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秀文的近況
Sean說:全國語歌的可能性幾乎沒有。據Sammi的助手在Facebook上的最新消息,新專輯將是壹張福音EP,主打粵語歌。首支派臺單曲為何山作曲,黃偉文作詞的《Ding Ding Dong》,應該還會錄制藍奕邦創作的壹首慢板歌曲。從首波主打《Ding Ding Dong》來看,黃偉文的詞“望永生/就永生/妳終點已經到/瀟灑的生存之道/若跌倒/學跌倒/人很快就進步”很明顯以“福音”為主題,而旋律和編曲既是明顯的“人山人海出品”,也仍然保持鄭秀文壹貫的表演能量,相信她會在年底的演唱會上大展舞姿。因此可認為鄭秀文的福音EP,“福音”兩字落在內容上,而不是旋律和編曲上。另外,先前曝光的《有壹種快樂》、《捉迷藏》應該不會收在EP裏。 Q 為何推出福音唱片? 自參演電影《長恨歌》後,鄭秀文幾乎在香港娛樂圈人間蒸發。她既沒拍戲、也沒出碟、連演唱會都不開了,隨之而來的,則是香港多家媒體頭版頭條的負面報道,傳她精神失常、癌癥晚期。流言蜚語鬧得沸沸揚揚,2007年鄭秀文終於高調回歸以正視聽,在紅館舉辦壹連八場且場場爆滿的Show Mi演唱會,有力打破了圍繞著自己的不實傳言,向歌迷和媒體證明自己依舊是舞臺女王。演唱會圓滿落幕後,鄭秀文說:“是信仰給了我勇氣回來!”
Sean說:鄭秀文在香港後期女歌手裏算心理素質較好的壹位。出道多年後才真正走紅,事業高峰期又被冷落過,《長恨歌》時期的負面新聞和家人健康狀況的確給她非常大的打擊。受洗之後,她的精神狀況得到很好的改善,在Show Mi演唱會上,她高唱《I will follow him》就是明證。可以說是信仰讓她重返舞臺。而她沈澱多年,參與諸多公益活動,如今推出福音EP定是想表達或傳遞自己的觀念。
但我並不認為她這次會進軍內地市場。如果真的進入內地,她會選擇壹張全國語專輯。廣東大碟始終會在制作上求新意,針對善變的香港市場。在Show Mi時期,她沒有發全新大碟仍舊奪得全港最高銷量大碟和最高銷量女歌手,8場演唱會門票銷售壹空,說明她人氣依然還在。只要新碟主打歌夠動聽,銷量不會讓幾位後輩專美於前。不過在內地她的擁躉不算多,何況又是廣東歌,未必會有太好的成績。長久以來,內地對鄭秀文系列動作的回答都是:“快來開演唱會!” Q 她是香港最後的天後? 無論新碟究竟是何種內容何種形式,鄭秀文出碟既是向人們表明自己眼下的狀態,也將向人展示港樂如今的實力。《我們的主題歌》、《生活語言》、《Feel So Good》接連三張唱片,被稱為“港式生活”的代鳴體;鄭秀文每次出現的造型,從著裝、發型到眼妝都成為壹種潮流。或許在鄭秀文之後,香港再難有女歌手能有如此影響力,因此稱鄭秀文是香港最後壹位天後,壹點不為過。也正因如此,人們對鄭秀文的新碟更加期待,她將呈現出何種風格,是保守還是大膽突破?
Sean說:其實在華納的末期,鄭秀文有過許多偏離香港市場的嘗試(如《女士優先》、《Becoming》、《LALALA》等專輯),這些也導致她的唱片銷量大不如前,否則也不會出現容祖兒輕松上位的情形。香港現在實力派女歌手極度缺乏,能唱的歌手要麽不夠走紅,要麽就早已淡出香港娛樂圈。鄭秀文回歸是大家喜聞樂見的。只是如今已沒人指望粵語歌壇,能做出什麽具有突破性的音樂,不管是不是鄭秀文。因此如果鄭秀文接下來還要發行全新大碟,東亞應該會采用更加容易被聽眾接受的旋律,即使鄭秀文個人想加入新鮮的元素,多數會是在歌詞、編曲或者制作上,而不是音樂風格或旋律上做文章。不過既然這次確定是福音EP,對鄭秀文對港樂來說都是壹次突破。這種突破不是音樂技術上的,而是思想方面。 Q 哪些假天後,該屏住呼吸? 鄭秀文歷經與葉倩文的交接,歷經與王菲、彭羚、李蕙敏的爭鬥,也曾與後輩陳慧琳較量。香港娛樂圈競爭如此激烈,鄭秀文壹直立於不敗。但就在她淡出之時,向來新人層出不窮的香港樂壇,又有不少女歌手輕松上位。容祖兒平了梅艷芳《勁歌金曲》的紀錄,連續五年拿下最受歡迎女歌手;出道即被稱“鄭秀文第二”的楊千嬅不但在樂壇揚眉吐氣,還取代鄭秀文接拍多部電影取得不錯票房;何韻詩、謝安琪口碑甚好,壹個人氣高漲、壹個被稱“草根天後”。如今鄭秀文來襲,哪些人該屏住呼吸,認真聆聽,認真學習?
Sean說:鄭秀文可說是香港最後壹位有舞臺魅力的天後,因此她的唱片不單是要聽,通常還能看到壹場華麗的舞臺秀。換言之,鄭秀文的演唱會沖擊力更大。她1997年舉辦的演唱會,至今看來也值得許多舞臺型歌手學習。Show Mi演唱會的三支快歌medley,被港媒認為是香港演唱會女歌手舞曲表演最高水準。估計新碟裏的快歌在演唱會時,也會有不錯的舞臺編排。鄭秀文表演快歌從不亂找噱頭,不會把跟歌曲完全無關的元素放在舞臺上。個人覺得臺灣許多打動感牌的男、女歌手都可以多多參考,快歌的舞步和動作並非要壹味求難求怪異,關鍵是壹種臺風的展現和歌曲的演繹。不過在鄭秀文之後,就算再有人稱霸香港樂壇,頂多也只算香港天後,覆蓋面和影響力都難波及亞洲。其實這並非是對港樂不自信,如今港樂創作力依舊生猛,只是聽眾選擇多了,也凸顯了港樂的地域局限,因此不必太過執著“天後”二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