒絕這兩種支付方式。
但數字化人民幣如同紙幣、硬幣壹樣具有法償性,任何人是不得拒收的,這就使得數字人民幣的支付場景更廣了。
其二,數字人民幣在消費、支出、轉賬上同樣能做到最大程度上的便捷:
現在之所以越來越多的人不願意現金支付、不願意攜帶錢包是因為攜帶不方便且現金支付需要“找零”,極為不便,而支付寶、微信消除了這種不便,因此支付寶、微信支付的場景越來越廣,市場份額越來越大,普遍受到大家的認可和接受。
數字人民幣也能做到最大程度上的便捷,比如微信、支付寶所具有的二維碼支付、掃碼支付、人臉支付、指紋支付等功能未來數字人民幣也有,會在電子錢包上得以體現這些功能。
其三,數字人民幣具備微信、支付寶無法實現的功能:無網絡支付:
目前無論何種方式的第三方支付平臺,在支付時都必須建立在網絡支付的基礎上,即手機必須連上WiFi或者使用流量才能支付,壹旦斷網就不能支付了。
但數字人民幣克服了這壹束縛,在無網絡模式下,只要手機有電,兩個手機“碰壹碰”就能將甲數字錢包中的數字人民幣轉到乙的數字錢包中,可謂十分方便。
所以綜上三方面的原因,電子錢包為載體的數字人民幣具有微信支付寶所不具有的法償性、無網絡支付功能,應用場景得到進壹步提升;而微信、支付寶所具備的便捷性,數字人民幣同時也具備。所以未來數字人民幣壹定會擠壓微信、支付寶的市場份額。
但老劉不認為數字化人民幣會完全取代微信、支付寶,畢竟二者已經經歷了近10年甚至十幾年的發展,已經俘獲了眾多用戶的青睞,支付習慣已經養成了,認可度已經上來了,完全摒棄是不現實的。
雖然數字人民幣的電子錢包支付場景更廣、同時很便捷,但畢竟是新生事物,市場需要壹個循序漸進和慢慢接受的過程,所以不會完全取而代之。
未來很可能形成數字人民幣與支付寶、微信等第三方移動支付平臺並存的局面。
至於誰的市場份額更多壹些,關鍵是看誰能更契合用戶的支付習慣,誰能做到兼顧便捷的同時更安全、更有保障。
影響說大也大說不大也不大,對使用者來說沒什麽區別。接入數字人民幣後微信支付寶的金額流轉就變成貨幣流轉而不是內部數據流轉,國家可以直接監控資金走向,基本不需要微信支付寶再提供數據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