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總體規劃工作解讀?
根據城市總體規劃工作面臨的新形勢、新任務、新要求,《意見》重點強調了以下幾方面:壹、以科學發展觀統領城市總體規劃工作,推動城市發展模式從粗放型向集約型轉變當前,我國的城市化和城市建設處於快速發展階段,但是從糧食、能源、資源、生態、環境安全的角度出發,建設標準並非越高越好,發展速度並非越快越好。
壹要處理好需要與可能的關系。既要考慮經濟社會發展對城市擴大和土地利用的需要,又要從土地、水、能源等資源供給和環境支撐的可能出發,量力而行。
二要處理好局部和整體的關系。既要從本地實際出發,提出具體的城市規劃方案,又要從全國和區域整體出發,合理確定城市定位和發展規模。
三要處理好近期與長遠的關系。既要加強與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五年規劃的銜接,提高規劃實施的可操作性,又要從城市長遠可持續發展的要求出發,合理確定城市長遠發展目標和控制指標。
四要處理好發展與保護的關系。既要保證城市經濟社會長期穩定健康發展,又要高度重視生態資源環境保護,做到發展與保護並舉,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生態效益同步提高。
《意見》強調必須以"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學發展觀統領城市總體規劃工作,堅持走中國特色城鎮化道路,推動城市發展模式從片面追求數量擴張轉向更加註重質量提高,從片面追求經濟效益轉向更好地兼顧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從大量消耗資源、排放汙染轉向大力節約資源、保護環境,促進城市經濟社會與生態資源環境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 二、加強對城市總體規劃編制的領導、組織和協調,擴大公眾參與,推進科學民主決策要按照"政府組織、專家領銜、部門合作、公眾參與、科學決策"的要求,改進規劃編制工作方式,推進科學民主決策。
政府組織:城市規劃是城市管理的第壹要務,市長是城市規劃工作第壹責任人。城市人民政府要把城市規劃納入重要議事日程,發揮規劃在城市管理中的龍頭作用。
專家領銜:在規劃制定過程中,要充分發揮專家作用,加強對規劃論證、評審等環節的技術把關。對涉及城市發展目標與空間布局、資源與環境保護、區域與城鄉統籌等重大專題的咨詢和論證,應當聘請相關領域的資深專家領銜擔任專題負責人,提高規劃的戰略性、前瞻性、科學性。
部門合作:各有關行業主管部門要根據各自職責,搞好協調配合,加強對城市規劃修編工作進行指導和監督,保證城市總體規劃與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和相關行業規劃的協調和銜接。
公眾參與:要完善城市規劃的公示、聽證制度,在規劃修編的各個階段,要廣泛聽取社會各界意見和建議,提高城市總體規劃修編的公開性和透明度。
科學決策:要培養規劃人才,培訓現有工作人員,提高城市規劃的科技含量。城市總體規劃的編制要有長遠眼光,提高戰略性、前瞻性,為經濟社會發展留有余地。
三、加強對城市總體規劃編制工作的指導,提高規劃編制工作的科學性首先,必須嚴格按照新修訂的《城市規劃編制辦法》的要求來編制規劃。2005年12月31日,建設部令第146號發布了新修訂的《城市規劃編制辦法》,2006年4月1日起施行。要根據新修訂的《城市規劃編制辦法》要求,在總體規劃編制中體現四個轉變:壹是實現組織方式由單壹政府部門組織編制轉變為按照政府組織、專家領銜、部門合作、公眾參與、科學決策、依法辦事的原則組織;二是重點內容從突出增長速度向控制合理環境容量、確定科學建設標準轉變,從側重確定開發建設項目向對各類資源實施有效保護和空間管制轉變;三是範圍從城市規劃區轉向更加突出強調區域統籌和全市域城鄉統籌轉變;四是實現城市規劃技術屬性向公***政策屬性轉變。
