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股票行情交易網 - 金融財經 - 當前世界經濟形勢的基本特征有哪些?

當前世界經濟形勢的基本特征有哪些?

當前世界經濟形勢的基本特征有哪些?

當前,世界經濟增長“兩突出”的特征十分明顯。壹方面,在制造業與貿易的周期性復蘇以及全球金融市場的穩定發展下,復蘇向好勢頭比較突出。另壹方面,貿易保護主義擡頭、發達經濟體經濟政策特別是貨幣政策不確定等風險對世界經濟復蘇的威脅程度加大的特征也比較突出。不僅如此,經濟失衡引發系列發展問題,如地緣政治沖突、大國插手熱點地區和熱點問題等,這些問題相互糾纏、互為因果,成為全球經濟脆弱性增強的重要因素。而世界經濟中的深層次問題尚未解決,仍然面臨諸多不穩定不確定因素。盡管增長預期有所改善,但全球經濟仍面臨下行風險。壹方面,發達國家經濟政策特別是貨幣政策不確定性提高將損害市場信心,進而引發金融市場動蕩;另壹方面,貿易保護主義升溫將威脅全球貿易增長勢頭。這,也是當前世界經濟復蘇緩慢面臨的兩大難題。

當前世界經濟形勢的基本治理特征是什麽

當前世界經濟處於調整中,世界經濟出現了壹些新特征,世界經濟治理也出現了壹些新變革。

世界經濟目前整體形勢是自金融危機過後,世界經濟基本面良好,主要經濟體保持增長,增速均有加快。與此同時,世界經濟執行也面臨全球經濟發展失衡加劇、資源能源價格高位震蕩、貿易壁壘增加、貨幣政策環境趨緊等問題和挑戰。地區熱點問題持續、恐怖主義活動、地震等自然災害也增加了世界經濟執行的成本和風險。世界經濟進入新壹輪調整,主要經濟體巨集觀政策明顯分化。發達經濟體復蘇步調不壹,巨集觀經濟政策出現分化。

在經濟治理方面,較為明顯的特征是:壹是世界經濟存在區域集團化趨勢,地區或集團的經濟貿易保護主義壁壘,使非集團成員對外經濟面臨著激烈的競爭。當前,各國為了自己國家利益,都會和相鄰的國家相互結合,形成區域經濟集團,集團內國家與國家之間的關稅下降,這對正在擴大出口的非集團成員國產生很大的打擊。二是推進新科技革命。21世紀是科技的世紀,各國都在調整國家戰略,把發展科技作為國家發展戰略的重點。各國都把科技開發作為綜合國力壹個關鍵因素。如何選擇適應自身國情的經濟體制和科技體制,並使之適應生產力發展的需要,迎接和戰勝新科技革命的挑戰,是當今時代向各國提出的新課題。三是推進世界經濟全球壹體化的趨勢日益明顯。按國際經濟慣例辦事,積極參與國際經濟競爭和合作,是世界經濟發展的客觀要求。隨著世界經濟全球壹體化的進壹步發展,任何國家已很難保持封閉的經濟模式,各國的唯壹選擇,是適應這壹趨勢,爭取經濟發展的主動權。

當前世界經濟政治軍事形勢的基本特點

美國壹超多強,中國迅速崛起.世界向多極化方向發展.軍事方面美國占主導地位.同時日本,俄羅斯,中國,印度軍事勢力雄厚,不容小璩.

東盟的成立於當今世界經濟形勢的哪壹基本特征有關?

也有金融危機

世界經濟形勢的演變

2014年,全球經濟復蘇步伐弱於預期,美國經濟復蘇勢頭較好,但歐元區和日本經濟出現停滯不前現象;受金融動蕩及烏克蘭危機影響,新興經濟體增速繼續放緩,但改革力度較大的印度經濟表現較好;全球就業市場出現積極變化,但青年失業率仍處較高水平;發達國家物價低位徘徊,新興經濟體仍存在較大通脹壓力;全球貿易低速增長。2015年,再工業化有望推動美國經濟繼續擴張,結構調整將會促進全球經濟復蘇,但美國貨幣政策正常化將會對新興市場形成壹定沖擊,發達國家高負債及主要經濟體潛在增長率下移也將對世界經濟構成壹定不利影響。預計2015年世界經濟表現將好於2014年,但仍屬緩慢復蘇,IMF預計增速將在3.8%左右。

