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藍圖(圖紙)制作過程(都用的什麽機器)
特別供曬印地圖、機械圖、建築圖樣用的布或紙質相紙。
港澳地區又稱“藍紙”,表面塗有由重氮鹽和偶聯劑等組成的感光塗料,是對工程制圖的原圖描圖、曬圖和薰圖後生成的復制品。因用堿性物質顯影後產生藍底紫色的曬圖效果,所以被稱為“藍圖”。
藍圖類似照相用的底片,具有:可以反復復制新圖,而且易於保存,不會模糊,不會掉色,不易玷汙,不能修改等特點。藍圖通常是由藍色背景上的白色線條構成(如右圖)。較新的工藝是在白色背景上用藍色線條進行繪制。
制作工藝
使用曬圖紙復制圖像前,需要將其進行光敏化。下面介紹氰鹽印相法的光敏化操作,重氮鹽成像法類似。
早期的氰鹽印相法工藝中,光敏化主要用到的是檸檬酸鐵銨(草酸鐵銨,3價鐵鹽)及赤血鹽(鐵氰化鉀,3價鐵鹽)這2種鐵鹽感光塗料。
感光材料的配方可以有如下四種比例:
甲液:檸檬酸鐵銨1份,配水4或5份;
乙液:鐵氰化鉀1份,配水6或5份。
制造時,在暗室中將上述二種物分別溶於確定比例的水中,並分別置於棕色有塞的玻璃瓶中藏於暗處,不能使其露光;然後,將富有韌性而光滑細潔紙拉緊(如系平板單張應用圖畫釘釘住,便於手上均勻地刷塗藥液)。裝輥筒機;再把甲、乙兩液按1∶1混和後過濾,以防有鐵氰化鉀的沈澱存在而致損壞;兩液混和後,使不能擱入,應在過濾後即速塗布到紙上去,或用排筆、棉花等蘸取藥液來回塗均勻,註意不能塗得過多或過少;最後仍晾置於暗室內達到幹燥,並經檢驗與分切;再在暗室內卷成圓筒,用塑料紙、塗蠟紙、防潮紙及80克以上牛皮紙***四層,再用木箱或五層以上的瓦楞紙箱,內襯防潮紙,每箱6卷或4卷裝入,外用鐵皮或塑料帶呈兩縱兩橫緊箍,方可離開暗室,避光及避堿性藥品貯藏於溫度不超過35℃、濕度不超過85%的通風、幹燥、離地30厘米以上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