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股票行情交易網 - 金融財經 - 間島問題的缺陷

間島問題的缺陷

現在分析《間島問題》的缺陷。

筆者對邊疆史地研究是外行。但就壹般史學研究規律來說,我以為有三個要素不可缺少:即文獻、實地考察、考古資料。宋教仁的時代,中國的考古還沒有發展起來,世界上的考古專業與20世紀以後的發展也根本不能相比。那麽,文獻與實地考察,就如車之兩輪,鳥之兩翼,缺壹不可。此外,民族學、文化人類學、民俗學、語言學的應用,都可以作為邊疆史地研究的輔助,宋教仁也在嘗試應用語言學等方法。

因此,我以為宋教仁的主要缺陷是實地考察不足。有回憶說,宋教仁到過延吉,甚至見過任吉林邊務幫辦的吳祿貞,但都語焉不詳。宋教仁在延吉停留的時間到底有多久,目前還不清楚。但是以宋教仁的革命黨重要人物身份,以及經費的限制,要做細致的考察是做不到的。這導致宋教仁對壹些地理的描述,只能依賴文獻資料,甚至是日本人到該地“考察”寫下的記述,雖然他常常向來自所要研究的地方的人去了解,但這比親自考察到底還是不同。比如圖們江的初源問題,《延吉邊務報告》的描述就更細致、準確。這是因為吳祿貞帶隨從人員在“間島”做過細致的考察,並有測繪人員壹起考察。

第二個缺陷是沒有辦法利用檔案資料。清朝建立全國統治後,延吉壹帶雖然僻遠,但該地是清朝發祥地,又是人參等特殊物品的出產地,相信檔案中會有壹定的記錄。但這也是宋教仁所無法做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