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股票行情交易網 - 金融財經 - 晚清政論家王韜簡介他是怎麽死的?

晚清政論家王韜簡介他是怎麽死的?

王韜是晚清著名的政論家、思想家、新聞記者,被譽為“長發狀元”。王壹生辦有多份報紙,為中國近代報業的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

清道光八年,也就是公元1828年,王韜出生在江蘇省蘇州府常州縣福利村。那時候王濤還不叫王濤。他的原名是王利斌,名字叫蘭英。“王濤”是後來改的。1836年,王韜縣考中第壹名後,改名王翰,字懶今。除了這些名字,王韜還有很多其他的名字,比如子全、二中、天南敦壽、富力益民、松北益民、歐福貢、元老民、恒華館主、余寶生、尊王,外號“長毛狀元”等等。

王韜的青春是在埔裏村度過的,說“餘者居埔裏,餘者無人知”。從小就跟媽媽學漢字。因為我父親是私塾老師,所以他可以跟父親壹起閱讀和學習四書五經。正是在這個時期,王韜奠定了學習儒家經典的堅實基礎。

王濤在福利村度過了平靜悠閑的童年,這期間的生活壹直令他難忘。以至於老的時候回了三次老家。

道光二十四年,王韜為縣試進士。三年後,我去金陵參加考試,但是失敗了。雖然對當時的王韜來說並不是壹件好事,但如果當時他考上了,可能就成了晚清千萬官員中的壹員,也就失去了後來那麽多的豐功偉績。

金陵第二年,王韜來到上海看望在上海的父親。27日,他參觀了倫敦學會傳教士馬杜斯主持的莫海書店。在這裏,我看到了“光亮無纖,卻屬於玻璃的世界”的印刷廠,結識了穆和艾等傳教士,為日後開館買了種子。

1848年,王韜的父親因病去世。為了養家糊口,王濤四處找工作,也正是這個時候,他被美度聘請到上海墨海書店工作。這期間王濤讀了《聖經》,後來幫忙做了《聖經》的中文翻譯。就這樣,王韜幫助傳教士完成了西文著作的翻譯,並在墨書館工作了十三年。

公元1850年,王韜年輕的妻子不幸去世。王濤悲痛欲絕。為了尋求精神寄托,五年後受洗成為基督徒。

太平軍進攻蘇州、常州、上海時,王韜以黃宛為筆名給太平軍寫信,為太平軍戰略獻計獻策。後來這件事被清政府知道了,王韜為了保命不得不離開親友逃離香港。在邁達斯和他的好朋友理雅各的幫助下,王韜在香港的倫敦教會宿舍安頓下來。當初王濤幫理雅各翻譯《十三經》,理雅各幫他翻譯《尚書》等經典。也是在這個時期,王濤開始為香港《華字日報》撰稿,從而開始了他的新聞生涯。王韜在香港期間,收集了各方面的資料,作了三篇文章,《香港略論》,《香海羈蹤》,《物外清遊》,記述了香港的地理環境,未來前英國的情況,英國分割香港後建立的政府、制度和軍事防禦,以及19世紀中期香港的學校、教堂、民俗等史料。缺乏史料的香港歷史得到了改善。

1867年,在朋友的支持下,王韜去了歐洲,開始了他的歐洲之旅。他會走遍每壹個地方,留下富有浪漫文字的筆記。當然,他不只是玩玩。他多次訪問歐洲各地的名校,甚至被牛津大學邀請演講,留下了有史以來第壹位在牛津大學演講的中國學者的記錄。

這次歐洲之行不僅給他留下了豐富的素材,也改變了他的想法。回到知乎後,他分別於1857年和1864年擔任《六合叢談》和《近事編錄》的編輯。1874年《循環日報》成立,剩下《園文錄外編》。由此,他成為現代報業思想的奠基人,是中國新聞史上第壹位報紙評論員。王韜對報刊政治理論的貢獻,對以後中國的報刊、政治理論乃至新思想的傳播都有很大的影響。當時,梁啟超繼承了他的改革思想,出版報紙來表達他的意見。

光緒五年,王韜出使日本,遊歷了東京、大阪、神戶、橫濱等城市,寫成《扶桑遊記》,在那裏建立了壹大批改良派知識分子。

他在英國和日本發表的改革思想受到李鴻章的重視。從日本回來後,他定居在位於上海北部吳淞江邊的松蔭路。光緒二十三年,病逝於上海以西的草堂。值得壹提的是,他在生命的最後階段,給壹位在李鴻章屏風工作的朋友寫了壹封推薦信,推薦的人正是大名鼎鼎的孫中山,這就是思想和誌向的傳承。王韜雖老,卻在孫中山身上看到了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