當代世界經濟呈現哪些基本特征

當代世界政治基本特征:由壹超多強向多極化轉變。

當代世界經濟的基本特征:經濟全球化。

望采納

第壹,科技革命導致生產和資本更進壹步集中,出現了日益增多的規模更大的壟斷企業,跨部門多角化經營的混合聯合公司廣泛發展。戰後以核能、電子計算機和自動化技術為主要標誌的第三次科技革命,形成了壹系列新興工業部門,如原子能工業、航空航天工業、電子工業等,與新興工業部門的鉅額投資相適應,生產和資本更進壹步集中,巨型的壟斷企業不斷出現。美國《財富》雜誌評選的1999年世界500強企業中的第壹名--通用汽車公司的年收入高達1613億美元,前 10名年收入總額達9717億美元,第500名--波爾公司的年收入也達到近29億美元。壟斷企業規模的不斷擴大,壹方面是資本積聚的結果,另壹方面通過兼並、收購、聯合、重組等形式進行的資本集中也擴張了壟斷資本的實力。據統計,2000年第壹季度美國和歐洲的並購總額分別達到5780億美元和 3414.2億美元,同比增長64%和45%,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全球最大的購並案是美國線上公司對時代華納公司的購並,購並金額高達1640億美元。

第二,金融資本在實力不斷增強的同時,壹方面進壹步加強對國家政權的控制,另壹方面通過跨國公司與跨國銀行進行國際生產經營。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壟斷資本主義國家的金融機構通過各種方式實現與工業資本的融合,使金融資本的實力大增。據統計,1956年美國各金融機構所控制的工業公司的股票市值為791億美元,占全部上市股票總值的24.5%,1976年增加到3754億美元,占全部上市股票總值的比重提高到39.7%。金融機構除了大量控制工業企業的股權外,還與工業公司實行人事結合,雙方互兼董事,相互滲透。伴隨金融資本實力的增強,其政治統治也得到進壹步的加強。第二次世界大戰後越來越多的金融資本家開始登上政治舞臺,擔任 *** 要職,通過國家政權機構為金融資本謀取利益,大資本家洛克菲勒和肯尼迪都曾出任過美國副總統和總統。面對有限的國內市場,日益龐大的金融資本不得不向外擴張其多余的資本,進行跨國生產和跨國經營,戰後經濟全球化浪潮和國際分工的進壹步深化也為這種擴張提供了客觀條件。

第三,資本輸出的數量劇增,輸出的方向開始朝向發達國家,對發展中國家的資本輸出往往采用隱蔽的援助形式。第二次世界大戰後,隨著金融資本的巨大增長,壟斷資本主義國家的資本輸出量劇增。據統計,各主要資本主義國家1945年的資本輸出量為510億美元,1975年增加到6000多億美元,增長了10 倍,1996年僅美國的對外直接投資累計額就達到近8000億美元。在這壹過程中,首先,資本輸出的流向發生了變化,由戰前的流向經濟落後國家和殖民地附屬國轉為流向發達國家。20世紀90年代以來,發達國家之間資本流量已占全球直接投資總額的80%~90%。資本輸出流向的變化壹方面與科技革命對各國產業結構的影響有關,另壹方面也與戰後壹段時期內各主要資本主義國家紛紛實行貿易保護主義不無關系。其次,與國家壟斷資本主義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的迅速發展相適應,以國家為主體的資本輸出大量增加。美國國家資本輸出總額在1946年至1977年的30年間增長了約8.5倍。最後,各壟斷資本主義國家向發展中國家輸出資本時,通常采用所謂的"對外援助"方式,表面上是無償的,實際上總要附加對輸出國有益的種種條件。因此,發展中國家在利用外資時,壹定要堅持維護國家主權和民族利益,拒絕壹切不平等和奴役性條件的原則。

第四,以歐盟為典型的國家壟斷資本主義國際壟斷同盟代表壟斷資產階級的整體利益,對國際經濟關系進行調節。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科技革命極大地推動了資本主義生產的社會化和經濟的全球化趨勢,各壟斷資本主義國家之間的經濟競爭越來越激烈,國際範圍的經濟協調成為必然選擇。各種國際經濟組織(IMF、IBRD、WTO等)、國際經濟協議、地區性經濟集團的建立都是調節國際經濟關系的方式,其中,尤以歐洲聯盟為代表。然而,無論何種形式、何種層次的調節,都是治標不治本的措施,雖然在壹定時期內有助於壟斷資本主義各國間矛盾的緩和,但並不能徹底解決壟斷資本主義固有的矛盾。

第五,新殖民主義代替舊殖民主義,采用經濟滲透的方法繼續對發展中國家進行控制和掠奪。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由於政治形勢的變化,壟斷資本主義國家原有的舊殖民統治不得不變換形式,采取更加隱蔽的新殖民主義手法。新殖民主義的招數很多,主要是打著 "援助"的旗號進行資本輸出,並以此控制受援國的經濟和政治。此外,還利用不合理的國際分工,利用賤買貴賣的不等價交換,利用在先進科學技術上的壟斷地位,對發展中國家進行控制和掠奪。

望采納

當前世界經濟形勢的變化,對世界金融市場的發展產生了哪些影響?

次貸危機的教訓讓金融市場對於金融衍生品的開發和使用更為慎重。對於風險控制更為看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