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鼎立"的意思是什麽
曹魏、蜀漢、東吳三國分立。
三國(220年-280年)是上承東漢下啟西晉的壹段歷史時期,分為曹魏、蜀漢、東吳三個政權。赤壁之戰時,曹操被孫劉聯軍擊敗,奠定了三國鼎立的雛型。
220年,曹丕篡漢稱帝,定都洛陽,國號“魏”,史稱曹魏,三國歷史正式開始。次年劉備稱帝,定都成都,史稱蜀漢。222年劉備在夷陵之戰失敗,孫權獲得荊州大部。
223年劉備去世,諸葛亮輔佐劉備之子劉禪與孫權重新聯盟。229年孫權稱帝,定都建鄴,國號“吳”,史稱東吳,至此三國正式成立。
此後的數十年內,蜀漢諸葛亮、姜維多次率軍北伐曹魏,但始終未能改變三足鼎立的格局。曹魏後期的實權漸漸被司馬懿掌控。
263年,曹魏的司馬昭發動魏滅蜀之戰,蜀漢滅亡。兩年後司馬昭病死,其子司馬炎廢魏元帝自立,建國號為“晉”,史稱西晉。公元280年,西晉滅東吳,統壹中國,至此三國時期結束,進入晉朝時期。
擴展資料:
"三國鼎立"結束的歷史背景:
由於自身立國之道的局限性,魏國內部壹向就沒有大講忠君愛國的風氣,雖然由於傳統的慣性出了不少忠臣,但也給奸雄們創造下了學習的榜樣,所以,司馬氏能夠在魏國崛起,實在不是什麽奇怪的事情,曹魏集團,本來就是培養奸雄逆臣的沃土。
加之曹魏本來是三國中最大的壹國,這個國家內部新誕生的奸雄集團,也因此具備了最強的實力,滅蜀之戰,實際上是司馬氏集團的工作,而因為魏國尚在,功勞便記在了曹氏名下,司馬氏最後徹底打破了三足鼎立的悶葫蘆,壹統天下,實在是歷史的必然。
百度百科-三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