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股票行情交易網 - 金融財經 - 六度布施 持戒 忍辱 精進 禪定 般若是意思分別是?

六度布施 持戒 忍辱 精進 禪定 般若是意思分別是?

六度”是指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般若六法門。是菩薩所修之法。“度”的梵語謂“菠羅密”。其涵義是:“從此岸渡到彼岸”,使眾生脫離苦海,了脫生死,圓證佛果。

持戒------是對自己的約束。由於眾生多生多劫養成了貪的習氣,在欲望貪心的驅使下,很不容易自覺放下。因此,用持戒的方法來強制約束自己。

忍辱------是對萬事萬物誘惑自心的壹種忍耐。由於習氣深重,尚未悟透各種利益及萬事萬法皆乃空相,實不可得。即使開悟,習氣也非壹日即可除盡。這些欲望習氣使人凡心不斷,時時受到各種利益的誘惑,使自心不得清凈。因此,忍辱正是對外界誘惑及內心習氣的忍耐,只有在長期的忍耐中,才能斷掉這些習氣。如無忍辱,在世間很容易被世俗所染,從而隨波逐流,懈怠墜落。忍辱並非只對逆境而言,無論順逆之境都是境。而且順境之中更易使人麻痹松懈,得意忘形,心生傲慢。因此,無論何境,都能忍得過去,才能在萬境之中不動心,最終才能真正進入禪定。

精進-----是對妳破障和放下程度的檢驗,許多修行人雖也心誠,但多年修行卻無精進。主要原因是,尚不明白什麽是精進。許多修行者認為,只要每天堅持念經、念佛、打坐修禪定就是精進,其實不然。真正的精進是指妳在修行過程中,每天破除了多少障礙?放下了多少執著?改掉了多少習氣?心清凈了多少?向本性靠近了多少?在這些有質有量考核內容的前提下,體現出妳在修行過程中迅速地靠近本性,才能稱為精進。脫離這些實質性的內容,就是空談精進和修行。這些內容,正是對布施、持戒、忍辱三法修持程度的檢驗。如無精進,說明妳前三度修持不得法而無效。精進的檢驗方法,壹是每天晚上,對當天修持情況作以分析總結,從破障礙、斷執著、改習氣、心清凈四個方面檢查自己。二是夢中檢驗,如果白天可以做到不動心,夢中還有貪財、貪色、貪吃、瞋恚、恐懼等念生起,仍不過關。如果夢中動念,醒後要立即懺悔,逐漸才能在夢中警覺。如此修行,才能精進。修行如逆水行舟,不進則必退。

修禪定的方法分兩個方面:

壹是動態中修禪定,二是靜態中修禪定,二者必不可少。

動態中修禪定,是指在平時的生活中,遇到壹點壹滴各種境界時,心是否能不被外境所牽。例如,吃飯時,認為今天的飯菜對自己的胃口,就多吃壹些。否則就少吃壹些;當別人誤會、攻擊、毀謗妳,甚至故意刁難妳的時候,妳有沒有絲毫的委屈、煩惱、記恨等念頭的出現。這都是遇境動念的表現。如果再細分析,“今天的飯菜對自己的胃口”這壹念頭,本身即是分別心。再繼續分析,這裏還有“自己”,則是“我執”未斷,有我執而產生分別,由分別而產生貪心。在吃飯中的禪定,則是“食而不知其味”,無分無別不動念頭,吃飽即可。但是,就從吃飯這樣的小事上,能夠做到禪定也絕非易事。對別人的誤會、毀謗,如生委屈、煩惱之念,說明心理還在執著“有”,執著虛名,仍未看空和放下。

般若-----即究竟圓滿的真實智慧。禪定的目的正是為了般若。只有真實智慧的顯現,妳才能照見五蘊皆空,妳才能突破重重障礙,見到真我本性,才能悟透宇宙和生命的真相。悟透宇宙和生命真相後,並非已達成目的,智慧的顯現是為了運用,是為了指導人們的實踐。如果不能在實踐中運用,智慧又如何顯現?因此,在智慧出現之前,禪定是手段,般若是目的。在智慧出現之後,般若又變成了手段,而指導眾生實踐又是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