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上頂端後LG化學要如何面對挑戰?
近日,有韓媒報道稱,韓國最大電池供應商LG化學已被特斯拉選為中國產Model?Y的獨家電池供應商,該車型2021年初將在中國工廠量產。針對這壹消息,國內有媒體表示,LG化學確實已與特斯拉中國公司簽署供應合同,為上海工廠的國產雙電機全輪驅動長續航版和Performance高性能版Model?Y提供NCM(鎳鈷錳)電池,但並不是簽的獨家,寧德時代會繼續給Model?Y供貨。這到底是怎麽回事?LG化學的市占率要壹騎絕塵了?
Model?Y是特斯拉去年3月正式發布的壹款純電動7座SUV車型,續航裏程為230-300英裏(370-482公裏),已於今年1月開始在美國加州弗裏蒙特工廠生產。在去年推出的時候,特斯拉表示其有標準版、後輪驅動長續航版、雙電機全輪驅動長續航版和Performance高性能4個版本,但目前接受預定的,只有後兩個更高配的版本,在國內市場也是如此。所以就此來看,短期內上海超級工廠生產Model?Y所需的電池確實都會由LG化學供應。
特斯拉也並未放棄價格更低的Model?Y計劃,馬斯克幾個月前在推特上表示,價格更低的單電機Model?Y將在未來幾個月內推出,而且它將擁有更大的電池,比標準續航版Model?3的續航裏程更長。由此推測,中國最大的電池供應商寧德時代大概率會為國產標準續航升級版Model?Y供應磷酸鐵鋰(LFP)電池,就如同寧德時代為標準續航升級版Model?3供應電池壹樣。
據悉,從今年年初開始,特斯拉上海超級工廠就開始了二期的大規模建設,主要是建設用於生產Model?Y的廠房,目前該廠產能已經翻了壹倍。最近該公司已獲得了在華生產Model?Y的政府批準,這也是投產前的最後壹個步驟。
所以目前在國內,特斯拉除了較便宜的Model?3搭載的是寧德時代的磷酸鐵鋰電池,長續航版和更昂貴的汽車版本采用的都是LG化學的三元鋰電池。至於特斯拉的另壹合作夥伴松下電池已經不在國產車型的供應體系當中了。早前就有媒體報道稱,今年年初上海工廠生產的車型用的還是松下電池,但是後期在產量及電池成本的雙重壓力下,特斯拉逐漸轉向了以LG電池為主的方向。
根據韓國能源市場調研機構SNE?Research的數據顯示,今年1-9月全球電動汽車電池總裝機量同比減少1.3%,但LG化學、三星SDI和SK?Innovation三家韓企在全球動力電池市場的總份額同比翻了壹番以上。其中,LG化學以24.6%的市占率在全球電動汽車電池市場位居第壹,其後依次為寧德時代(23.7%)和松下(19.5%)。
SNE?Research表示,得益於第三代特斯拉、奧迪e-tron、現代電動卡車PORTER?II?Electric等車型的暢銷,韓國三大動力電池廠商不斷擴大市場份額。全球動力電池市場裝機量的排位也發生變換。松下電池從多年的第二位,已經降至第三,而LG化學則從第三躍升至第壹。
我們知道,此前松下電池的市占率壹直是壓LG化學壹頭的,這主要也是得益於松下電池從2009年就開始與特斯拉合作,搶占了先機。在2014年的時候,特斯拉還與松下聯手,耗資50億美元在美國內華達州建設了Gigafactory?1超級工廠。原本松下電池也承諾特斯拉對Gigafactory?1的產能到2020年再提高50%,但知曉特斯拉發展史的人都清楚,特斯拉前幾年的日子其實並不好過,相關車型的產出及銷量不及預期,產能不足、事故頻發、持續虧損等問題也壹直縈繞著特斯拉。
受此波及,松下電池也連續幾個財年出現了虧損,所以對於提升產能松下電池也不再積極。在松下2018年的二季度財報會上,松下首席財務官梅田裕壹曾表示,特斯拉和松下的Gigafactory?1獲得盈利之前,暫不考慮投資建設新增產能。同時,巨額財務虧損也促使松下電池計劃暫停對特斯拉動力電池的投入以及特斯拉上海工廠電池項目的布局。但也恰恰就是這關鍵的兩年,其競爭對手LG化學實現了反超。
相比松下電池的保守與穩妥,LG化學則表現的非常激進了。在2018年的時候,松下電池的年產能大約為33GWh,計劃2020年達到52GWh,而LG化學在2018年時年產能爬坡到了34GWh,這兩年更是頂著巨額虧損,在歐洲、中國大規模投資建廠,計劃2020年擴大產能至110GWh。
