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紙的做法材料有哪些?
制成的宣紙按原料分為綿料、皮料、特凈三大類,按厚薄分為單宣、夾宣、三層夾、螺紋、十刀頭等多種。
凈皮是宣紙中的精品,具有拉力、韌力強,潑墨性能好等優點,為廣大書畫家所喜愛。有人贊譽宣紙“薄似蟬翼白似雪,抖似細綢不聞聲。”壹幅幅圖畫,壹篇篇文字,皆憑宣紙而光耀千秋。
伐條宣紙的傳統做法是,將青檀樹的枝條先蒸,再浸泡,然後剝皮,曬幹後,加入石灰與純堿再蒸,去其雜質,洗滌後,將其撕成細條,晾在朝陽之地,經過日曬雨淋會變白。
然後將細條打漿入膠。把加工後的皮料與草料分別進行打漿,並加入植物膠充分攪勻,用竹簾抄成紙,再刷到炕上烤幹,剪裁後整理成張。
宣紙的每個制作過程所用的工具皆十分講究。如撈紙用的竹簾,就需要用到紋理直,骨節長,質地疏松的苦竹。宣紙的選料同樣非常講究。青檀樹皮以兩年以上生的枝條為佳,稻草壹般采用砂田裏長的稻草,其木素和灰分含量比普通泥田生長的稻草低。
抄紙是利用竹簾及木框,將漿料蕩入其中,經搖蕩,使纖維沈澱於竹簾,水分則從縫隙流失,紙張久蕩則厚,輕蕩則薄,手抄紙完成後取出竹簾,需以線作為區隔後重疊,並待水分流失部分,采取重壓方式增其密度,便可進行烘焙。
烘紙是利用蒸氣在密封的鐵板產生熱度,以長木條輕卷手抄紙,用毛刷整平,間接加熱使紙幹燥。同時進行質檢,就是成品的宣紙。
隋唐五代時期的造紙技術比魏晉南北朝時期進步的另壹表現是,這時期紙的質量及其加工技術大大超過前代,而且出現了不少名貴的紙張為後世所傳頌,在造紙設備上也有了改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