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樓夢前五回讀後感
1.壹回並沒有多少情節,主要講了三件事:壹是賈寶玉和林黛玉的來歷。
寶玉是石頭下凡。
這塊石頭因“無材補天”被女媧拋棄在青埂峰下,又四處遊蕩,到警幻仙子處做了神瑛侍者,遇見壹株絳珠仙草,日日為她灌溉甘露,後來又被壹僧壹道攜了投胎下凡做人,他就是賈寶玉。
那株絳珠仙草也跟了石頭下凡,她就是林黛玉。
二是有個叫甄士隱的知識男士,有三歲的女孩英蓮,視若掌上明珠。
甄士隱有壹天做白日夢,夢裏看見壹僧壹道攜著壹塊美玉去投胎。
甄士隱看那美玉上有“通靈寶玉”四字。
醒來後就忘了此夢。
不久,士隱的女兒失蹤;家又遭火災。
因此悲觀厭世而出家。
三是窮知識分子賈雨村,常在甄家串門,被甄家丫頭嬌杏愛上。
由於甄士隱的資助,賈雨村中舉而做官。
我就在想,那甄士隱家境也算不錯,而且也沒做什麽虧心事,怎麽就沒有吉人天相呢?最後卻做了個和尚。
而那賈雨村因有甄士隱相助,他才有錢上路,考中進士,做了知府。
不久因徇私被革職,到林如海家做家塾教師。
在賈政的極力幫助下,他又官復原職,壹上任,便昧著良心,全然不顧自己曾許下的“務必”將英蓮“尋找回來”的諾言,任憑恩師甄士隱的女兒落下火坑。
賈赦想買石呆子家的古扇,石呆子不肯,賈雨村便訛石呆子拖欠官銀,拿他到衙門問罪,把扇子抄了來,送給賈赦。
妳們看看,這樣的人,枉費當年甄士隱對他的期望!
嗨,真像《好了歌》裏說的那樣:世人都曉神仙好,惟有功名忘不了!古今將相在何方?荒冢壹堆草沒了。
終朝只恨聚無多,及到多時眼閉了。
世人都曉神仙好,只有姣妻忘不了!君生日日說恩情,君死又隨人去了。
世人都曉神仙好,只有兒孫忘不了!癡心父母古來多,孝順兒孫誰見了?
2. 嬌杏在這壹回有了“人上人”的好結局。
她是書中第壹位女性的結局,體現了作者對女性良好的祝願。
丫鬟命運兩濟,後面的女主人兒卻是壹個兩個空余恨。
雨村娶了嬌杏,還送了不少禮物給甄家,此時的賈雨村,尚知報恩。
雨村初入官場,恃才侮上,被上司尋個空隙,參他壹本,這是官場常見的現象。
雨村因此被革,為他日後重入官場時“隨鄉入俗”,亂判葫蘆案鋪墊了心理上的因素。
大凡讀書人,骨子裏都有壹個自視甚高的通病,有人受挫後憤然離職,采取“不合作”的態度,有人在挫折中改變初衷,淪為虛情假意,爾虞我詐。
每壹種遊戲,都有它的遊戲規則,明白自己改變不了遊戲規則,便只好改變自己了。
“雨村被參後,心中雖十分慚恨,卻面上全無壹點怨色,仍是嘻笑自若。
”這種心態是常人難以做得到的,可見是大奸!
有人在官場失意後,憤世嫉俗,而雨村被參後,還力謀鹽政林如海的西賓,成了黛玉的老師,僅僅是因為盤費不繼嗎?他是在制造機會與權貴接近,結交!事實證明,他後來確實是通過林如海重返官場謀得要職。
結果是,吃壹塹,長壹智,做出了過河拆橋之事。
交代完雨村成為黛玉老師的事情後,書中出現了壹副對聯:身後有余忘縮手,眼前無路想回頭。
這兩句,是黑官的心理濃縮:有利可圖,擋不住誘惑,壹朝東窗事發,命也不保住了,便想著那怕是回家種田也好啊!這副對聯,在冷子興說榮國府前出現,相當於進入某個城市之前的路碑吧?