得益於在歐洲較早的布局,LG化學率先擠進了大眾、戴姆勒、雷諾等國際主流車企的供應鏈,在2018年的時候,LG化學就已與全球20大汽車品牌中的13家車企(現代、沃爾沃、通用、克萊斯勒等)展開了合作,並在韓國、中國、波蘭和美國建立了四座電池工廠。
所以今年上半年隨著歐洲電動汽車補貼力度的加大,以及多家汽車巨頭電動車型集中上市等原因,歐洲電動汽車市場迎來爆發式增長。據中汽協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國內新能源汽車銷量同比下滑44%至33.5萬輛,但歐洲新能源汽車銷量卻同比增長52%至40.33萬輛。這是歐洲電動汽車銷量五年來首次超過中國,成為全球最大的電動汽車市場。
也正是乘此次東風,LG化學快速實現反超。今年前三季度,LG化學裝機量達到19.13GWh。同期,LG化學電池業務在第三季度銷售額為26.2億美元,營業利潤為1.4億美元,銷售額和營業利潤雙雙創下歷史新高。此時,松下電池也察覺到了動力電池市場的巨大前景,壹方面開始與特斯拉重修舊好,加大在北美市場的產能擴建力度,另壹方面也開始進軍歐洲市場。
近日有外媒報道稱,松下電池將與挪威國家石油公司Equinor和挪威最大工業企業海德魯公司(Norsk?Hydro)合作,探討在挪威建設鋰離子電池工廠的機會。三家公司在壹份聲明中表示,該工廠將「基於松下的領先技術,瞄準歐洲電動汽車和其他市場應用」。值得註意的是,松下電池發言人表示,包括為特斯拉供貨在內,都在考慮,不過目前尚未決定是否在歐洲新建工廠。
LG化學的擴張之路也並未被疫情阻擋。日前,有外媒報道稱,LG化學正在著力擴大其電池生產線,該公司計劃從每年100-120GWh(2020年末)年產能擴大到260GWh,該目標將在2023年實現,這個量足以為大約500萬輛純電動汽車供應動力電池。據悉,該公司正在為歐洲的新動力電池工廠選址。目前LG化學在歐洲***有兩家電池工廠,均位於波蘭,投資15億歐元,計劃年產65GWh。
同時,LG化學還在積極與車企進行談判,從而建立電池生產合資工廠。目前該公司已經建立了兩家合資公司,壹家與吉利汽車合作(股比50:50,從2021年起預計年產10GWh),另壹家與通用汽車合作(股比50:50,計劃年產超30GWh,工廠位於俄亥俄州東北部),合資工廠將分別建在各自所處屬的國家內,將提升相應車企的電池供應穩定性。
在全球前五大電池陣營中,目前僅有松下電池和比亞迪還尚未在歐洲布局動力電池工廠,寧德時代、LG化學、三星SDI均已經在歐洲本土布局大型動力電池生產基地。此外,遠景AESC、孚能科技、蜂巢能源等中國動力電池企業也已經或啟動在歐洲的大型動力電池項目。顯然在布局上,松下電池的步伐已經較上面這些主流電池企業有所滯後。
無論是從市占率還是發展勢頭來看,LG化學無疑是成功的,只是快速擴張所帶來的弊端也會更加凸顯。11月18日,就在通用汽車宣布召回6.9萬輛?雪佛蘭Bolt電動車之後,現代也因KONA電動車壹系列電池起火事件在韓國本土被起訴,而這兩款電動車的電池都是由LG化學生產。
據悉,通用汽車本次宣布召回的雪佛蘭電動汽車為2017-2019年生產的Bolt電動汽車,其中在韓國召回約9500輛、美國市場5.1萬輛等,目前這款車型在全球至少發生了5起火災事故。通用汽車表示,召回車輛均搭載了韓國LG化學生產的電池,這些電池在充滿電或即將充滿電時存在起火隱患。就在上個月,現代汽車也曾因電池起火隱患,大規模召回旗下使用LG化學電池的KONA電動汽車。
對此,LG化學發言人表示,「我們將與現代汽車和通用汽車合作,真誠地展開調查,以確定起火的確切原因」。LG化學首席執行官Hak?Cheol?Shin則表示:「作為電池系統關鍵部件的供應商,我們顯然感到有責任。但在確定明確原因之前,我們無法提出解決問題的措施。」
毫無疑問,接連兩家車企因LG化學電池質量而大規模召回,對LG化學電池安全問題造成了壹定沖擊和負面影響,而這並不是今年韓國電池品牌遭遇的第壹次危機。今年上半年,寶馬、福特旗下使用了三星SDI電池的約5萬輛電動汽車,也因起火事故被召回。
雅斯頓小結
此前,我們曾提出過壹個疑問,動力電池究竟要續航還是要安全?但過了這麽久,電池廠家似乎依舊沒有標準答案,他們想要平衡和考慮的條件與影響因素實在太多了。現在擺在LG化學面前的問題就是,動力電池究竟是要市場還是要安全?其實上面兩個問題,站在消費者的角度,答案很簡單,肯定是安全,不是嗎?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