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股票行情交易網 - 金融財經 - 西沙南沙海戰為什麽無法趁勝追擊?

西沙南沙海戰為什麽無法趁勝追擊?

美蘇艦隊在冷戰時代曾經交替巡航越南沿海,不過我們1974年趁美國撤退打西沙,1988年趁蘇聯撤退打南沙,之後卻再無機會。

金蘭灣是越南最大軍港,簡單查閱壹下百度百科,就能看到超級大國的進退節奏:

“1945年到1954年,法國進駐。其後,美國於1965-1967年曾耗資3億多美元對金蘭灣港進行擴建,其中包括壹個機場、兩條2800米長的跑道和機庫。1975年,越南戰爭結束,越南實現統壹,軍事實力大幅提升,越軍人數達到100萬,且擁有美國撤軍時留下的價值幾十億美元的美制新式武器裝備,號稱‘世界第三軍事強國’。在各自的戰略利益驅使下,蘇越關系迅速升溫。”

很顯然,1974年-1975年正是美國倉惶敗退,蘇聯尚未進駐的時間點。所以中國海軍能在超級大國無暇幹預的情況下,對南越海軍取得大勝。

西沙南沙海戰為何無法趁勝追擊

但蘇聯軍隊隨後就到,中國在南海的軍事行動被迫陷入停頓。

“1979年2月28日,蘇聯海軍第壹批後勤輔助艦船進泊峴港。至這壹年年底,***有35艘次艦船在峴港和金蘭灣港口作短暫休整。

1980年1月,蘇聯太平洋艦隊開始派艦船赴南海值勤。同年6月,進駐峴港的艦隊改駐金蘭灣。

1980—1982年間,到金蘭灣進行休整的蘇聯艦船經常保持在10—15艘,其中‘明斯克’號航空母艦曾先後於1980年和1982年兩次赴南海活動,並三次在金蘭灣進行補給休整。

1980年6月後,進駐峴港的戰鬥機全部改駐金蘭灣機場。金蘭灣機場平時保持4架飛機,每兩個月輪換壹次。從1983年開始,蘇聯在南海活動的各型艦船逐步增多,並逐漸趨於穩定。蘇聯派駐金蘭灣艦船通常保持在20—30艘,其中作戰艦船有4—6艘,每半年輪換壹次;其余為後勤輔助艦船,每3—4個月輪換壹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