“翻過筋鬥來的”壹說,自然而然的想到唐僧的高徒孫悟空.
榮國府年紀最長,也就是最高統治者是史老太君賈母,是不是作者出於對女性的偏愛?
寶玉出生前,兄賈珠就去世了。
黛玉既出於嫡妻,又克死親弟,從而有機會讀書識字,寶、黛二人壹樣命硬,壹個克弟,壹個克兄!此乃天之作,非人力所能左右。
3.書中第三回描寫王熙鳳的出場就非同壹般:在肅穆靜寂的氛圍裏,先是鳳姐那放縱無忌的笑聲使黛玉在心裏奇怪:“這些人個個皆斂聲屏氣,恭肅嚴整如此,這來者系誰,這樣放誕無禮?”讓人壹看便知鳳姐在這個家中的地位非同壹般。
接著寫“恍若神妃仙子”鳳姐“粉面含春威不露,丹唇未啟笑先聞”,使人初次見面就有三分敬畏七分馴服。
只見她初見黛玉,便攜起她的手,細細打量後,仍送回座位上才誇獎她的美貌,以迎合老祖宗的歡心。
接著又道:“想要什麽吃的,什麽玩的,只管告訴我;丫鬟老婆子們不好了,也只管告訴我。
”顯示出她的權勢、威嚴,使黛玉覺得這既是關心,又是警告,警告自己往後的壹舉壹動切不可邁錯壹步,因為這“只管”兩字以將她束縛在王熙鳳的管轄之內了。
寫到她為黛玉喪母的不幸感到難過,用帕拭淚,等賈母壹說“我才好了,妳倒來招我”等話時,她又馬上轉悲為喜,破涕為笑,眨眼工夫,就由哭變為笑,這功夫確是常人所不備。
壹個虛偽、玲瓏、見風使舵、曲意逢迎的面目已昭然如在眼前。
可見,王熙鳳之所以能威壓眾人,大權獨攬,不僅因為她是榮國府老爺賈政的內侄女,更因為她長於阿諛奉承,被家庭統治者所賞識,這就造就了她兩面三刀、潑辣狡詐的性格,也壹天天助長了她新毒手狠、口蜜腹劍、玩弄權術的本領。
由家庭推及社會,整個封建社會正是由這樣的人把持著,難怪內亂四起,人民遭殃了。
王熙鳳這壹形象是封建社會、封建大家族的產物。
通過這個人物,我們不難看出封建制度的黑暗和封建家庭的沒落。
4.第四回是:薄命女偏逢薄命郎,葫蘆僧亂判葫蘆案。
主要講的是:賈雨村做了官,壹上任就有件人命官司原因是兩家爭壹個俾女,各不相讓,以致毆傷人命。
賈雨村本想下令捉拿殺人兇手,但見壹個門子使眼色,他就下令退堂,便問門子,門子從口袋裏取出壹張抄的“護官符”,賈雨村壹看,寫的是:
賈不假,白玉為堂金作馬。
阿房宮,三百裏,住不下金陵壹個史。
東海缺少白龍床,龍王來請金陵王。
豐年好大雪,珍珠如土金如鐵。
門子說:“這四家聯絡有親,都有照應。
這個官司裏打死人的是薛家,就是‘豐年好大雪’的‘雪’。
”賈雨村覺得不好辦。
門子還告訴他,被打死的人叫馮淵,家裏不是很富,從拐子那裏買了個丫頭作妻子。
誰知拐子又偷賣給了薛家,兩家都要這丫頭,結果薛公子就打死了馮淵,搶了丫頭。
那丫頭原是賈雨村恩人甄士隱的女兒,小時候被拐。
賈雨村很矛盾,壹方面是恩人之女,壹方面是薛家。
如果得罪了薛家,自己的官位就保不住了。
門子出了個主意:薛家很富,給馮家幾個銀子,馮家也就無話了。
賈雨村便同意了。
賈雨村徇情枉法,胡亂判了此案。
他為了保住自己的官職,居然忘恩負義,胡亂判案,使人犯薛蟠逍遙法外。
此事皆由葫蘆廟內沙彌新門子所為,雨村擔心他對人說出當日貧賤時事來,終於找了壹個借口,把他遠遠發配出去了,這也算是對門子這樣精於心計的人的報應吧!