其次,必須加強對城市發展重大戰略問題的專項研究,綜合考慮城市經濟社會發展需求和城市發展的限制性條件,科學確定城市的近、遠期發展目標、定位和規模。土地是城市發展的根本,水是城市發展的生命線,能源是城市發展的動力,生態環境是城市發展的保障。《意見》強調要積極開展對人口、土地、水資源、能源和環境等城市發展基本要素的專項政策研究工作,深入研究論證城市人口、資源和環境承載能力。要考慮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的要求,根據經濟社會發展趨勢、資源環境承載能力、人口變動等情況,合理確定城市規模、性質和發展目標。大城市特別是特大城市,要把發展的重點放到城市結構調整、功能完善、質量提高和環境改善上,加快中心城區功能的疏解,避免人口規模過度集中。中小城市要發揮比較優勢,明確發展方向,提高發展質量,防止盲目攀比,體現個性和特點。小城鎮要突出重點,講究實效,防止壹哄而起。
第三,必須明確城市總體規劃的強制性內容。要把涉及區域協調發展、資源利用、環境保護、風景名勝資源保護、自然與文化遺產保護、公眾利益和公眾安全等方面的內容,確定為規劃的強制性內容並向社會公布。強制性內容不得隨意調整,變更規劃的強制性內容,必須就調整的必要性提出專題報告,進行公示,經上級政府認定同意後才可以組織和調整方案,重新按規定程序審批。
第四,要高度重視加強近期建設規劃編制工作。建設部於2005年8月25日下發了《關於抓緊組織開展近期建設規劃制定工作的通知》(建規〔2005〕142號),要求各地必須依據城市總體規劃確定的原則,與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十壹五"規劃相結合,統壹思想,加強領導,精心組織,分類指導,明確近期建設規劃制定的基本任務和原則,提出城市在近期內的發展規模和空間布局,明確城市在近期重大基礎設施建設的實施時序,提出重要公***服務設施的選址和實施時序,確定對城市自然與歷史文化資源的保護目標等;要求各地抓緊制定工作,將制定近期建設規劃作為當前城市規劃工作的重要任務。
四、嚴格審批制度,切實保證規劃成果質量壹是嚴格規劃修編和調整的審查程序。組織調整或修編城市總體規劃,必須嚴格按照規定的條件和程序,經規劃審查機關認定後方可開展;未經認定擅自組織調整和修編城市總體規劃的,要追究組織單位和編制單位的責任。
二是加強對城市總體規劃綱要的審查把關。《意見》強調要根據《城市總體規劃審查工作規則》的規定,組織專家提前介入,明確要求,嚴格把關。要重點加強對人口與建設用地規模、水資源利用、環境保護等重點內容的審查,同時對專題研究的廣度、深度和科學性進行嚴格把關,保證規劃修編的科學性和規範性。
三是進壹步完善城市總體規劃部際聯席會議審查制度,健全規劃審查協調機制,重點審查報送國務院審批的城市總體規劃是否符合有關法律、法規,是否符合規劃編制、審批相關規定,是否符合國家宏觀調控政策與重大戰略部署,規劃內容是否與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等銜接壹致。
五、強化對規劃實施工作的監督檢查,提高城市總體規劃工作的權威性和嚴肅性城市總體規劃是重要的公***政策,壹經批準,具有法定效力,任何單位和個人都必須遵守。對違反法律法規隨意調整規劃,違反規劃進行開發建設的行為,要堅決制止和嚴厲處罰。具體措施包括:壹是建立健全派駐城市規劃督察員制度,維護規劃的權威性、嚴肅性。為加快建立和完善城市規劃督察機制,在總結試點經驗的基礎上,建設部2005年下發了《關於建立派駐城鄉規劃督察員制度的指導意見》,全面推進派駐城鄉規劃督察員制度。其核心內容是通過上級政府向下壹級政府派出城鄉規劃督察員,依據國家有關城鄉規劃的法律法規、部門規章和相關政策,以及經過批準的規劃、國家強制性標準,對城鄉規劃的編制、審批、實施管理工作進行事前和事中的監督,及時發現、制止和查處違法違規行為,保證城鄉規劃和有關法律法規的順利實施。
二是依法嚴格規劃實施,開展城鄉規劃效能監察工作。2005年9月,建設部、監察部***同下發《關於開展城鄉規劃效能監察的通知》,開展全國城鄉規劃效能監察工作。對各級實施城鄉規劃管理的政府、部門及其工作人員依法履行職責的情況進行監督,以保證城鄉規劃的科學編制和嚴格實施,維護城鄉規劃的嚴肅性、權威性,規範城鄉規劃行政行為,從源頭上有效防範腐敗行為的發生,解決廣大人民群眾關註的服務質量等問題。
此外,為進壹步深化城市總體規劃"依法制定、依法實施、依法管理",建設部正在會同有關部門全面修訂《城市規劃法》,制訂《城鄉規劃法》。《城鄉規劃法(草案)》已經編制完成。
更多關於工程/服務/采購類的標書代寫制作,提升中標率,您可以點擊底部官網客服免費咨詢:/#/?source=bdz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