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管理之海因裏希法則
是美國著名安全工程師海因裏希提出的300∶29∶1法則。
意思是說,當壹個企業有300個隱患或違章,必然要發生29起輕傷或故障,
在這29起輕傷事故或故障當中,必然包含有壹起重傷、死亡或重大事故。
運用這壹法則在企業的安全管理上,即在壹件重大的事故背後必有29件“輕度”的事故,還有300件潛在的隱患。
了解“海因裏希法則”,可以通過對事故成因的分析,讓人們少走彎路,把事故消滅在萌芽狀態。
這個法則是1941年美國的海因裏西從統計許多災害開始得出的。
當時,海因裏希統計了55萬件機械事故,其中死亡、重傷事故1666件,輕傷48334件,其余則為無傷害事故。
從而得出壹個重要結論,即在機械事故中,死亡、重傷、輕傷和無傷害事故的比例為1:29:300,國際上把這壹法則叫事故法則。
這個法則說明,在機械生產過程中,每發生330起意外事件,有300件未產生人員傷害,29件造成人員輕傷,1件導致重傷或死亡。
海因裏希首先提出了事故因果連鎖論。該理論指傷亡事故的發生不是壹個孤立的事件,而是壹系列事件相繼發生的結果。
海因裏希把工業傷害事故的發生、發展過程描述為具有壹定因果關系的事件的連鎖發生過程,即:
(1)人員傷亡的發生是事故的結果。
(2)事故的發生是由於:①人的不安全行為;②物的不安全狀態。
(3)人的不安全行為或物的不安全狀態是由於人的缺點造成的。
(4)人的缺點是由於不良環境誘發的,或者是由先天的遺傳因素造成的。
煤礦是高風險行業,安全管理是重中之重。根據海因裏希法則,煤礦企業建立風險分級管控和隱患排查治理雙重預防機制。
把安全風險管控挺在隱患前面,把隱患排查治理挺在事故前面,強化煤礦企業安全生產主體責任,強化安全發展理念。
(1)風險分級管控實現對安全風險辨識、登記、跟蹤、統計、分析、上報的全過程管理,
利用礦用巡檢記錄儀實現安全風險及其管控措施落實情況的定期檢查、現場確認與管控。
從人、機、環,管四方面采用任務工序分解法對煤礦各風險點進行辨識,應用LEC法進行風險值評估。
(2)重點管控實現重大、專項安全風險的重點管控及分級預警,主要包括:
a.安全預警:定期將礦井各專業安全預警情況進行系統登記,加強主要風險點的過程管控;
b.重點監控:定期將各專業列出的重點采掘頭面、危險作業地點、瓦斯超限作業點等進行公示;
c.風險預警:針對各風險管控措施失控情況下,通過安全隱患進行風險失控分級預警;
d.在線巡察:實現對礦井各類風險點的巡視監察,給出巡察報告,形成風險評估及整改落實單;
e.風險地圖:以二三維可視化的方式,通過地理地圖,實時掌握礦井風險點分布情況。
事故隱患管理
當某項風險管控手段或者措施失效後,以隱患方式登記到系統中。
通過標準流程實現隱患的閉環管理,並對處置過程進行跟蹤,確保隱患有效閉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