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股票行情交易網 - 金融財經 - 這個社會怎麽了?——我們為什麽容不下“不同的聲音”?

這個社會怎麽了?——我們為什麽容不下“不同的聲音”?

“人生而自由”,我們可以有不同的觀點,我們可以有不同的選擇,我們也可以有不同答案。為何要用壹種鐵板釘釘的標準去衡量別人的行為?為何妳壹定要走大多數人都走的那條路?為何,這個社會,變得如此容納不下“不同的聲音?”這究竟是人性的扭曲,還是社會的悲哀?

——1

這幾天,留學生江歌被害事件再次走入社會大眾的視野。直接相關人劉鑫,作為“幸存者”受到了來自社會各界的關註。朋友為了救自己而搭上了性命,自己卻像什麽都沒發生過壹樣過著自己“光鮮”的生活。所以,當事件再次掀起熱議之時,無數討伐之聲撲面而來,針針見血,毫不留情。有發聲就會有質疑。所以,在眾多批駁劉鑫的文章之外,我們又看到了許多呼籲理性,呼籲冷靜,甚至呼籲大家原諒的文章。

? 不得不說,有的“討伐”的文章太過激進,情緒化嚴重,著實不夠理性;而部分反方的文章又太過無底線,不能兼顧事實,呼籲無條件理解和原諒。這兩類文章都走向了極端,成為了博取大眾眼球的文字空閣,對事件的發展沒有任何有益的影響,反而會使作為“旁觀者”的社會大眾反客為主,過度幹預江歌事件。

由於正方占絕對優勢,反方的文章壹經推出便招來眾多網友的“唾棄”和批評,說寫這類文章的作者無人性,三觀有問題,“有精神病”……

從什麽時候開始,我們這個社會越來越容納不下“不同的聲音”了?妳可以大聲討伐劉鑫,也可以選擇理性沈默,等待司法部門公正處理。但是妳為什麽那麽不允許別人和妳有不同的意見?就因為妳覺得自己的想法是社會主流?所以妳就要求所有的人都要和妳壹個立場?我並沒有想太多地探討事件本身應該由誰負責,也不願意去探討到底應該怎樣看待劉鑫。就只想問問大家,為何非要帶著“大家都應該這樣”的想法去看待這件事,去對待這些不同的觀點?

? 我們都是獨立的人。有自己的思想,有自己的理解,我們決定不了別人的想法,也不應該因為別人與我們的想法沖突而激烈反駁。伏爾泰早就說過:“我不同意妳的觀點,但我誓死捍衛妳說話的權利。”

——2

? 就在昨天,刷知乎的時候,看到了令人驚悚的壹條新聞——密蘇裏州壹位跨性別者被舍友殘忍殺害。

? 這位“女大學生”? 因為做了變性手術,而被室友下毒、刀殺、分屍、火燒。說實話,寫下這些令人驚悚的字眼我都覺得不安,妳說她的室友究竟有多“看不慣”、多殘忍才能把事情做到這個地步?

? 同性戀、變性人。這壹類社會群體隨著社會的發展進步、文化的向前推進而變得越來越龐大。但是,大部分人還是選擇把這類人當做“異類”,不理解,不包容,打擊、謾罵……

? 我想說,妳們為何這麽做?妳可以不理解,妳可以選擇躲避這類人,那妳有什麽資格去打擊,去謾罵?只不過是因為妳喜歡異性,他們喜歡同性,除了這壹點,妳們有什麽不壹樣嗎?妳有比人家地位高壹等嗎?每個人都應該受到最起碼的尊重。妳尊重別人,說明妳是壹個值得被尊重的人;妳不懂的尊重別人,便也不值得被別人尊重。

? 站在道德制高點去批駁別人觀點,去極力反對別人的“不同”的人,也壹定不會值得讓人尊重。我們無法阻止不同於自己的聲音出現,但是我們可以選擇去尊重。妳所擁有的“自由”權利,別人也有。我們不應該用唯壹的標準去看待別人的看法和別人的選擇。

? 妳,我,我們,都應該去尊重別人的觀點和行為。這個社會,不應該依靠道德,依靠“傳統”、依靠數量或者規模上的優勢去壓迫弱勢,阻止他們發聲。我們沒有權利去這麽做,也不應該這麽做。

? 想起十八世紀法國大革命時羅蘭夫人(Jeanne Marie Roland)在臨上斷頭臺前疾呼的那句話——「自由啊! 自由!多少罪惡假汝之名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