在我國封建時期,部分大官都能替百姓著想,但還有許多官員是官官相護,只知道討好比他大的官,有的官甚至是買來的。
這些官員從不替百姓著想,使老百姓有冤無處伸,有苦無處訴。
我真希望有包青天那樣的官能為民做主,而不希望再有像賈雨村這樣徇情枉法 的狗官騎在人民頭上作威作福。
在現代社會中,中國 *** 歷來提倡領導幹部要清正廉潔,但還有個別幹部徇私枉法,請客送禮,拉關系、走後門,無視黨紀國法,這樣的人遲早會被人民所唾棄、被法律所制裁。
像陳西同案件,就是應該典型的例子。
5.第五回是壹大關目,說其緊要,原因有三:壹是此回以全書讖語式的表現手法的集中反映;二是此回寫有可卿以雲雨之事顯寶玉癡頑;第三便是警幻仙姑提出的“意”之說。
整個第五回實質所敘的僅是寶玉的壹場夢。
也是冥冥之中警幻仙姑受寧榮二公所托而安排下的壹系列事來警其癡頑。
第壹件便是在“薄命司”中觀看“金陵十二釵冊”,意在警告寶玉,閨閣之中各中女子命運原本如此,命中註定,不要癡情於閨閣,忘身於孔孟之道。
第二件便是“再歷飲饌聲色之幻”,即“醉以靈酒,沁以仙茗,警以妙曲”,將秦可卿賜予寶玉,以試雲雨,來解津。
意在告誡寶玉:“仙閨幻境之風尚如此,何況塵境之情景哉。
”總之,近似“黃粱夢”的故事,令寶玉於夢中歷盡男女情事,以免寶玉在塵世的癡頑。
在此回中我們可以看到賈寶玉的另壹層面——“意”,這是警幻仙姑對寶玉格的壹個概括,它的意思“可心會而不可口傳,可神通而不能語達”,世俗中,沾字,“不過樂容貌,喜歌舞,調笑無厭,雲雨無時,恨不能天下之美女供我時之趣興:此皆皮膚濫之蠢物耳”,而警幻仙姑稱寶玉是“天分中生成壹段癡情”,即為“意”,再確切壹些,只不過是“在閨閣中,固可為良友,卻於世道中未免迂闊怪詭,百口嘲謗,萬目睚眥”。
然而也對於我們這些境界地較低的也只是懵懂。
我覺得,這“意”的含義可以理解為在己的精神世界中,以己的貞美醜、善惡是非評價標準對人予以判斷,不摻雜任何世俗的東西,而且這種標準是不分貴賤、不分男女的。
對待女子,寶玉予以珍、憐惜,如撞破茗煙和萬兒的事,他反而擔心丫頭,喊著叫她放心。
對待丫鬟,寶玉多以欣賞藝術品的眼去看待,因為她們玲瓏剔透,小巧可,寶玉想到的是客觀的美,由美便生,這種不是情,只是發內心的欣喜,贊賞。
好比壹個人既畫又音樂壹樣。
寶玉惟獨與黛玉的跟別個女子不同,可上升至情,因為他們的精神世界是相通的,是別的女孩無可比擬的。
對待個別男子,寶玉也會像欣賞女子壹樣地對待。
如對蔣玉函的欣賞,與柳湘雲好,因為他們有著比較好的精神層面,所以願意與他們往,而不是後來有些人們所評論的,寶玉有同之癖。
我認為寶玉是壹個純粹地生活在己精神世界中的人,在塵世中的種種表現是不被世人理解的,於世人看來,行為迂闊怪詭,難免百口嘲謗。
這樣也就註定了寶玉最後棄絕塵世,走向心中的凈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