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興海的嘗鮮:聯手國企造微車
民營企業家幹汽車,早已不是稀奇事,但張興海偏偏能整出新花樣來。
在張興海之前,已經有李書福、尹明善等民營企業家涉足汽車領域。與李書福等人選擇“自己單幹、從轎車入手”的途徑截然不同,張興海走了壹條前人沒有走過的路:以微車為切入口,通過與國有大集團合作進入汽車業。
1986年,張興海拿出僅有的8000元,投資創建了巴縣鳳凰電器彈簧廠,為長安微車生產座椅彈簧,1996年進入減振器行業,2002年開始制造和銷售摩托車。隨後成立重慶渝安創新科技(集團)有限公司(簡稱渝安集團,現納入小康控股旗下)。
2003年6月27日,東風汽車公司、東風實業有限公司和渝安集團三方合資組建東風渝安車輛有限公司(簡稱“東風渝安”),主要生產東風小康品牌微車。張興海出任合資公司總經理。國有大型汽車集團與民營企業聯手造微車,這在我國汽車業尚屬首例。張興海成為第壹個“吃螃蟹者”。
“當年我們決定進入汽車業時,想得很清楚:汽車產業投資大、產業鏈條長,不是說進就能進的,要具有產品、品牌、人才和技術優勢。我們與東風汽車公司、東風實業有限公司的合資合作,就是各方優勢的整合。今天看來,合資公司這四大優勢都發揮得很好。”張興海說。
簽署合資協議時,渝安集團只付了5000萬元,卻獲得了合資公司50%的股份。簽約後,東風壹位負責人對張興海說:“這次談判,妳打了勝仗。”
能夠讓國內排名前三位的汽車集團低下身段,跟壹家民企談合資,而且還給予對方非常優厚的條件,的確夠得上“勝仗”二字。當時張興海領導的渝安集團到底是憑啥贏得了東風的青睞?他有什麽絕招?
張興海告訴記者,其實並沒有什麽絕招。能夠贏得東風的“心”,不排除運氣好等因素,但最根本的還得靠實力、信譽和真誠。合資之前,渝安集團曾是東風的零部件供應商。在多年的合作中,由於產品質量可靠、按時交貨,渝安集團曾多次獲得東風公司嘉獎,其誠信、務實的經營理念給東風高層留下了良好印象。後來,得知東風有意找壹家合作夥伴上微車項目時,張興海馬上向東風表達了自己的合作意願,很快獲得答復並啟動談判。雙方談得十分融洽,半個月就簽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