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楊這話什麽意思,有傷怎麽了,還不讓說
本來2015年是孫楊和爭議絕緣的壹年,這壹起被巴西媒體披露的“摩擦門”直接讓他的信譽度再次透支。
現在再來追究“摩擦門”的真相,其實意義已經不大了,不管沖突的起因是孫楊告訴外界的“奧利維拉的腳蹼碰到了自己”,還是巴西媒體所謂的“孫楊踩到了奧利維拉的頭”,兩人發生沖突是板上釘釘的事兒。
所謂“好男不和女鬥”,男運動員與女運動員發生摩擦沖突,尤其是孫楊這樣身高馬大的男運動員,難免會讓輿論的導向偏心於對方。此刻,在全部真相並未被外界得知之前,中國方面的道歉行為,可以說是“直接宣判了孫楊在此事中是錯誤的”。
因此,不管是帶著大國風範的心態去道歉,還是考慮維護金磚五國中巴友好關系而道歉,在不少媒體看來,這等於是在“認罪”。這樣的事情是有先例的,2007年備戰北京奧運會期間,國奧隊在英國熱身時曾與女王公園巡遊者隊發生沖突,中國足協的公開道歉直接導致輿論壹邊倒的痛斥國奧隊員,但錄像和照片很快證明沖突的挑釁者是對方。
這就像找老外問路,妳打招呼說“I"m sorry”而不是“Excuse me”,直接把外國人搞暈了——沒事兒您找我道哪門子歉啊!
所以,不明真相的道歉當然會把自己陷進輿論的漩渦,即便此後再想把真相公布於眾,恐怕可信度也因為之前的道歉而大打折扣。可惜,中國遊泳隊並未有這樣的危機公關意識,更明確的說,中國的很多運動隊都缺乏應對危機公關的能力和意識。
在面對質疑時,體制內的運動內大多采取鴕鳥政策,關起門來寧願說悄悄話,也不在第壹時間給公眾壹個清晰透明的解答,以至於坊間全是道聽途說的假消息。就像劉翔在奧運會上退賽壹樣,相關人士對事情真相的閃爍其詞,對於公眾疑問的太極推手,對於如何受傷的隱瞞不語,才是導致劉翔被冠以“劉跑跑”的主要原因。
而孫楊本人,倫敦奧運會成名帶來的光環讓他內心膨脹,即便這也算人之常情,但缺乏有效疏導和正確引導,年輕氣盛的他難免會做出壹些出格之事。就像本文開頭提及的種種則糾紛,單獨看來確實都不至於上綱上線,但累計在壹起看,他是在逐步逐步的透支著自己的信譽度,何況有些事兒並未在此被提及。
孫楊該有壹個“孫之隊”的提議也早就被人提出過,這樣能更好地幫助他去處理壹些風頭浪尖的棘手問題。但看壹看他跟朱誌根師徒反目的前前後後,以及他采訪時說過的“大不了不練”的威小性子。而且,他的不成熟不聽話在過去幾年簡直登峰造極,比如,他曾在微博中暗示對國家遊泳隊代言的壹些不滿,甚至有人稱他在有自己代言的情況下去參加同類品牌的活動——如此以來,“孫楊之隊”的想法恐怕只能是壹個想法。
維系孫楊、國家遊泳隊、浙江體院三方利益關系,並使其正常運轉的只有成績。換句話說,如果沒有成績,孫楊早就沒了利用價值,也因為此,孫楊才目空壹切,敢越雷池。
故而,中國遊泳隊在“摩擦門”後的公開道歉,加上以往孫楊不甚美好的公眾形象,讓國內媒體在評價此次“摩擦門”時不敢冒然去聲援孫楊。就像某資深遊泳記者所說,有時他的確想幫孫楊多說話多報道真實背景,但在賽場之外,孫楊給他描述的事情往往與網上被曝光的真相截然相反。在此情形下,當孫楊被負面新聞纏身時,已沒有媒體主動接近他,聽他講述所謂的事實和真相。當然,更不會有媒體會主動幫孫楊辯護。
久而久之,當接二連三的負面新聞襲