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媽祖文化的形成及特色是什麽?
媽祖文化,是中國沿海的壹種習俗,在中國歷史上,無論是官船出海還是私人船只出海,人們都要提前拜媽祖。泉州的媽祖文化就是壹種習俗,媽祖其實就是海上的保護神,媽祖文化是起源於國內東南沿海等地區,對於很多出海打漁的百姓來說,提前祭拜媽祖,就保佑他們出海順利,平安歸來。
壹、媽祖文化形成於壹個偉大的媽祖形象媽祖是壹種信仰,在沿海地區的影響力極大,很多漁民都在家中供奉媽祖,讓她保佑壹家平安順遂,打漁時收獲多多,平安返家。媽祖是有原型的,那就是古時福建沿海地區壹個叫林默女孩。這個女孩非常了不起,屬於是古代中國的第壹個海上搜救員,因為深識水性,所以媽祖從小就開始在海上救人,但不幸的是,在林默的二十八歲時候,因為海上救人,她不幸遇難,這個年輕女孩的性命就這樣停在了28歲,泉州當地百姓都感到非常傷心。
二、成為信仰,被後人不斷傳承泉州漁民感恩媽祖所做的壹切犧牲,也非常尊敬這位叫林默的女性,因為她不知救了多少人,所以為了紀念林默,人們才將其神話化,叫做媽祖。宋代時期,帝王曾以為大官出使高麗,但不想在途中卻深陷黃水洋,在那裏遭遇了大風暴。在那壹場災禍中幸免於難的人開始將媽祖文化作為信仰,並為其修建廟宇為其供奉香火,這壹舉動也受到了君主的肯定,自此宋朝的每壹代君王都開始在沿海地區大肆的修建媽祖廟。
媽祖文化象征著善良、互助,她給人帶來的都是非常積極正面的印象,媽祖文化直到現在都是沿海城市的漁民出海打漁必拜的,在那些漁民心中,媽祖就是他們的太陽,能在最無助的時候給他們力量,在他們最為難的時候救他們的性命,所以漸漸的媽祖成了壹種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