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射陽有什麽特產啊?
壹、射陽大米
“射陽大米”是指產於江蘇省射陽縣的大米,該產品具有米粒飽滿,晶瑩剔透,香純綿甜,營養豐富,口感獨特的特點。射陽的水稻種植歷史悠久,20世紀90年代前,以種植雜交稻為主。後改良種植粳稻,由於氣候地理條件獨特,所產大米很快馳譽上海、蘇南等地。射陽大米為地理標誌保護產品、證明商標。
二、洋馬菊
洋馬鎮是久負盛名的“中國藥材之鄉”。洋馬藥材基地於1997年創建,占地近6萬畝,種植300多個藥材品種。單菊花壹季收獲就達1.5萬噸。洋馬菊花為地理標誌保護產品。
三、蒜苔
江蘇省射陽縣是中國大蒜的主產區之壹,常年種植面積13000公頃,年產蒜苔、蒜頭各12萬噸左右。蒜苔的主要特點是:粗細知中、色澤碧綠、入口無渣、無病斑、耐貯藏。產品遠銷日本、韓國及國內近二十個省、市、自治區、直轄市。
四、特庸蠶絲被
射陽縣特庸鎮素有“紡織之鄉”之稱,種桑養蠶已成為當地最具特色的支柱產業,特庸鎮農村地區幾乎家家養蠶,每到養蠶季節,外出打工者也回家養蠶,等養蠶結束後繼續出城打工,在當地稱為“特庸現象”。
射陽縣特庸鎮發揮桑蠶產業優勢,先後成立了十多家加工蠶絲被企業,各有不同的商標,特庸的蠶絲被由於質高價優在江蘇已經聞名遐邇。
擴展資料
江蘇省射陽縣風景名勝
壹、息心寺
在江蘇射陽海拔最高、風光旖旎的射陽河風景區內,銀杏林叢中掩映著壹座百年古寺--息心寺。息心寺原名息心庵,坐落於黃海之濱、射陽河畔,寺院既有漢傳佛教寺院的格局,也有江淮建築古樸典雅的特色,堪稱“黃海福地”。
始建於宋孝宗年間,明清期間相繼修復,相傳當時並列於鹽阜地區的三閣九廟四觀七十庵之內,後民國十八年有江易園、仇益庵二位居士恭請凈宗十三代祖師印光大師住持寺院。當時建成大雄寶殿、三聖殿、韋馱殿,及寮房二十余間,後經戰火只剩斷墻殘壁。
二、江蘇鹽城國家級珍禽自然保護區
位於鹽城市區正東方向40km,地跨響水、濱海、射陽、大豐、東臺五縣(市),地理坐標為:東經119°53′45″~121°18′12″,北緯32°48′47″~34°29′28″之間,區域面積為247260 公頃。
1983年成立江蘇省鹽城地區省級沿海灘塗珍禽自然保護區,1992年升級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2007年更名為江蘇鹽城濕地珍禽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保護區主要保護對象為丹頂鶴等珍稀野生動物及其賴以生存的灘塗濕地生態系統。
三、十裏菊香景區
“十裏菊香”景區是全國農業旅遊示範點,位於名聞遐邇的“中國藥材之鄉”射陽縣洋馬鎮境內。洋馬鎮具有悠久的中藥材種植歷史,全鎮藥材種植面積已達10萬畝,其中菊花種植面積4萬畝,為全國之最,是華東地區最大的中藥材種植基地。每年的11月份是菊花盛開的季節,綿延數十裏的菊花競相開放,黃白相間,景色蔚為壯觀。每年此時,洋馬都會舉辦“菊花節。
百度百科-射陽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